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後

,或寫作等,今日高雄市旗津區的一部分,位在該區北端,在南面與烏松相接。旗後是台灣早期市街之一,更是打狗的發祥地,在清朝統治時期曾設有海關、電報局、砲台等。日治時期劃為旗後町平和町

日治時期

歷史

在明鄭時期,來自福建的徐氏漁民在此居住,之後又有洪、王、蔡、李、白、潘等姓移住,逐漸增加到20餘戶。到了1691年(康熙30年),各姓頭人協議創建媽祖宮,爾後人煙漸趨稠密、商業活動也愈加發達。[1]

1865年,原本在台灣府城(今台南)的馬雅各,遷往打狗行醫。受其推薦,另一名英國醫師萬巴德(Patrick Manson)也到打狗協助馬雅各在旗後的醫務。1869年後,馬雅各回到台南,旗後的醫館便由萬巴德繼續維持至1871年。經過萬大衛(David Mason)與連多馬(Thomas Rennie)的接替之後,W. W. Myers於1879年任職至1896年,期間他在1883年完成了慕德醫院。該醫院同時兼負氣象觀測的工作,於大約1880年代末至甲午戰爭間,有發布颱風警報的能力。[2]

1875年(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在旗後山嶺上建造砲台。1886年,武弁吳元德在旗後碼頭建了釐金局。1887年又設了海關。[3]

日治時期設於旗後的工業包括旗後町台灣船渠株式會社高雄工場、振豐造船鐵工所、廣島造船所;以及平和町的荻原造船鐵工所、高雄造船鐵工所、富重造船鐵工所、光井造船鐵工所等。[4]金融方面則有1914年(大正三年)時創設於此的高砂信用組合等。[5]


參考文獻

  1. . 高雄州教育會. 1930-08-20.
  2. 周明德. . 台灣風物. 2004, 54 (3).
  3. 盧德嘉. . 大通書局.
  4. .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1941-03-31.
  5. 千草默仙. 第十二版. 圖南協會. 1943-08-20.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