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

方解石英語:)是碳酸鈣(化学式:CaCO3)的穩定形態,呈现菱面体或偏三角面体,聚形呈钉头或犬牙状。其中,菱面体双折射性。

方解石
基本資料
類別碳酸鹽
化學式碳酸鈣- CaCO3
性質
分子量100.09 u
顏色無色、白、粉紅、黃、棕色等
晶体惯态各種型態
晶系三方六方晶系
解理{1011}良好解理
斷口貝殼狀
韌性/脆性易脆
摩氏硬度3
光澤玻璃或珍珠光澤
條痕白色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
比重2.71
折射率nω = 1.640 - 1.660 nε = 1.486
發光性有螢光性
溶解度溶於稀鹽酸

方解石晶体三方晶系碳酸鹽礦物[1],在地球的表面廣泛分佈,石灰岩大理岩中含有方解石。 在溫泉區中也可以找到方解石,它是溫泉區的礦脈礦物, 在地洞穴中鐘乳石和石筍也可以找到方解石, 方解石還是海洋生物外殼組成的成份,浮游生物,有孔蟲類,紅色海藻的堅硬部份,一些海綿、棘皮動物、苔蘚蟲門,和牡蠣殼的主要成份。霰石加熱到470°C會變成碳酸鈣。

名称

方解石具有三组完全菱面体解理,因此结晶常呈方块状[2]。敲击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3]

外观

形状

方解石晶体的形状
方解石的结构

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常为菱面体、六方柱体及板状体。经常呈聚片双晶及接触双晶。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在石灰岩地区,溶解在溶液中的重碳酸钙在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出方解石,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观。[4]

颜色

纯净的方解石(冰洲石)是无色透明的,比较少见,多数呈乳白色[5]。若含等元素,则会呈现浅黄、浅红、紫、褐黑色[6]

种类

冰洲石

方解石在激光照射下发出荧光
置放在方格紙上的方解石顯示出雙折射現象。

冰洲石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方解石,因盛产于冰岛而得名,常作为观赏收藏用。非常纯净完全透明的冰洲石晶体具有强烈双折射功能和最大的偏振光功能。将冰洲石放在画有线条的纸上,就能看到线条会变成双重影像。[7]

如果方解石的内部不含杂质或裂痕,不带双晶或歪曲,并且晶体达到一定大小,就可以切割成柱状,用于制作显微镜的棱镜,是无法用人造晶体替代的高级材料。[8]

大理石

大理石(Marble)是经过变质作用的方解石,通常为不透明的块状结晶,可能出现绿、灰、棕与红色,夹杂着石灰石等其他伴生矿物(Accessory minerals)。由于大理石成分较复杂,有时并不被视为方解石的一种,但其大部分的成分仍为方解石。[9]

分布

方解石是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是组成石灰岩大理岩的主要成分。在泉水中可沉积出石灰华,在火成岩内亦常为次生矿物,在玄武岩流的杏仁孔穴中,沉积岩之裂缝内常有方解石充填而成细脉,或透过生物学作用,以贝壳或岩礁的方式产出。[10]

用途

方解石在冶金工业上用做熔剂,在建筑工业方面用来生产水泥、石灰。 玻璃生产中加入方解石成份,生成的玻璃会变得半透明,适用于做玻璃灯罩。[11]

方解石还可入药,有清热利湿;通脉解毒等功效,可治疗胸中留热结气,黄疸等。相信矿石疗法认为,方解石有稳定情绪的作用,还有人相信方解石球有聚财的功效[7]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方解石

参考文献

  1. . 中国科普博览. [2017-07-14].
  2. 朱倖谊.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01-01. ISBN 7501977275.
  3.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方解石. 1596.
  4. 潘國樑. .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10-23: 42. ISBN 9571173711.
  5. Wolfgang F. Tegethoff, [方解石Google Books 的內容。 Calciumcarbonat Von der Kreidezeit ins 21. Jahrhundert], Springer-Verlag. 2013: pp. 10, ISBN 978-3-0348-8259-0 (德文)
  6. . mindat.org and the Hudson Institute of Mineralogy. [2017-07-14].
  7. 陸啟萍; 杜雨潔. . 台灣書泉出版社. 2015-02-02: 202. ISBN 9861216480.
  8. 刘显凡; 孙传敏. 第二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3: 214–215.
  9. 朱倖誼. . 積木文化. 2013-03-13: 210. ISBN 9865865041.
  10. . Volcano Research Lab. [2017-07-14].
  11. . 中国粉体技术网. [2017-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