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
鳖(,又作)是对鳖科(學名:)的一类软壳龟的统称[註 1],隶属龟鳖目下的曲颈龟亚目,中文俗稱甲鱼、團魚、水鱼、泥龟、王八等。约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发源于亚洲,并在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中期扩散至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多栖息于河流、池沼、稻田等淡水生境。現存2亞科、13属、约30种,其中一些种类是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龟鳖目动物。
鳖科 | |
---|---|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龟鳖目 Testudines |
亚目: | 曲颈龟亚目 Cryptodira |
下目: | 真曲颈龟下目 Eucryptodira |
演化支: | 近代曲颈龟类 Polycryptodira |
总科: | 鳖总科 Trionychia |
科: | 鳖科 Trionychidae Fitzinger, 1826 |
亚科 | |
|
鳖科高度适应水下生活,能以腋窝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气,亦可在水中2-3个小时不呼吸。常潜伏在水底的泥沙上,捕食小型水生动物,并会钻进泥沙里冬眠。体呈暗绿色;吻部突出,状似猪鼻,长度和厚度因种类而异;每足仅有三个趾爪,趾间常有蹼,可助其快速游泳[2]。与龟鳖目中称作“龟”的物种相比,鳖的体形较为扁平,背甲由可见的肋板支撑革质软皮组成,而非坚硬并具有纹理的角质盾片,其外缘柔韧无骨板,称作“裙边”。
鳖科因其肉味鲜美且营养价值较高,常被人类作为补品食用,部分种类已濒临灭绝。
下級分类
根據 Walter 等人在2009年發表的論文,鱉科內部的分化關係如下[3](符号 † 表示已灭绝):
鱉科 Trionychidae |
| ||||||||||||||||||||||||||||||||||||||||||||||||||||||||||||||||||||||||||||||||||||
特征
鳖外形似龟,具有圆而平的骨质背甲。和其他龟鳖目动物不同,鳖的背甲不具角质盾片,仅覆以柔软的革质皮肤。腹板退化,舌腹甲(hyoplastron)与下腹甲(hypoplastron)之间的联体上有明显增厚的部分,称作“胼胝体”。背、腹甲以结缔组织相连,背甲边缘为厚实的结缔组织,称作“裙边”[4]。雌性的尾巴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性大都伸出裙边外。
颈长,垂直内缩,头与颈能缩入体内。两颚被肉质软唇,吻端形成一个吻突。外耳孔不显。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内侧三个趾有爪[4]。
某些大型鳖类的体长可达1米以上[2],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繁殖
鳖蛋的孵化温度可以影響鳖的性别。以中华鳖为例:试验结果表明,以29 ℃ 为界,低于这个温度,孵化出来的中华鳖趋向于向雌性转化;而温度高于29 ℃ 后,添加了一定化学诱导剂的中华鳖孵化出来,雄性率达77.03 %。[5]
注釋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鱉科 |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鱉科 |
- 李录. 中国早白垩世鳖类两新种兼论中国中生代化石鳖类[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20-12-02].
- Walter G. Joyce; Ariel Revan; Tyler R. Lyson; Igor G. Danilov. (PDF). Bulletin of th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9, 50 (2): 307–325. doi:10.3374/014.050.0202.
- 张孟闻, 宗愉, 马积藩.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 . 杭州日报. [20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