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礦
張衡礦(英語:),亦稱方鋅銅礦[2],是主要由銅、鋅組成的天然礦物,並含有微量的鐵、鋁、鉻、鎳。首次發現於亳縣隕石。該隕石在1977年10月20日下午2時30分墜落於安徽亳縣張沃公社吝子門大隊。鑒定後發現新礦物,為紀念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而命名張衡礦。1985年12月8日經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投票通過,批准為新礦物。[3]:767, 769[4]:170
張衡礦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元素礦物 |
化學式 | CuZn |
性質 | |
分子量 | 60.74[1] u |
顏色 | 金黃色 |
晶体惯态 | 粒狀、不規則粒狀、片板狀、樹枝狀 |
晶系 | 等軸晶系 |
解理 | 無 |
摩氏硬度 | 3.5[1] |
光澤 | 金屬光澤 |
條痕 | 銅黃色 |
透明性 | 不透明 |
比重 | 3.92 |
密度 | 8.32g/cm³ |
張衡礦的共生與伴生礦物有橄欖石、單斜輝石、斜方輝石、斜長石、正長石、白磷鈣礦、石英、黑雲母、白雲母、方解石、剛玉、隕硫鐵、鐵紋石、鎳紋石、鉻鐵礦、鈦鐵礦、亞鐵尖晶石、瓦茲利石、鎳黃鐵礦、石墨、方鐵礦、自然銅、磁鐵礦等。在銅鋅合金的人工合成平衡相圖中,按銅、鋅含量分為α、β、γ、δ、ε、η6個相,其中張衡礦類似β相;地球與月岩發現的含鋅自然銅則類似α相。按合金相圖判斷,由於張衡礦屬無序結構,推測形成溫度在460℃以上,且為快速冷卻,相當於高溫淬火條件下結晶。[3]:768-769[4]:170-171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