張瑞圖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長公,一字無畫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街道莲屿)人[1]明末政治人物,萬曆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党,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魏忠賢敗死之後,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

張瑞圖

大明中極殿大學士
籍貫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
諡號 文隱
出生 隆慶四年二月初六日(1570年3月24日)
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霞行鄉
逝世 崇禎十三年三月二十日(1641年5月2日)
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霞行鄉
配偶 王氏
親屬 祖父張喬梓、父張志皖
出身
  •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科舉人
  •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
著作
  • 著有《白毫菴集》等

生平

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於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2]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試舉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後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𣚴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並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生胡煥猷上張瑞圖等閣臣當魏忠賢專權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並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並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並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過多次上疏要求,終於與施鳳來一同獲准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途中於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後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3]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於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张瑞图為“阉党”成員,將其文隐。並由林欲楫作《明大學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誌銘》[4]

書畫

張瑞圖書畫特長,善畫山水,尤工,以“金剛杵”筆法著稱於世。曾為魏忠賢書寫“頌詞”,魏忠賢的生祠碑文,多其手書[5]

著作

著有《白毫菴集》等。

參考注釋

  1.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5: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2.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3.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543:張瑞圖 (1576-1641)字長公,一字果亭,號二水,晉江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 以附魏忠賢仕至建極殿大學士。善畫山水,尤工書,與邢侗、米萬鍾、董其昌齊名,時稱邢張米董。後入逆案坐徒,贖為民。卒年七十二。有白毫菴集。
  4. 該墓誌銘1956年出土于晉江市青陽下行山,現存張瑞圖後裔家。
  5. 明季北略》(卷三):“十二月,法司追论魏忠贤等罪,上命磔忠贤尸于河间。一日,上至赃罚库,见逆贤珍宝。叹曰:天下脂膏,被奴刻剥殆尽,忽顾金字贺屏,乃次相张瑞图亲笔,上大怒,即着回籍。”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張瑞圖
  • 林欲楫《明大學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誌銘》。
晚明四家
邢 侗 - 張瑞圖 - 董其昌 - 米萬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