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

斑鳖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称黄斑巨鳖斯氏鳖,是产自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大型淡水,栖息于长江下游水系红河水系,可能为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龟鳖类动物。与生活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西亚斑鳖(幼河斑鳖 Rafetus euphraticus)为近亲,二者是斑鳖属(斯氏鳖属)仅存的两个物种

斑鳖
河内山西市社同莫湖的斑鳖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龟鳖目 Testudines
科: 鳖科 Trionychidae
属: 斑鳖属 Rafetus
种: 斑鳖 R. swinhoei
二名法
Rafetus swinhoei
(Gray, 1873)
異名[2]

在2016年1月越南還劍湖的一只野生个体和2019年4月中国苏州动物园饲养的一只雌鳖相继死亡后,目前已知的活体斑鳖仅剩四只:苏州动物园尚有一只雄鳖,系中国最后一只斑鳖,一只雌性和一只性别不明的野生个体生活在越南河内的同莫湖,一只性别不明的野生个体生活在越南的宣汉湖。

虽然斑鳖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中华鳖,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物种,因此未被列入中国在198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简史

1873年约翰·爱德华·格雷最初描述斑鳖时的配图,由英裔南非籍自然历史插画家乔治·亨利·福特(1808-1876)绘制。

斑鱉在1873年始被西方學界認識,大英博物館的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描述羅伯特·史溫侯上海寄往的斑鱉標本並命名為 Oscaria swinhoei,同時形容斑鱉為從未被發現、最美麗的鱉科物種。[3]

1880年,總部位於上海法國耶穌會韓伯祿上海附近的黃浦江蘇州太湖附近獲得此龜的幾個標本,並認為牠們為五個不同的物種Yuen leprosusYuen maculatusYuen elegansYuen viridis 以及 Yuen pallens[4]屬名 Yuen 大概是來自中文的「黿」字(音譯自威妥瑪拼音現代漢語拼音),意为大鳖。

后世学者先后將斑鱉归入鳖属Trionyx)、中华鳖属Pelodiscus)及黿屬Pelochelys),Meylan 在1987年正式將斑鱉归入斑鳖属Rafetus)。

种群现状

斑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1]。主要致危因素是棲息地的喪失,以及过去被人类捕捉作为食物或药物[5]

在古代,班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國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斑鱉已知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江蘇浙江兩省处的交界太湖,以及雲南紅河流域的個舊元陽建水縣

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中國已知的最後一只野生個體於1998年在元陽及建水縣之間的红河中捕获,後被放生。

至今斑鳖仅有四只个体残存,分別生活在越南河内的同莫湖與宣汉湖,以及中国苏州动物园。同莫湖与蘇州動物園的个体广为人知,而宣汉湖的个体则由龟鳖保育组织 TSA(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urtle Survival Alliance)在2018年4月12日宣布发现,通过测定宣汉湖的环境DNA确认其存在。

2020年10月23日,越南同莫湖的一只斑鳖被保护工作者成功捕获,并被确认为雌性。保护工作者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采集拭子和血液样本、植入识别微芯片后,将其放回湖中。保护工作者也确认了同莫湖存在另一只斑鳖。[6]这为斑鳖的繁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死亡的个体有:

  • 越南河內還劍湖中一只,传说曾背负顺天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夺取天下,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鳖是单独物种,称其为「还剑鳖」(越南语)。在1999年、2000年和2005年一隻斑鱉於還劍湖多次被大量的觀眾觀察到和拍攝記錄,被認為是還劍湖唯一的一隻斑鱉。牠因外部潰瘍於2011年4月被抓獲送往治療。[7]当地时间2016年1月19日,还剑湖中的斑鳖被宣布死亡。[8]
  • 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内有一雌一雄两只,雄性(名为方方)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实际观测到。[9]
  • 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的两只个体分别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两只个体均为1970年代在云南個舊捕獲。[10]
  • 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鳖,后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2019年4月13日,这只已90多岁的雌鳖在人工受精过程中死亡,後以液態氮冷凍保存其卵巢組織[11][12][13]。由于该个体为全世界仅有的一只参与繁殖的雌性斑鳖,它的死亡宣告了斑鳖正式进入灭绝倒计时。

参考文献

  1. Asian Turtle Trade Working Group.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2009-02-19].
  2. Fritz, Uwe; Havaš, Peter. (PDF). Vertebrate Zoology. 2007, 57 (2): 321–322 [29 May 2012]. ISSN 1864-575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2-17).
  3. Gray, J. E. (1873), "Notes on Chinese Mud-Tortoises (Trionychida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s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by Mr. Swinhoe,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Male Organ of this Family",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series 4, vol. XII, 1873. Pp. 156-161, and plate V.
  4. "Rafetus swinhoei" in: UWE FRITZ and PETER HAVAŠ, Checklist of Chelonians of the World 存檔,存档日期2011-06-23., p. 182.
  5. . Asian Turtle Conservation Network. [200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4).
  6. . 2020-12-22 [2020-12-22].
  7. . BBC. 2011-04-03 [2011-04-03].
  8. . 2016-01-19 [2016-01-20].
  9.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9-06/000002641917.html
  10. (PDF). Turtle Survival Alliance. [2006-12-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6-21).
  11. . 网易新闻. 2019-04-13 [2019-04-13] (中文(中国大陆)‎).
  12. 苏州日报. . 新浪微博. 苏州日报. 2019-04-13 [2019-04-13] (中文(中国大陆)‎).
  13. . PanSci 泛科學. 2019-04-23 [2019-05-04] (中文(台灣)‎).

外部链接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斑鳖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斑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