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天使·音樂·寶貝

愛·天使·音樂·寶貝》(英語:)為美國歌手關·史蒂芬妮發行的首張錄音室專輯,於2004年11月12日透過新視鏡唱片發行。史蒂芬妮作為搖滾樂隊不要懷疑的主唱已發行過五張錄音室專輯,並於2003年初開始準備個人出道作品。在不要懷疑樂隊休息期間,史蒂芬妮開始投入《愛·天使·音樂·寶貝》的專輯創作,作為樂隊以外的個人計劃。史蒂芬妮參與專輯所有歌曲的創作,並與安德烈 3000達拉斯·奥斯丁德瑞醫生海王星琳達·佩里等多名詞曲作家與製作人合作。

愛·天使·音樂·寶貝
關·史蒂芬妮录音室专辑
发行日期2004年11月12日 (2004-11-12)
录制时间2003年-2004年
类型
时长48:27
唱片公司新視鏡
  • 安德烈 3000
  • 達拉斯·奥斯丁
  • 德瑞醫生
  • 內利·霍伯
  • 吉米·吉姆與特里·李維斯
  • 托尼·卡納爾
  • 海王星
  • 馬克·「斯佩克」·史滕特
關·史蒂芬妮专辑年表
愛·天使·音樂·寶貝
(2004年)
甜蜜出關
(2006年)甜蜜出關2006
收錄於愛·天使·音樂·寶貝的單曲
  1. 還等什麼?
    發行日期:2004年9月28日
  2. 拜金女孩
    發行日期:2004年12月14日
  3. 哈啦美眉
    發行日期:2005年3月15日
  4. 超酷
    發行日期:2005年8月29日
  5. 紙醉金迷
    發行日期:2005年10月1日
  6. 天雷地火
    發行日期:2006年1月6日

《愛·天使·音樂·寶貝》融合80年代曲風及流行曲風,並受到治療樂隊流行尖端辛蒂·羅波麥當娜多名歌手影響。專輯歌曲呈現了多元曲風,包括電音流行搖滾舞曲新浪潮節奏藍調嘻哈靈魂迪斯科。專輯的宣傳包括發行六張於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單曲以及舉行北美地區的「哈拉美眉巡迴演唱會」。史蒂芬妮亦經常帶同名為原宿女孩的伴舞團隊進行專輯宣傳。

其獲得樂評家整體正面的評價,並於格林美獎獲得格林美獎年度專輯等總共六項提名。專輯首週以309,000張的銷量空降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7位,並於其後上升至最高第5位。專輯獲多個國家的複數白金認證,並於全球售出超過700萬張。

發行背景

史蒂芬妮在樂隊不要懷疑的時候便已開始以個人名義與夏娃莫比等歌手合作。在製作樂隊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搖滾萬萬歲》時,不要懷疑曾與王子海王星大衛·史都華合作,並獲馬克·「斯佩克」·史滕特進行專輯混音。在樂隊進行專輯宣傳巡迴演唱會期間,史蒂芬妮聽到Club Nouveau1987年的單曲《Why You Treat Me So Bad》,並考慮錄製一些把1980年代風格融入現代的作品[1]。不要懷疑的貝斯手與史蒂芬妮的前男友托尼·卡納爾,向她推介了王子、莉莎莉莎與神秘樂團以及黛比·德布的音樂,其後二人在卡納爾的睡房裡談論了關於製作歌曲的事[2]

史蒂芬妮在2003年展開個人作品的錄製工作[3]。她提及自己曾在為原聲帶錄製單曲、繼續與別人的合作以及以化名「GS」發行專輯之間作考慮[3][4]吉米·奧文(新視鏡的總裁與共同創辦人)說服了史蒂芬妮創作這張專輯[4]。在與琳達·佩里第二天的會面,二人以史蒂芬妮的腦閉塞以及對個人專輯的恐懼為主題創作了一首歌曲。這首歌後來成為歌曲《還等什麼?》,作為專輯首張主打單曲發行[5]

當二人開始創作一首史蒂芬妮覺得太過私人的歌曲時,她去找了卡納爾見面。卡納爾向她演奏了一首正在創作的歌曲,而這首歌後來成為專輯最後一張單曲《天雷地火》。二人嘗試一起創作新作品,但於兩星期後便放棄了。直至六個月後,當二人再次回顧那些被扔在一旁的歌曲時,史蒂芬妮才發覺自己給予自己太多壓力。當她調整好心態好後便再次找其他創作人與製作人合作。史蒂芬妮再次找回琳達·佩里合作,並獲她介紹達拉斯·奥斯丁,以及包括流浪者合唱團安德烈 3000、海王星、德瑞醫生等多個歌手[5][6]。史蒂芬妮於2004年初確認專輯的發行[7],並把專輯定位為「舞曲作品」以及「惡趣味」[1]

構成

音樂與歌詞

《愛·天使·音樂·寶貝》受1980年代的不同音樂風格所影響,其中不少歌曲皆與1980年代音樂一樣使用合成器的聲音[8]。專輯揉合了電音流行[9]搖滾舞曲靈魂樂[10]嘻哈音樂節奏藍調的士高等不同音樂風格[11]新浪潮是不要懷疑的後期作品經常出現的曲風,亦出現於《愛·天使·音樂·寶貝》中[12],並被與加油合唱團辛蒂·羅波作比較[13]。史蒂芬妮亦指專輯主要受Club Nouveau流行尖端莉莎莉莎王子新秩序治療樂隊以及早期的麥當娜的影響[12]

跟1980年代的流行專輯一樣,《愛·天使·音樂·寶貝》亦以財富作為創作基調,《拜金女孩》與《紙醉金迷》則以描述財富為特色[14]。專輯亦提到史蒂芬妮的時裝品牌「L.A.M.B.[14],並在歌詞提到約翰·加利亞諾川久保玲以及薇薇安·魏斯伍德等當代時裝設計師[15]。史蒂芬妮亦推出一系列穿著自己巡演服裝的娃娃玩具,並命名為《愛·天使·音樂·寶貝時尚娃娃》[16]。雖然史蒂芬妮只是把專輯定位為輕鬆的舞曲專輯,並沒打算製作一張私人專輯,但依然以不少自己的經歷作為靈感來源[17]。專輯的開場曲《還等什麼?》講述了她想成為母親的渴望,而她在2006年與當時的丈夫蓋文·羅斯戴爾(也是布希合唱團的主唱)迎接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金斯頓·羅斯代爾[18]。專輯第四首歌曲《超酷》講述了史蒂芬妮與卡納爾於1995年分手後繼續保持友誼[19]

《愛·天使·音樂·寶貝》亦讓名為「原宿女孩」的四名日本隨行舞者進入大眾的視線,史蒂芬妮曾稱原宿女孩的形象意念是在她憑空想像出來[20]。原宿女孩曾出現於史蒂芬妮的多首歌曲中,包括一首完全獻給她們的同名歌曲。她們亦出現於本專以及史蒂芬妮第二張錄音室專輯《甜蜜出關》的不同音樂影像帶中。《愛·天使·音樂·寶貝》涵蓋各種曲風的音樂。其中多數歌曲都受到在夜店播放的電子節拍影響[21]。製作人奧斯丁與卡納爾把節奏藍調融入歌曲《紙醉金迷》中,並採樣了艾斯禮兄弟合唱團1983年的單曲《床笫之間》。吉米·吉姆與特里·李維斯亦把新杰克摇擺融入專輯歌曲中,曲風融合了節奏藍調與嘻哈音樂,並於1980年代中期盛行[22]

歌曲

專輯的開場曲《還等什麼?》是一首揉合電子流行、新浪潮、搖滾舞曲與放克的歌曲[25][26][27]。歌曲的歌詞講述了史蒂芬妮對展開個人音樂事業的恐懼[23]。《拜金女孩》與說唱歌手夏娃進行合作,是一首舞場雷鬼雷鬼風格的歌曲。歌曲重新製作了組合Louchie Lou & Michie One1994年的歌曲《If I Was a Rich Girl》,並插入了1964年的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的歌曲《If I Were a Rich Man[6]海王星製作的歌曲《哈啦美眉》結合了1980年代的嘻哈音樂舞曲[28]。歌詞為對油漬搖滾歌手寇特妮·洛芙指她像個啦啦隊隊長的負面評語的回應[29]

第四首歌曲《超酷》敍述了史蒂芬妮與托尼·卡納爾以往的關係[17],曲風為新浪潮與流行電音[14]。歌曲被拿來與辛蒂·羅波麥當娜1980年代的歌曲作比較[13][30]。第五首歌曲《泡沫電流》是一首電子歌曲,並獲安德烈 3000以尊尼·沃徹的名義客串合唱。歌曲的歌詞講述二人在汽車戲院交歡,並獲樂評家整體正面的評價,包括拿來與1978年電影「油脂」及其1982年的續集「油脂2」作比較[31][32]。《紙醉金迷》是一首受1990年代影響的節奏藍調歌曲,歌詞講述渴望在愛中變得富有,同時把史蒂芬妮的情人與奢侈品作比較[33][34]。第七首歌曲《原宿少女隊》是一首向東京街頭文化致敬的流行電音歌曲[35],由吉米·吉姆與特里·李維斯負責製作[13]

天雷地火》是一首把汽車比喻為戀愛關係的電音撞擊歌曲[8][36]。《愛是真的》被形容為是一首舊式歐洲流行歌曲[8],並迎來新秩序的主唱貝爾納·薩姆納與貝斯手彼得·胡克的客串[37]。第十首歌曲《認真》是一首流行電音歌曲[38],並被拿來與麥當娜1980年代早期的作品比較[39]。歌曲拍攝了音樂錄像帶,但官方從未正式發佈,只有在2006年10月在YouTube流傳了部分片段[40]。《危險地帶》是一首電音搖滾歌曲[13],曾被大眾認為是對於史蒂芬妮丈夫蓋文·羅斯戴爾擁有私生女的闡釋[14],但其後證實歌曲在較早前便已經寫好[41]。專輯的結尾曲《長路迢迢》原定收錄於安德烈 3000的專輯《愛亂來[30]。歌曲講述了跨種族約會,並採樣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42]

宣傳

史蒂芬妮在2005年「哈拉美眉巡迴演唱會」演唱《愛是真的》。
主題目:哈拉美眉巡迴演唱會

史蒂芬妮於2005年10月16日展開「哈拉美眉巡迴演唱會」,以宣傳《愛·天使·音樂·寶貝》。演唱會只有一個巡迴階段,並在北美地區舉行42場演出,最終於2005年12月21日結束。演唱會的暖場嘉賓包括嘻哈團體黑眼豆豆、說唱歌手M.I.A.以及歌手席亞拉。演唱會獲得不同的反響,一些評論家讚揚史蒂芬妮在演出的聲音,而有些則從演出的其他方面進行批評。根據《告示牌》的資料,演唱會37場演出的總票房成績達2,200萬美元,而其中20場演出更爆滿[43]。演唱會的映像其後在2006年12月4日以DVD的形式發行[44]。《愛·天使·音樂·寶貝》的迷你混音專輯亦於2005年11月22日發行,收錄曲包括《紙醉金迷》、《超酷》、《哈啦美眉》與《還等什麼?》等混音版本[45]

發行單曲

還等什麼?》於2004年9月28日作為《愛·天使·音樂·寶貝》的首波主打單曲發行。歌曲最高登上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47位[46],並在國際上獲得商業成功,包括登上澳洲單曲榜冠軍以及打進法國、荷蘭、紐西蘭、瑞典及英國等多個國家單曲榜前10位[47][48]。與夏娃合作的《拜金女孩》於2004年12月14日作為專輯第二張單曲發行,最高登上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7位,成為史蒂芬妮作為個人歌手在美國獲得的首支前10位單曲[46]。歌曲在其他地區亦取得與《還等什麼?》一樣成功的商業成績[49]。《哈啦美眉》於2005年3月15日作為第三張單曲發行。歌曲成為專輯最暢銷以及人氣最高的單曲,也是美國史上首支突破百萬下載量的單曲[24][50]。歌曲亦在發行六週內獲得告示牌百強單曲榜冠軍,成為史蒂芬妮首支美國冠軍單曲[46]

超酷》於2005年7月5日作為專輯第四張單曲發行[51]。歌曲獲得普通的商業成績,包括打進澳洲與紐西蘭單曲榜前10位,以及打進丹麥、德國、愛爾蘭、挪威、英國及美國單曲榜前20位[46][48][52]。《紙醉金迷》於2005年10月作為第五張單曲發行。歌曲的單曲版本迎來說唱歌手滑頭惡棍客串[34]。歌曲的商業成績不如先前單曲成功,最高登上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第21位[46]。《天雷地火》原本並未有作為單曲發行的計劃,但其後因史蒂芬妮懷孕而導致第二張個人專輯延期[53],使歌曲於2006年1月24日作為專輯第六張以及最後一張單曲發行[54]

專業評分

专业评分
綜合得分
来源 评分
Metacritic 71/100[55]
评论得分
来源 评分
AllMusic [21]
娛樂週刊 C+[14]
衛報 [56]
新音樂快遞 8/10[57]
Pitchfork 5.1/10[42]
滾石 [58]
偏鋒雜誌 [8]
唱針雜誌 C[22]
今日美國 [59]
雅虎音樂 [60]

《愛·天使·音樂·寶貝》獲得樂評家整體正面的評價。樂評網Metacritic根據22筆評分對此專輯評分71分[55]。《AllMusic》的史蒂芬·托馬斯·艾爾維恩形容專輯「刺激與尷尬交集」,並以「比2004年其他主流流行專輯更奇怪及富娛樂性」總結對專輯的評價[21]。《雅虎音樂》的珍妮弗·尼內以「最火辣、最酷、年度包裝得最好的專輯」讚揚專輯,並以「流暢、閃閃發亮以及完全沒有湊數歌曲的音樂珠寶」形容專輯[60]。《唱針雜誌》查爾斯·默溫認為史蒂芬妮是取代麥當娜角色的競爭者:「但仍不足夠為她將成為下一個出色的個人女歌手而感到興奮」[22]。《BBC Music》的麗莎·海恩斯則更加肯定地認為史蒂芬妮已成為麥當娜與酷莉絲的對手,並稱專輯為「迷人與高雅的成就,展現出史蒂芬妮確確實實成為流行女神資格」[39]

新音樂快遞》的克莉絲·梅里森指史蒂芬妮「無情地搶奪」1980年代音樂,並認為專輯擁有各個年代的熱門作品[57]。《musicOMH》的約翰·墨菲認為專輯聽起來非常愉快,然而質量參差不齊,而且整體時間過長[61]。《滾石》的羅布·雪菲爾形容專輯是「一場無法抵擋的派對:低俗、具快樂主義而且極其奇異」[58]。雜誌其後亦把專輯排在2004年50張最佳專輯中的第39位[62]羅伯特·克里斯特高給予專輯三星級的評價(),並指:「終於發現問題並不是斯卡本身,而是出於不要懷疑」[63]。《今日美國》的埃德娜·岡德森同樣給予專輯三星級的評價,並稱專輯「有趣的、嘶嘶的、輕挑的」[59]。《紐約時報》的凱萊法·桑尼視專輯為「聰明以及有點迷人的個人出道作,有點不合常理」[64]

專輯主要因大量製作人參與以及合作受樂評家批評。《衛報》的卡羅林·沙利文反駁:「其他人是在助一臂之力(...)這還是很有史蒂芬妮風格的演出」[56];然而多數的樂評家都不同意。《PopMatters》的傑森·達馬斯把專輯比作第二張不要懷疑的精選輯[13],而《Pitchfork》尼克·西爾維斯特認為大量的合作者犧牲了史蒂芬妮的特性[42]。《Neumu》的安東尼·卡里認為專輯的支離破碎使它成不了「一個發光發亮的流行音樂壯舉」[65]。大多數評論家都認為專輯的合作使它聽起來不夠實在。《Drawer B》的埃里克·格林伍德指「史蒂芬妮嘗試在迎合所有人」,但結果「變得過於控制以及不自然」[66]。《娛樂週刊》的大衛·布朗認同他的意見,指專輯「就像其中一本追趕潮流的零售雜誌,比起老式收藏品的文章更加像目錄冊」[14]

榮譽

在「2005年告示牌音樂獎」,史蒂芬妮憑《哈啦美眉》獲得年度數碼歌曲獎,以及獲得年度新人獎。史蒂芬妮亦與滑頭惡棍在場演唱了《紙醉金迷》[67]。在「2005年格林美獎」,史蒂芬妮憑《還等什麼?》獲得最佳流行女歌手的提名[68],並與哈娃在場演唱了《拜金女孩》[69]。在下一年的格美林獎頒獎禮,史蒂芬妮一共獲得年度製作年度專輯、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演唱專輯以及最佳饒舌/演唱合作一共五項提名[70]

商業成績

《愛·天使·音樂·寶貝》首週以309,000張的銷量空降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7位[71]。在2005年6月18日的週榜,專輯以83,000張的銷量上升至第5位的新高[72]。專輯於同年12月獲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三白金唱片[73],截至2009年5月已經在美國售出超過400萬張[74]

專輯於歐洲同樣取得商業成功,發行首週以45,484張的銷量空降英國專輯排行榜第14位[75]。在發行的第25週,《愛·天使·音樂·寶貝》於2005年5月15日的週榜以21,271張的銷量升至第4位的新高[76]。專輯於2005年9月16日獲英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三白金唱片[77],亦成為英國2005年銷量第20高的專輯[78]。截至2016年3月,專輯已經在英國售出1,068,242張[79]。專輯亦打進丹麥、芬蘭、愛爾蘭、挪威與瑞典的專輯前10位,以及打進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以及瑞士專輯榜的前20位[80][81]國際唱片業協會於2005年5月認證專輯為白金唱片,代表在歐洲的銷量達到100萬張[82]

在澳洲,《愛·天使·音樂·寶貝》於2005年2月連續兩週獲得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榜冠軍,並在榜單上逗留了56週[83]。專輯成為2005年銷量第4高的專輯[84],並獲澳洲唱片業協會認證為四白金唱片,代表出貨量達到280,000張[85]。專輯在加拿大專輯榜獲得非連續的兩週季軍[86],並在2006年4月獲加拿大音樂協會認證為五白金唱片,代表達到500,000張的銷量[87]。截至2006年11月,《愛·天使·音樂·寶貝》於全球一共售出超過700萬張[88],並成為2005年全球銷量第12高的專輯[89]

影響

專輯的城市當代風格歌曲於成人當代音樂市場的成功使其他歌手在史蒂芬妮因懷孕而延後製作《甜蜜出關》時同樣獲得成功。妮莉·費塔朵的第三張專輯《解放》於2006年6月發行,主要與嘻哈製作人提姆巴蘭丹賈創作及製作。費塔朵亦從世界節拍的創作歌手轉為跟史蒂芬妮一樣向城市當代音樂靠攏的歌手[90]。在《解放》的樂評中,《滾石》的羅布·雪菲爾指提姆巴蘭想「以《愛·天使·音樂·寶貝》的風格製作無人不曉、多元化的成功音樂-但卻沒有關」[91]黑眼豆豆的成員菲姬於2006年9月推出首張個人專輯《菲常妖姬》。在音樂錄像帶伴隨菲姬出現的丘洛亦被視作是在模仿原宿少女以及史蒂芬妮《紙醉金迷》的音樂錄像帶[92]。專輯的主打單曲《倫敦大橋》被拿來與《哈啦美眉》相比,而《魅力四射》亦被拿來與《紙醉金迷》作比較[93]。菲姬其後反駁是在藉史蒂芬妮的音樂沾光的指控,指:「這都太荒謬了。(...)豆豆跟我都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至於其他人要作猜測那就是他們的問題」[92]

歌曲列表

曲序曲目词曲製作人时长
1.還等什麼?
What You Waiting For?
內利·霍伯3:41
2.拜金女孩夏娃客串)
Rich Girl
(featuring Eve)
德瑞醫生3:56
3.哈啦美眉
Hollaback Girl
  • 史蒂芬妮
  • 法瑞爾·威廉姆斯
  • 查德·胡戈
海王星3:19
4.超酷
Cool
  • 史蒂芬妮
  • 達拉斯·奥斯丁
  • 奥斯丁
  • 霍伯[a]
3:09
5.泡沫電流尊尼·沃徹客串)
Bubble Pop Electric
(featuring Johnny Vulture)
  • 安德尼·本傑明
  • 史蒂芬妮
  • 瑟芬
沃徹3:42
6.紙醉金迷
Luxurious
  • 史蒂芬妮
  • 托尼·卡納爾
  • 羅納德·艾斯利
  • 歐凱利·艾斯利
  • 儒道夫·伊斯利
  • 厄爾尼·伊斯利
  • 馬爾文·伊斯利
  • 克里斯·雅柏
  • 霍伯
  • 卡納爾
4:24
7.原宿少女隊
Harajuku Girls
  • 史蒂芬妮
  • 詹姆斯·哈里斯三世
  • 特里·李維斯
  • 詹姆斯·昆頓·賴特
  • 鮑比·羅斯·阿維拉
  • 以詩亞·J·阿維拉
  • 吉米·吉姆與特里·李維斯
  • 馬克·「斯佩克」·史滕特[a]
4:51
8.天雷地火
Crash
  • 史蒂芬妮
  • 卡納爾
卡納爾4:06
9.愛是真的
The Real Thing
  • 史蒂芬妮
  • 佩里
  • GMR
  • 霍伯
  • 史滕特[a]
4:12
10.認真
Serious
  • 史蒂芬妮
  • 卡納爾
  • 卡納爾
  • 史滕特[a]
4:48
11.危險地帶
Danger Zone
  • 史蒂芬妮
  • 奧斯丁
  • 佩里
  • 霍伯
  • 奧斯丁
3:37
12.長路迢迢(與安德烈 3000
Long Way to Go
(with André 3000)
  • 本傑明
  • 史蒂芬妮
安德烈 30004:34
总时长:48:27
標記

製作群

製作群資料來自《愛·天使·音樂·寶貝》唱片封套上說明文字[98]

音樂家

  • 關·史蒂芬妮 – 聲樂
  • 羅斯蒂·安德森 – 附加結他(曲目1)
  • 安德烈 3000 – 電子琴、聲樂(曲目5、12);結他(曲目5)
  • 鮑比·羅斯·阿維拉 – 結他、電子琴(曲目7)
  • 達拉斯·奥斯丁 – 鼓、電子琴(曲目4、11)
  • 馬克·巴生合成貝斯、電子琴(曲目2)
  • 麗莎·科爾曼 – 電子琴(曲目9)
  • 格雷格·科林斯電結他滑管結他(曲目9)
  • 謝爾頓·康利奇 – 電子琴(曲目6)
  • 麥克·埃利鬆多 – 結他、電子琴(曲目2)
  • 夏娃 – 說唱(曲目2)
  • GMR – 法語讀白 (曲目6)
  • 李·格羅夫斯 – 電子琴(曲目8–10)
  • 彼得·胡克 – 貝斯(曲目9)
  • IZ – 鼓、打擊樂器(曲目7)
  • 吉米·吉姆 – 貝斯(曲目7)
  • 托尼·卡納爾 – 電子琴、合成器(曲目6、8、10)
  • 凱文·肯德里克 – 電子琴、鋼琴(曲目12)
  • 娜歐蜜·馬丁 – 和聲(曲目7)
  • 溫蒂·梅爾文 – 結他(曲目9)
  • 亞倫·米斯 – 貝斯(曲目12)
  • 咪咪·「奧迪亞」·帕克 – 和聲(曲目1)
  • 琳達·佩里 – 結他、電子琴(曲目1)
  • 托尼·雷耶斯 – 貝斯、Line 6結他(曲目4、11)
  • 貝爾納·薩姆納 – 和聲(曲目9)
  • 瑞克·舍帕德 – MIDI(曲目4、11)
  • 詹姆斯·「大占」·萊特 – 電子琴(曲目7)
  • 佐伊 – 和聲(曲目7)

製作人

  • 安德烈 3000 – 混音、製作(曲目5、12)、編程(曲目5)
  • 達拉斯·奥斯丁 – 製作(曲目4、11)
  • 沃倫·布萊徹 – 工程協助(曲目5、12)
  • 薯片組合 – 編程(曲目6)
  • 安德魯·科爾曼 – 錄製(曲目3)
  • 格雷格·科林斯 – 錄製(曲目1、2、4、6、9、11);混音(曲目5、12)
  • 伊恩·克羅斯 – 錄製(曲目7)
  • 斯威夫剪接大師剪接
  • 德瑞醫生 – 混音、製作(曲目2)
  • 尼克·費雷羅 – 工程協助(曲目5、12)
  • 傑森·芬克爾 – 工程協助(曲目3)
  • 弗朗西斯·福德 – 工程協助(曲目2)
  • 布萊恩·「重低音」·加德納 – 母帶
  • 約翰·弗萊 – 錄製(曲目5、12)
  • 西蒙·高戈利 – 編程(曲目6)、錄製(曲目6、9、11)
  • 李·格羅夫斯 – 混音編程(曲目6、8–10)
  • 塞薩爾·格瓦拉 – 工程協助(曲目4、11)
  • 羅布·哈格特 – 工程協助(曲目1、4、6–11)
  • 道格·哈姆斯 – 工程協助(曲目4、11)
  • 內利·霍伯 – 製作(曲目1、6、9、11);附加製作(曲目4)
  • 毛里西奥·「否決」·伊拉戈里 – 錄製(曲目2)
  • 吉米·吉姆 – 製作(曲目7)
  • 托尼·卡納爾 – 製作、編程(曲目6、8、10)
  • 盧布·卡普爾 – 工程協助(曲目2)
  • 傑森·拉德 – 編程(曲目4、6、9、11);附加工程(曲目6)
  • 特里·李維斯 – 製作(曲目7)
  • 山姆·利特莫瑞 – 編程(曲目1)
  • 愛丹·洛夫 – 編程(曲目6、9、11)
  • 麥特·馬琳 – 錄製(曲目7)
  • 凱文·米斯 – 工程協助(曲目1、4–6、9、11、12)
  • 科林·「狗」·米切爾 – 錄製(曲目6、8、10)
  • 海王星 – 製作(曲目3)
  • 皮特·諾沃克 – 錄製(曲目5、12)
  • 伊萬·皮爾遜 – 編程(曲目9、11)
  • 琳達·佩里 – 結他、結他錄製、電子琴錄製、電子琴(曲目1)
  • 格倫·皮特曼 – 工程協助(曲目5、12)
  • 伊恩·羅西特 – 錄製(曲目1):工程協助(曲目6、9、11)
  • 保羅·希伊 – 工程協助(曲目4)
  • 瑞克·舍帕德 – 錄製、聲音設計(曲目4、11)
  • 海梅·西可拉 – 工程協助(曲目2、5、12)
  • 斯佩克·史滕特 – 混音(曲目1、4、6–11);附加製作(曲目7、9、10)
  • 肖恩·塔爾曼 – 工程協助(曲目5、12)
  • 陳志明 – 混音(曲目3)
  • 大衛·特里赫恩 – 工程協助(曲目1、4、6–11)
  • 約翰·華倫 – 工程協助(曲目5)
  • 布拉德·溫斯洛 – 工程協助(曲目2)

美術設計

  • 關·史蒂芬妮 – 創意指導
  • 朱莉·克萊門斯 – 藝術指導、協調
  • 辛迪·庫珀 – 包裝協調
  • 約翰·科普蘭 – 標誌、圍邊與字體插圖
  • 妮可·弗朗茨 – 藝術協調、攝影
  • 尼克·奈特 – 攝影
  • 大西友惠 – 插圖協調
  • 真珠子 – 插圖

銷售榜單

週榜單

榜單(2004年-05年) 最高
位置
澳大利亞專輯榜(ARIA[83] 1
奧地利專輯榜(奧地利Ö3[99] 12
比利時專輯榜(Ultratop法蘭德斯)[80] 20
比利時專輯榜(Ultratop瓦隆)[100] 33
加拿大專輯榜《告示牌》[101] 3
捷克專輯榜(國際唱片業協會[102] 15
丹麥專輯榜(Hitlisten[103] 10
荷蘭專輯榜(MegaCharts[104] 14
歐洲專輯榜《告示牌》[105] 5
芬蘭專輯榜(Suomen virallinen lista[106] 3
法國專輯榜(SNEP[107] 19
德國專輯榜(Media Control[108] 11
希臘國際專輯榜(IFPI[109] 3
愛爾蘭專輯榜(IRMA[81] 5
義大利專輯榜(FIMI[110] 24
日本專輯榜(公信榜[111] 36
墨西哥專輯榜(墨西哥百強榜[112] 9
紐西蘭專輯榜(RMNZ[113] 5
挪威專輯榜(VG-lista[114] 6
蘇格蘭專輯榜OCC[115] 5
西班牙專輯榜(PROMUSICAE[116] 35
瑞典專輯榜(Sverigetopplistan[117] 8
瑞士專輯榜(Schweizer Hitparade[118] 17
英國專輯榜OCC[48] 4
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119] 5

年榜單

榜單(2004年) 位置
澳大利亞專輯榜(ARIA)[120] 89
英國專輯榜(OCC)[121] 79
全球專輯榜(IFPI)[122] 36
榜單(2005年) 位置
澳大利亞專輯榜(ARIA)[84] 4
奧地利專輯榜(奧地利Ö3)[123] 44
比利時專輯榜(Ultratop法蘭德斯)[124] 41
比利時專輯榜(Ultratop瓦隆)[125] 71
丹麥專輯榜(Hitlisten)[126] 53
荷蘭專輯榜(MegaCharts)[127] 46
芬蘭專輯榜(Suomen virallinen lista)[128] 54
法國專輯榜(SNEP)[129] 56
德國專輯榜(Media Control)[130] 31
墨西哥專輯榜(墨西哥百強榜)[112] 48
新西蘭專輯榜(Recorded Music NZ)[131] 14
瑞典專輯榜(Sverigetopplistan)[132] 34
瑞士專輯榜(Schweizer Hitparade)[133] 33
英國專輯榜(OCC)[78] 20
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134] 6
全球專輯榜(IFPI)[89] 12
榜單(2006年) 位置
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135] 98

年代榜

榜單(2000年-09年) 位置
澳大利亞專輯榜(ARIA)[136] 49
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137] 72

歷史總榜

榜單 位置
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女性)[138] 87

認證

地區 认证认证单位/销量
阿根廷(阿根廷唱片業協會[139] 20,000^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85] 5× 白金 350,000^
奥地利(國際唱片業協會奧地利分會)[140] 15,000*
加拿大(加拿大音乐协会[87] 5× 白金 500,000^
丹麦(國際唱片業協會丹麥分會[141] 20,000^
芬兰(國際唱片業協會芬蘭分會[142] 21,944[142]
法国(法國唱片出版業公會[143] 179,200[144]
德国(聯邦音樂產業協會[145] 100,000^
匈牙利(匈牙利唱片公司協會[146] 10,000^
爱尔兰(愛爾蘭唱片音樂協會[147] 3× 白金 45,000^
意大利(意大利音乐产业联盟[148] 白金 100,000*
日本(日本唱片協會[149] 100,000^
墨西哥(墨西哥音像製品協會[112] 50,000^
新西兰(新西兰唱片音乐协会[150] 2× 白金 30,000^
挪威(國際唱片業協會挪威分会)[151] 白金 40,000*
俄罗斯(全國唱片業製造者聯合會[152] 白金 20,000*
瑞典(瑞典唱片業協會[153] 30,000^
瑞士(國際唱片業協會瑞士分会)[154] 20,000^
英国(英国唱片业协会[77] 3× 白金 1,068,242[79]
美国(美國唱片業協會[73] 3× 白金 4,000,000[74]
總計
欧洲(國際唱片業協會[82] 白金 1,000,000*

*僅含認證的實際銷量
^僅含認證的出貨量

發行歷史

地區 日期 版本 廠牌 來源
意大利 2004年11月12日 (2004-11-12) 標準版 環球唱片 [155]
荷蘭 2004年11月19日 (2004-11-19) [156]
日本 2004年11月21日 (2004-11-21) [96]
澳洲 2004年11月22日 (2004-11-22) [157]
法國 [158]
德國 [94]
英國 寶麗多唱片 [95]
加拿大 2004年11月23日 (2004-11-23) 環球唱片 [159]
美國 新視鏡唱片 [160]
瑞典 2004年11月24日 (2004-11-24) 環球唱片 [161]
德國 2005年10月14日 (2005-10-14) 豪華版 [97]
荷蘭 2005年10月21日 (2005-10-21) [162]
法國 2005年12月12日 (2005-12-12) [163]
日本 2006年1月18日 (2006-01-18) [164]

參考資料

  1. Vineyard, Jennifer. . MTV: 1. 2004 [2007-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4).
  2. Eliscu, Jenny. . The Guardian. 2005-01-30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3. Moss, Corey; Downey, Ryan. . MTV News. 2003-04-18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9).
  4. Collins, Clark. . Entertainment Weekly: 3. 2006-11-22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5. Vineyard, Jennifer. . MTV: 2. 2004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6. Vineyard, Jennifer. . MTV: 3. 2004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1).
  7. Orshoski, Wes. . MTV News. 2004-03-10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8. Cinquemani, Sal. . Slant Magazine. 2004-11-20 [201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9. du Lac, J. Freedom. .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12-05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6).
  10. Stewart, Allison. . Chicago Tribune. 2004-12-12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11. Boucher, Geoff. . Los Angeles Times. 2005-12-24 [201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12. Mar, Alex; Halperin, Shirley. . Rolling Stone. 2004-10-01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13. Damas, Jason. . PopMatters. 2004-11-29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4).
  14. Browne, David.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4-11-23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7).
  15. Soghomonian, Talia. . musicOMH. January 2005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6. Associated Press. . Today. 2006-09-06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17. Vineyard, Jennifer. . MTV News. 2005-06-21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18. Salmon, Chris. . The Guardian. 2007-03-02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19. . MuchMusic. 2005-07-19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0).
  20. Collins, Clark. . Entertainment Weekly: 4. 2006-11-22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21.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 AllMusic.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22. Merwin, Charles. . Stylus Magazine. 2004-11-24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23. Vineyard, Jennifer. . MTV News. 2004-11-10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7).
  24. . AllMusic. [201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25. McLean, Craig. . The Daily Telegraph. 2004-11-18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26. McCarthy, Jackie. . Billboard. 2004-12-04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0).
  27. Paoletta, Michael. . Billboard. Vol. 116 no. 52. 2004-12-25: 38 [2015-11-28]. ISSN 0006-2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28. . Contactmusic.com. 2005-04-28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29. Rubenstein, Atoosa. . Seventeen. August 2004: 19. ISSN 0037-301X.
  30. Smirke, Richard. . Playlouder. 2004-11-23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24).
  31. McCroy, Winnie. . The Villager 74 (35). January 5–11, 2005 [2007-03-22]. ISSN 0042-6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3).
  32. Linden, Amy. . The Village Voice. 2004-12-13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33. Frederick, Brendan. . Complex. 2013-08-28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7).
  34. Moss, Corey. . MTV News. 2005-11-01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6).
  35. du Lac, J. Freedom. .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11-07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36. Usinger, Mike. . The Georgia Straight. 2004-11-25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37. Cohen, Jonathan. . Billboard. 2004-10-22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38. Rosa, Christopher. . VH1. 2015-10-21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8).
  39. Haines, Lisa. . BBC Music. 2004-11-29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4).
  40. . Spin. 2006-10-16 [2015-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41. Hooper, Joseph. . Elle. 2007-01-16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42. Sylvester, Nick. . Pitchfork. 2004-11-23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7).
  43. Cohen, Jonathan. . Billboard. 2006-12-01 [2014-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44. . AllMusic. [201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45. . AllMusic.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46. . Billboard. [2015-11-28].
  47. . Ultratop. Hung Medien.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9).
  48. "Gwen Stefani | Artist | Official Charts". UK Albums Chart. The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15-06-02].
  49. . Ultratop. Hung Medien.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2).
  50. Hiatt, Brian. . Rolling Stone. 2006-01-19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7).
  51. . FMQB. [201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3).
  52. . Ultratop. Hung Medien.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53. Vineyard, Jennifer. . MTV News. 2005-12-24 [2016-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54. . MTV News. 2006-01-11 [2016-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55. . Metacritic.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56. Sullivan, Caroline. . The Guardian. 2004-11-19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57. Murison, Krissi. . NME. 2004-12-10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58. Sheffield, Rob. . Rolling Stone. 2004-12-09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59. Gundersen, Edna. . USA Today. 2004-11-22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60. Nine, Jennifer. . Yahoo! Music. 2004-11-25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11).
  61. Murphy, John. . musicOMH.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0).
  62. . Rolling Stone. 2004-12-15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9).
  63. Christgau, Robert. . RobertChristgau.com. [201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2).
  64. Sanneh, Kelefa. . The New York Times. 2004-11-22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65. Carew, Anthony. . Neumu.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66. Greenwood, Eric. . Drawer B. 2005-01-19 [2007-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0).
  67. Jeckell, Barry A. . Billboard. 2005-12-07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8. . BBC News Online. 2005-02-14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5).
  69. Cohen, Jonathan. . Billboard. 2005-02-14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1).
  70. . 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1).
  71. Whitmire, Margo. . Billboard. 2004-12-01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2).
  72. Whitmire, Margo. . Billboard. 2005-06-08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2).
  73. .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05-12-14 [2014-07-12]. 若有必要,請按「Advanced」,再按「Format」,然後選擇「Album」, 最後按「SEARCH」。 
  74. Harding, Cortney. . Billboard. 2009-05-18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4).
  75. Jones, Alan. . Music Week. 2006-12-11 [201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8).
  76. Jones, Alan. . Music Week. 2005-05-16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2).
  77. . 英国唱片业协会. 2005-06-16 [2014-01-25]. 在格式(Format)欄位選擇「album」。 在認證(Certification)欄位選擇「Platinum」。 在「Search BPI Awards」欄位中輸入「Love Angel Music Baby」並按下Enter鍵。
  78. .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1).
  79. Jones, Alan. . Music Week. 2016-03-25 [2017-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80.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in Dutch). Ultratop.be. Hung Medien. [2011-03-16].
  81. "GFK Chart-Track". Chart-Track.co.uk. GFK Chart-Track. IRMA. [2010-10-10].
  82. . 國際唱片業協會. [2007-03-22].
  83.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Australian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84. . Australian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2007-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85. . 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August 2020).
  86. Williams, John. . Jam!. 2005-02-02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87. . 加拿大音乐协会. 2006-04-24 [2014-07-12].
  88. Infantry, Ashante. . Toronto Star. 2006-11-30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89. (PD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2010-1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5-30).
  90.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 AllMusic. [201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3).
  91. Sheffield, Rob. . Rolling Stone. 2006-06-15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92. Phanor, Alexandra. . Giant. 2006-09-20 [200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5).
  93. Vincentelli, Elisabeth. . Time Out New York. No. 573. 2006-09-21 [2012-07-03]. ISSN 1084-55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94. . Universal Music Germany.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95. . HMV.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96. . Universal Music Japan.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97. . Amazon.de. [2011-05-16].
  98. (CD liner notes). 關·史蒂芬妮. 新視鏡唱片. 2004. B0003469-02.
  99.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in German). Austriancharts.at. Hung Medien. [2017-01-23].
  100.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in French). Ultratop.be. Hung Medien. [2011-03-16].
  101. "Gwen Stefani Album & Song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Canadian Albums Chart for Gwen Stefani.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3-02-08].
  102. . Marketing & Media. 2005-10-27 [201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103.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Danish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04.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in Dutch). Dutchcharts.nl. Hung Medien. [2017-01-23].
  105. . Billboard. Vol. 117 no. 22. 2005-05-28: 55 [2015-12-13]. ISSN 0006-2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9).
  106. "Gwen Stefani: Love Angel Music Baby" (in Finnish). Musiikkituottajat IFPI Finland. [2017-01-23].
  107.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Les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08. "Longplay-Chartverfolgung at Musicline" (in German). Musicline.de. Media Control. [2015-06-02].
  109. [Top 50 Foreign Albums]. IFPI Greece. September 4–10, 2005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09).
  110.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Italian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11. [Gwen Stefani album sales ranking]. Oricon.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112. (PDF). Asociación Mexicana de Productores de Fonogramas y Videogramas. [2010-1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15).
  113.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Charts.org.nz. Hung Medien. [2017-01-23].
  114.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Norwegian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15. "2005-03-27 Top 40 Scottish Albums Archive | Official Charts". UK Albums Chart. The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15-06-02].
  116.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Spanish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17.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Swedish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18. "Gwen Stefani – Love.Angel.Music.Baby.". Swiss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7-01-23].
  119. "Gwen Stefani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200)". Billboard. [2013-02-08].
  120. . Australian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121. .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0).
  122. (PD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2014-01-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1-17).
  123. . austriancharts.at. Hung Medien. [2015-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1).
  124. . Ultratop. Hung Medien.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125. . Ultratop. Hung Medien.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4).
  126. . TOP20.dk.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9).
  127. . dutchcharts.nl. Hung Medien.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8).
  128. The first list is the list of best-selling domestic albums of 2005 in Finland and the second is that of the best-selling foreign albums:
    • . Musiikkituottajat – IFPI Finland.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5).
    • . Musiikkituottajat – IFPI Finland.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129. . Syndicat National de l'Édition Phonographique.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5).
  130. . Offizielle Deutsche Charts. GfK Entertainment. [2015-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131. . Recorded Music NZ.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32. . Sverigetopplistan.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33. . swisscharts.com. Hung Medien. [2016-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134. . Billboard. 2005-11-26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9).
  135. . Billboard. 2006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0).
  136. (PDF). Australian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17).
  137. . Billboard. 2009 [201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4).
  138. . Billboard.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139. . Argentine Chamber of Phonograms and Videograms Producers. [201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31).
  140. . 國際唱片業協會奧地利分會. 2005-09-05 [2010-01-03] (德语).
  141. . IFPI Denmark. 2006-01-08 [201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142. . 國際唱片業協會芬蘭分會. [2010-01-03] (芬兰语).
  143. . 法國唱片出版業公會. 2005-07-12 [2017-01-23] (法语).
  144. . InfoDisc.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145. . 聯邦音樂產業協會. [2010-04-11] (德语).
  146. . [[[匈牙利唱片公司協會]]. [2014-07-12] (匈牙利语).
  147. . 愛爾蘭唱片音樂協會. [2010-01-04].
  148. . TGCOM. 2006-12-06 [2012-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149. . 日本唱片協會. [2010-01-04] (日语). 在下拉選單中選擇「2006年04月」
  150. . 新西兰唱片音乐协会. 2005-07-04 [2014-07-12].
  151. . IFPI Norway.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152. . 全國唱片業製造者聯合會(NFPF). [2010-04-11] (俄语).
  153. (PDF). 國際唱片業協會瑞典分會. 2005-08-22 [2014-07-12] (瑞典语).
  154. . 國際唱片業協會瑞士分会. Hung Medien. [2010-01-03].
  155. . Internet Bookshop Italia. [2010-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156. . bol.com.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157. . amazon.com. [201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158. . Fnac. [201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3).
  159. . HMV Canada.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6).
  160. . Interscope Records. [201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161. . CDON.se. [2011-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162. . bol.com.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163. . Fnac.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164. . HMV Japan.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