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
出處
文定起源於《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毛詩正義》箋云:「問名之後,卜而得吉,則文王以禮定其吉祥,謂使納幣也。」敘述周文王與正妃太姒定婚,贈與其禮品以訂定婚約。而朱熹注:「文,禮也;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訂其祥也。」
過程
文定包括压庚、相亲、换盅、[2] 、尝汤献花等儀式。自汉已降,纳吉时男方所赠信物中必有红头绳,用于以后婚宴中的解缨礼。而以面食为主食的西北地区纳吉时,男方定会送女方两对称为喜馍的花馍。[3][4][5][6][7][8][9][10][11][12]喜馍中的一对做成鱼的形状,另一对做成兔的形状,而女方收到后留下鱼型喜馍,须将兔型喜馍用红线拴住回给男方。此俗之原因是鱼代表富裕和多子;兔子谐音“吐子”,也寓意繁衍多子;用红线拴上表示夫妻永结同心,富贵多子。[13]
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各地所择日期,都是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日子,下半月一个日子,供女方母亲挑选,意在避开新娘的经期。[14]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纳吉时的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即聘書,也有些地區是納采或納徵時送聘書),有些地區的過書是纸张两层外红内绿,俗称“红绿书纸”,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15]
壓庚
纳吉中有压庚的程序,又称压帖、换庚、換帖、換庚譜,本屬問名禮內的程序,後來問名一禮不再獨立成禮,合併至納采或文定禮。
壓庚是对合双方的八字帖后,双方交换庚帖、譜牒。有些地區男家须用礼盒装上庚帖,上压如意钗钏和钗钏送至女家。同时,双方将对方的八字帖压于家庙或祖先牌位下或供案香炉下,意请先人鉴之,如三日内家中平安者,例如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15]婚姻可行。[16]
换盅
流行於中國北方,双方就聘礼和嫁妆谈判时都需要媒人从中协助调解,以达成协议。议聘谈成后,双方分别宴请媒人以示感谢,同时也邀对方家长入宴庆祝。[2]
送信物
男家再送女子的首饰送到女家,作为婚约信物。[1]自汉已降,男方所赠信物中必有红头绳,用于以后婚宴中的解缨礼。以面食为主食的西北地区旧时下插定时,必定会送准新娘家两对称为喜馍的花馍。[3][4][5][6][7][8][9][10][11][12]喜馍中的一对做成鱼的形状,另一对做成兔的形状,而女方收到后只能留下鱼型喜馍,须将兔型喜馍用红线拴住回给男方;原因是鱼代表富裕和多子,于当地民俗里,婚礼中象征女性。兔子谐音“吐子”,也寓意繁衍多子,于当地民俗里,婚礼中象征象征男性。用红线拴上表示夫妻永结同心,富贵多子。[13]
谢媒酒
部份地區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迷信媒人喝了茶会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