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鮮的個人崇拜

北韓的個人崇拜是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對該國執政家族——金日成家族個人崇拜,此偶像崇拜自首任領導人金日成於1948年掌管權力後一直延續至今。因此,這也成為了北韓文化的一部份[1]

金日成壁畫像
平壤萬壽臺的金氏父子铜像
勞動黨集會上的黨員

背景

平壤万壽臺的銅像和國旗

金日成在建國以後極力排斥宗教崇拜,並只容許國民崇拜他本人及其家族。故此,他創立主體思想並聲稱這種思想可應用於政治、軍事和教育等多個的範疇[2]。1994年,金日成逝世,其長子金正日繼承其位,並在主體思想的基礎上建立先軍政治。2011年,金正日逝世,其三子金正恩繼承其位,宣稱會致力推廣和強化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並將兩人的思想統稱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3]

此外,北韓法律又規定家庭以及學校和監獄等公共場所都必須懸掛“太陽像”即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二人的畫像;並在教科書中強調他們的功績,決對不容許國民对其有任何形式的批評。金氏父子(金日成和金正日)擁有如「天賜大將軍」、「絕世大聖人」、「世界最著名文學家」、「人類智慧的化身」等1200個「頭銜」[4],然而北韓政府否認這是個人崇拜,而是英雄崇拜[5],同時人民在每年的春節都會祭拜他們[6]。另外,在书面上,遇到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的名字,都需要加大字号印刷以示尊敬。

金日成

金日成身為北韓的締造者,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北韓人民不能直呼其名,必須尊稱為「大元帥」、「慈父」或「偉大領袖」、「慈父領袖」。

北韓的宣傳文獻非常強調金日成的出身,稱他來自在一個無可挑剔的家世,並且是「前所未有的最天真、最自然、最有感情也最純粹的朝鮮人」。文獻又稱金日成是抗日戰爭中的領袖,並不時熱烈地對戰友噓寒問暖,從而表現出金日成「父親般的領袖」的形象[7]

步入晚年後,宣傳文獻則突顯金日成在全世界的威望和知名度﹕世界各國領袖紛至沓來的來到北韓與金日成會面,又向他表示致敬[8]。同時,為突顯金日成的地位,憲法又稱「金日成將軍是朝鮮民族五千年歷史當中前所未有的完美領袖,只有和金日成擁有完全一樣的思想和品質的人,才能領導朝鮮社會主義革命」。

金正日

儘管金正日的出生地為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附近的維亞特斯科耶,但強調他是純正的朝鲜人,朝鲜政府宣稱他出生於朝鮮民族的起源地—長白山,又稱他在出生時氣候突變,天空出現彩虹的異象[9]。1997年,金正日為其父守孝三年後出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至2012年,他共得到54個尊稱

另一方面,金正日也被宣傳部門打造成埋頭苦幹治理國家的統治者。官方報導稱他在30年間「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革命活動,將朝鮮勞動黨加強和發展成為百戰百勝,久經考驗、千錘百鍊的黨;把朝鮮人民培養成為具有堅定信念和意志的自主人民」[10]

金正日死後,宣傳部依然为其進行崇拜宣传。官方媒體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金正日死前幾分鐘,聖山白頭山的天空泛起萬道紅光,金正日離世那天早上,白頭山天池中的堅冰在石破天驚的巨響中裂開。山岩上金正日的題字「長白山,神聖的革命之山 金正日」閃閃發光[11]

金正日革命事蹟壁畫

金正恩

金正日過世後,他的三子金正恩繼位。北韓政府也開始為他建立形象,宣傳文件稱金正恩在3歲就會開槍,9歲時能射中移動的目標。此外,他3歲就懂開車,不到8歲時就能駕駛大貨車狂馳120公里,且平安的抵達目的地。還有,金正恩「沒有不會的運動,籃球勝過一般職業選手,6歲開始學會騎馬,騎術比騎手還要厲害」,同時他16歲時,便寫了一篇關於朝鮮戰爭的論文,顯示出他卓越的治軍能力[12]。金正恩为了庆祝自己1月8日的生日,向朝鲜全国小学学生及幼儿园和儿所儿童送去了糖果糕点。为方便他们及时收到,金正恩下令出动飞机为全国10岁以下的儿童们分发糖果。报道指,这一传统沿袭其祖父金日成,举动旨在维持“慷慨、有爱心的国家领袖”形象,同时也在加强“年轻领袖的个人崇拜”。

2013年张成泽被判处死刑之后,朝鲜发布歌曲《除了他我们谁也不认》来强调对金正恩的崇拜。

其他

金正淑

金正淑墓,平陽大成山革命烈士陵

金正淑是金日成的妻子、金正日的母親,北韓當局的宣傳部門描述她為金日成的親衛戰士、抗日女英雄、卓越的政治活動家、偉大的革命母親永遠活在朝鮮人民的心中,也被譽為北韓的三大偉人、白頭山三大將軍、三大英雄之一[13]。她也因而被尊奉為「朝鮮的母親」,是全國女性的學習對象。

假日

金日成的生日(4月15日,太阳节)、金正日的生日(2月16日,光明星节)、金正恩的生日(1月8日)以及金正淑的生日 (12月24日) 均為全國的假期,全國的民众和學生都可休息一天,兒童們會取得如餅乾糖果等禮物[14]

关联条目

資料來源

  1. Choe, Yong-ho., Lee, Peter H., and de Barry, Wm. Theodore., eds. Sources of Korean Tradition, Chichester,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 419, 2000.
  2. "Korea's Place in the Sun: a Modern History" P.414-446
  3. .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5).
  4. 江迅, 《朝鮮是個謎》. P.363-364
  5. Jason LaBouyer "When friends become enemies — Understanding left-wing hostility to the DPRK" Lodestar. May/June 2005: pp. 7–9. Korea-DPR.com.
  6. .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3).
  7. 麥爾斯《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P.124-131
  8. 麥爾斯《北韓人眼中的北韓人》P.135
  9. Mind-boggling 'facts' about Kim Jong-il
  10. 江迅, 《朝鮮是個謎》. P.307
  11. .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12. .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9).
  13. .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9).
  14. . 人民网. 2013-01-08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