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此謬誤

後此謬誤拉丁語)或後此故因此拉丁語英語:),又稱巧合關係(英語:),是逻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认识错误。它是指这样一种不正确的推理:如果A事件先于B事件发生,A事件则是B事件的原因。[1][2]

观察到事件A在事件B之前的事实,并不证明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认为“在此事件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件”就是犯了后此谬误。

示例

例一

小明感冒了,他吃了一些感冒藥,然後他發燒了。所以,一定是這感冒藥讓他發燒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本身造成,未必是感冒藥造成的。

例二

過去有髮禁,結果在有髮禁的時代讀書的人,出社會後普遍缺乏創造力和審美觀,可見髮禁阻礙學生發展創造力與審美觀。

缺乏創造力和審美觀可能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未必是髮禁本身造成的。

例三

加拿大南非廢除死刑後,凶殺案減少,可見廢除死刑會讓社會變得更為祥和。

凶殺案減少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未必是廢除死刑的結果。

例四

某人平日喜歡看色情漫畫,還喜歡玩十八禁遊戲,之後他誘拐未成年少女,可見色情動漫腐蝕青少年的品行。

可能當事人本來就有這樣的欲求,所以才去看色情漫畫和玩色情電玩以及誘拐未成年少女的。所以會去誘拐未成年少女,未必是色情動漫或色情電玩的影響。

例五

夏朝時,得到美女妺喜,之後就耽溺享樂,因此夏朝滅亡、紂王之於妲己幽王之於褒姒春秋夫差對於西施玄宗之於楊貴妃,全都如出一轍。由此可見,美女紅顏禍水,是造成國家滅亡的元凶。

這些君王可能是耽溺享樂之後才想弄到美女的,這些朝代的滅亡,可能是君王本身耽溺享樂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未必是這些美女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Damer, T Edward. 3rd.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1995: 131. ISBN 978-0-534-21750-1. OCLC 30319422.
  2. . [2018-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6).

参见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