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民主路西段以北,南北走向,长150米,宽4米,连通民主路和自由路,是明清旧时古巷。[1][2] 巷道两侧多为老式砖木房屋,其旧貌尚存。1967年曾易名红安一巷,1972年复故名。[3] 被誉为“汉味早点第一巷”,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4]
户部巷入口 | |||||||
基本資料 | |||||||
道路属性 | 步行街 | ||||||
道路总长度 | 0.15 | ||||||
车速限制 | (禁止车辆通行) | ||||||
行车线数量 | 0 | ||||||
所在地区 |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 ||||||
起点 | 民主路 | ||||||
终点 | 自由路 | ||||||
歷史資料 | |||||||
命名缘由 | 东临户部藩署而得名 |
古巷历史
此巷由于东临户部藩署而得名户部巷[5]。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就曾在其中一幅地图上准确标出户部巷所在地。古往今来,户部巷紧依长江码头,舟车络绎人声鼎沸,自然形成了商贩往来交易之地。各式小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渐渐名声鹊起,长久不衰。
没落与兴起
1940年代,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很快打响招牌,享誉三镇。1950年代,餐饮业国营合作化,户部巷内早点摊渐渐没落。
直至1970年代,有人家在户部巷重开店铺,渐渐聚拢人气,慢慢有了石婆婆热干面等众多名早点。
1980年代,中华路一带成为武汉市公交起终点,客运轮渡的集中处,上班族拉动了户部巷的人气,这里已然成为“过早”的“客栈”。
1990年代,谢氏面窝传人重操旧业,再一次安家户部巷。至此,这里户部巷繁荣的起点。
汉味小吃第一巷
户部巷一期工程
2002年,武昌区政府决定实施“早点、健康、就业、防盗、互助”五大亲民工程[6]。将户部巷选为试点之一,并借助当地媒体推出“走,到户部巷过早去”等宣传广告。历经数月的改造工程,依户部巷明清古朴风韵形制修葺,大打楚风牌,一条古香古色的小吃巷重现世人眼前。
全巷设立了一条19米长,3米宽的汉味早点文化墙。巷子入口刻着武汉市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而出口则石狮矗立,上方有书法家陈义经的泰山石刻“汉味早点第一巷”。
户部巷店面以家庭为单位,楼上住家,楼下食店,沿街铺陈开来。
户部巷二期工程
第一期改造工程的成功,让这条小巷名声大噪,食客爆满。武昌区政府因势利导,联合多家单位合资,历时四个月,将户部巷延长,使得解放路至都府堤的自由路也“加盟”了户部巷[7]。
户部巷三期工程
2006年,武昌区政府投入800万资金[8],将原本三米宽的小街扩展到八米,空中网线全部入地,并针对油烟污染等大力改善。且在中南,徐东等地建立分巷。
相册
经典美食
參考來源
- . [2012-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政协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 . 武汉出版社. 2007年12月: 10. ISBN 978-7-5430-3805-9.
南北走向,南起民主路,北止自由路,长150米,宽4米,沥青路面。
- 政协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 . 武汉出版社. 2007年12月: 10. ISBN 978-7-5430-3805-9.
1967年改名红安一巷,1972年复名户部巷。两侧多老式砖木房屋,旧貌尚存,居民稠密,巷道偏窄,不通汽车。
- 孔奇志. . 新华网湖北频道. 2005-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0).
- 清朝光绪年间武昌城街道图
- 武昌區推進五大“親民工程”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5-03-21.
- 户部巷改造热火朝天
- 户部巷改造完工
8. 2019年4月22日起至2019年7月份,進行維修工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户部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