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
金日成(朝鲜语:,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鲜语:;“柱”字辈),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共和国永远的主席,自执政起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4],掌權長達45年302天,是世界上執政時間第三长的共和制領導人,仅次于古巴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金日成的主体思想是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的核心。其长子金正日和其孫子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在1960年代一度高過韓國。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进入困境。1992年,金日成被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最高人民会议修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将朝鲜国家主席的头衔永久保留给金日成,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金日成 主席 委员长 司令官 大元帅 | |
---|---|
![]() 朝鲜官方肖像画(老年) | |
![]() | |
任期 1972年12月28日-(宪法名义上) 1972年12月28日-1994年7月8日(事实上) | |
副职 | |
![]() | |
任期 1966年10月11日-1994年7月8日 | |
政治局常委 | 金一、吴振宇、金正日、李钟玉 |
前任 | 自己(委员长) |
继任 | 金正日(1997年) |
![]() | |
任期 1949年6月30日-1966年10月11日 | |
前任 | 金枓奉 |
继任 | 自己(总书记) |
![]() | |
任期 1950年7月4日-1994年7月8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继任 | 金正日(1997年) |
![]() | |
任期 1950年7月4日-1991年12月24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继任 | 金正日 |
![]() | |
任期 1948年9月9日-1972年12月28日 | |
前任 | 職務設立 |
继任 | 金一(政務院總理)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12年4月15日![]() (現 ![]() |
逝世 | 1994年7月8日![]() | (82歲)
墓地 | ![]() (未下葬) |
国籍 | ![]() ![]() ![]() |
政党 | ![]() ![]() |
配偶 | 金正淑(1940年結婚;1949年逝世) 金圣爱(1952年結婚;1994年夫逝) |
儿女 | 金正日 金万一 金敬姬 金敬淑 金经进 金平一 金英一 |
宗教信仰 | 无神论(前为基督教归正宗长老宗) |
签名 |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 |
服役 | ![]() ![]() ![]() |
服役时间 | 1941年-1945年 1948年-1994年 |
军衔 | ![]() |
指挥 | ![]() |
参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冷戰 |
著作
|
金日成 | |
諺文 |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
本名 | |
諺文 | |
汉字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系列条目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
![]() |
著作
|
相关主题 |
|
早年生涯


1912年4月15日,金成柱生于日治朝鮮平安南道平壤府古順和面[1][2](今平壤市万景台)一个农户家庭。本籍為全州金氏,父亲为金亨稷,母亲为康盤石。外祖父康敦煜是長老会牧師。1925年,他随父亲逃亡到中國,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小学就讀一年,1926年进入吉林市毓文中学,1929年退学,期间受到中国老师尚钺的影响。
1932年,金成柱介绍张蔚华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受中国共产党东满特委派遣到安图县创建安图游击队。其后历任汪清游击大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三团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后改为第六师)师长;1938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兵力相当于一个营)指挥,在此期间他取名为金一星,后改为金日成。
1937年6月4日,杨靖宇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2师、第4师和金日成所在的第2军第6师,共90余人袭击朝鲜境内普天堡的警察驻在所。他们先是切断电话线,再从远处用机枪扫射进攻,中途打死两名警察家属,被枪声吓倒的警察们都躲起来。他们在从武器库中取出武器之後放火。[5][6]
1941年,在日本关东军重兵围剿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损失惨重,部队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支队,金日成任支队长,同年他率部撤往苏联境内,1942年,任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称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中国人周保中任旅长)第一营营长,大尉军衔。1945年,从苏联乘坐军舰返回朝鲜北部,在消灭朝鲜共产主义者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义者代表曹晚植后成为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共产党头号人物,建立朝鲜共产党中央组织委员会。[4]
歸国

1945年10月14日,平壤舉行歡迎蘇聯軍隊的集會,金日成出現在集會上,当时他穿着一身从苏军军官米哈伊尔·姜那里借来的西装,明显不合身,左胸佩戴着梅列茨科夫元帥颁发的红旗勋章[7]。金日成在集会上被蘇聯方面宣傳為抗戰的英雄,但金日成的名字早已在朝鮮家喻户晓[8]。很多人認為金日成是個上年紀的老將軍,而當時金日成只有33歲,因此被質疑是冒牌货[9]。南方的李承晚也开始说,金日成是假朝鲜人,是苏联扶持的傀儡。苏方为破除李承晚的指责,只好派记者与金日成一同返回他万景台的老家,还把所有农家的居民都聚集到一起,摆了一次盛宴。金日成在多年的异国他乡流浪之后,首次见到自己高龄的爷爷、奶奶,还有17岁的侄子。这次会面也拍照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17岁的侄子被金日成带在身边,并很快被任命为朝鲜青年联盟中央的书记。[10]

建立政權
![]() |
朝鲜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政府 |
政治 |
|
1946年2月8日,苏联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扶植金日成为委员长。3月1日,金日成在平壤的一次集会上遭遇未遂的暗杀,有人向他投掷手榴弹。一位名叫雅可夫·诺维琴科的苏联士兵将手榴弹压在身下,保护金日成,因而失去右臂,并且其腹部受重伤。这名士兵后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11]翌年,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改组为北朝鲜人民委员会,金日成仍任委员长。
1948年9月9日,他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被选为朝鲜劳动党的委员长和朝鲜内阁首相,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兩次向蘇聯要求締結朝蘇友好互助條約,並要求提供武器支援。但蘇聯沒有同意締結條約。而根據蘇駐朝大使斯季科夫報告,斯大林批准蘇聯遠東軍向朝鮮提供軍事援助之計劃。1949年2月,金日成提議率團對蘇訪問。斯大林同意。3月,雙方在莫斯科討論。金日成提出武力統一朝鮮,希望得到蘇聯支持。斯大林對金日成明確表示,朝鲜可以选择在此时以武力手段統一朝鮮半島;但此計劃必須報告毛澤東,聽聽毛澤東意見,如果毛澤東同意,他不會反對。苏联支持朝鲜的计划,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间谍了解到美国的核武库存数量有限,故相信杜鲁门政府不会挽救南韩[12]。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和朴正愛等到達北京,說明斯大林已經同意朝鲜主动进攻韩国,朝鮮統一是可能的,但問題的最终決定必須取得毛澤東同意。5月15日,毛澤東告知金日成中国赞成斯大林的分析,同意金日成統一朝鮮的计划。毛泽东虽然知道金日成准备进攻韩国,却并不清楚金具体的动手时间和详细计划[13]。1950年5月29日,金日成向蘇聯大使西特庫克通報,已收到斯大林答應提供之主要武器與技術援助設備[14]:68,他們準備在6月發起進攻,6月10日前部隊將全部集結到預定進攻地點[15]:84-90。
1950年6月7日,金日成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北方金日成占领区的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遭到韩国政府逮捕。6月25日,朝鲜向韩国进攻,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时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朝鲜人民军开战初期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韩国首都汉城和韩国绝大部分领土,并把韩军和少量美军包围在釜山一带。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通过仁川登陆后击退朝鲜人民军攻势,金日成一开始拒绝让应毛泽东命令7月就集结在东北的洪学智部队入朝作战,但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进攻战前的朝鲜领土后,金又改变主意向毛泽东请求援助。[16]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内多日激烈争论,中国于10月5日同意出兵援朝。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参战。在等待中国出兵期间,朝鲜首都平壤被联合国军占领,朝鲜人民军败退到鸭绿江边的中朝边境一带。中朝联军随后在云山、长津湖、价川等地取得数次战斗胜利,12月收复平壤,1951年1月重占汉城。此时,斯大林也派遣苏联空军进入朝鲜境内参战。[17]
1951年4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发动反攻,重占汉城,将中朝联军赶回三八线以北。随后交战双方在三八线陷入僵局,之后虽有1951年夏季攻势与上甘岭战役等数次战斗,但双方实际控制线一直不再有大的改变。随着支持延续朝鲜战争的斯大林在1953年3月5日逝世,在主张立即停战的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调节下,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正式签字,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2月7日,金日成因其在朝鲜战争中的功绩,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军衔。
肅清異己
1951年1月31日,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官金策突然死亡后,时任内阁首相的金日成完全掌握军队的全部权力。1953年和1955年先后以“美国间谍”的罪名,处决朝鲜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者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南朝鲜劳动党领导人李承烨、朴宪永。之后金日成又陆续清洗以许嘉谊为代表的亲苏派和以金斗奉、武亭、崔昌益为代表的亲华派(即延安派)的力量。195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庆祝十月革命的大会上,金日成要求毛泽东遣返之前逃到中国的朝鲜亲华派遭到毛泽东拒绝,金日成为此十分恼怒,称驻朝的中国军队侵犯朝鲜主权,毛泽东于是决定从朝鲜撤军[18]。1958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金日成在1966年成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之前是委员长),在1967年至1968年全面清洗劳动党内最后一批反对派成员甲山派后,在1972年兼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由他一人全面掌握朝鲜党政军的绝对权力,成为独裁者。1992年4月,被授予“大元帅”称号,1998年修改的《朝鲜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废除国家主席一职。
在金日成的领导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系。1956年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提出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之后,金日成一方面指责苏联是“灰色分子”、“社会主义背信者”,另一方面指責親中派是事大主義,並提出自己的主体思想,其中结合他自己的政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他发表的文章和讲话被编辑入38册《金日成著作》。
个人崇拜
朝鲜全国有超过500座金日成的雕像。[19]最为知名的几座位于金日成综合大学、金日成体育场、万寿台山、金日成桥等。据报道有一些雕像受到朝鲜的异见者的爆炸破坏或是涂鸦丑化。[20]纪念“永远的领导者”的“永生塔”也在全国四处树立,民众被要求在他的官方生日和逝世日时进行敬拜。[21]在朝鲜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新婚夫妇要在婚后马上去最近的金日成像前献花。[22]
每個朝鮮人出門也要佩戴别有金日成肖像的襟章,以表明是朝鮮居民和對金氏忠誠。
- 金氏父子像
- 平壤街头的金日成画像
- 平壤街头的金日成演讲壁画
- 平壤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里的金日成画像
- 金日成永生塔
- 金氏父子画像
- 金氏父子骑马像
- 金日成青年像特写
- 位于三池渊的金日成青年像
- 讲解员在片刻的空当随时在学习金日成著作
- 平壤地铁中的金日成像
- 新婚夫妇与外国游客在金氏父子像前合影
对外关系
在朝鲜战争中金日成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巨大帮助[17],虽然朝鲜在战前希望达到的统一半岛和其他的目标并没有实现[16],但正是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
中苏论战导致中苏关系破裂后,朝鲜在中苏两国之间摇摆,左右逢源,以求保证自身最大利益。1961年6月24日,朝鲜公布金日成即将访问苏联,并签订《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随即,中国邀请金日成于访苏后访华。7月,《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双方以中方45.5%,朝方54.5%的比例划分中朝边界在长白山地区的走向,朝鲜跟中国的反修主张一样,在内部文件中指责赫鲁晓夫为“在领袖(斯大林)坟墓上跳舞的人”“社会主义背信者”。1965年苏联加大援助以争取朝鲜,朝鲜倒向苏联,派人越境到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进行煽动,指责中国搞“教条主义”“大国沙文主义”[13]。1966年12月,金日成在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面,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为“愚蠢至极”,朝鲜将会摆脱中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18]。
1968年1月23日,美国海军间谍船普韦布洛号在朝鲜东岸的元山外海进行情报搜集任务时,遭朝鲜方面勒令停船接受检查,并以非法入侵领海的理由逮捕,船长以及几名船员被击伤,一名船员死亡。经过外交谈判,1968年12月,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要求,承认错误、道歉、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朝鲜同意释放人质但宣布没收该舰。82名被俘船员以及死亡船员的遗体在板门店移交给美方[23]。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对朝鲜此次事先未告知苏联的轻率挑衅行为非常不满[24]。1970年,美苏缓和,苏联不再支持朝鲜对抗美国,中朝关系又迅速恢复,金日成历史性重访中国。毛泽东甚至改变在中南海宴请的习惯,主动到金日成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去会见他。此后,金日成每年都会到访中国,甚至一年两次,一直维持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25]。
1972年5月2日,金日成与大韩民国国家情报院部长李厚洛在平壤会面,两人举行两次会谈,同年朝韩双方发表南北共同声明。
1976年8月18日上午10点半,联合国军方面派人去砍一棵位于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内阻挡住韩方视线的树,朝鲜突然派出1名中尉和9名士兵前往现场要求中止砍树。联合国军负责人博尼法斯上尉指出这一作业是在韩国领土上进行的,是合法的。朝鲜人民军士兵用斧头、棍棒殴打联合国军,斗殴持续约4分钟,博尼法斯上尉被砍死,美、韩各有4人重伤。史称板门店事件。事后位于汉城龙山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立即进入戒备状态,美军中途岛号航母进驻朝鲜海峡。但双方最后相互谅解,并未发生冲突[26]。
1988年,在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韩国总统卢泰愚的共同努力下,苏联宣布派团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并准备与韩国建交,朝鲜则与苏联断交并驱逐所有苏联在朝人员[27]。1990年9月30日韩国与苏联建交后,朝鲜政府发表声明,猛烈抨击苏联同韩国建交,指责苏联此举是因“改革”而陷入困境和混乱、走上衰退没落道路时发生的,指出苏联已不是过去坚持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苏联,而蜕变为其他性质的国家。朝鲜还指出,苏联同韩国建交的结果是从法律上承认朝鲜存在两个国家,从而采取逆朝鲜统一行动的分裂主义行动。1990年12月,朝鲜通知苏方关闭其设在平壤的苏联新闻社和《共青团真理报》平壤分社[28]。
中国因六四天安门事件而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的局面。为打破僵局吸引外资,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資金支持,决定抛弃以往对朝鲜的承诺,开始寻求与韩国建交。1992年7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特别约谈刚刚从非洲访问归来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外交部长钱其琛,决定派钱其琛赴朝通报中国决定与韩国建交的立场。据钱其琛回忆,此次金日成接见中国代表团时间之短、气氛之平淡前所未有,甚至惯例中的宴会招待也没有出现[29]。曾有传言称朝鲜为抗议中韩建交而在1993年国际奥委会会议上拒绝投票支持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使得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落到澳大利亚悉尼手中[13]。这种外交冷淡一直持续到1999年,中朝双方的高层互访才得以恢复[25]。1992年以后20年间,朝鲜甚至向越南出售300多枚弹道导弹,足以威胁中国城市。[30]
身份争议
韩联社前主编徐玉植认为,“由金日成创建游击队”是朝鲜捏造的。金日成在回忆录上主张于1932年4月25日组建反日人民游击队,但当时另有李姓人物创建“安图反日人民游击队”。朝鲜声称该游击队是朝鲜人民革命军的前身,并将朝鲜建军日从1948年2月8日改为1932年4月25日。徐玉植还指出,朝鲜历史书上称金日成建立朝鲜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建设同志社”,但这也属虚构。金日成在韩半岛解放前甚至未加入朝鲜共产党。朝鲜中学四年级教科书还将中国共产党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指挥的“小汪清战斗”说成是金日成指挥的战斗。[31]
根据日本学者佐佐木春隆的考证,袭击朝鲜境内普天堡实际上是吴成崙组织的,后被金據为自己的功劳。[32]另根据佐佐木春隆的考证,游击队的行动还包括绑架朝鲜人作苦力,和绑架富有人物(对象除了日本人,也包括自己的同胞朝鲜人,還有中国人、白俄人等,只要有錢,他們一律綁票)索要赎金。[33][34]
關於金日成在朝鮮建國前的生涯有很多爭議,許多來源表明他借用“金日成”这个名字。早在1937年11月18日,朝鲜的京城新闻就发布金日成被满洲国军击毙的报导。在满洲国军的官方月刊《铁心》上,也发表有“金日成匪贼讨伐详报”的详细记录。普天堡的居民声称,他们见到的金日成约为40岁左右。朝鲜总督府逮捕的共犯朴金喆和朴达供述,袭击普天堡的金日成当时36岁。然而,后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金日成当时应当是25岁。正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李命英、朴甲东等学者认为这两个金日成并不是同一人。此外,日本学者和田春树也对金日成的身份表示怀疑[35][36]。
1945年苏联远东军命令宣傳專家格里戈里·梅克列尔([37],Grigory Mekler)幫助金日成當上朝鮮領導人;梅克列尔在蘇聯解體後表示,他发现金日成的名字是从已故的指揮官那里借用的[37][38]。但历史学家安德烈·兰科夫认为这不像是真的。[39]:55
而据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军官Leonid Vassin回忆,金基本是“從零創造”,金的朝鲜语十分差劲,他花了三天學習內務人民委員部為他準備的講稿,其後在朝鮮共產黨第一次大會上宣讀[40],他需要专门辅导才能发表对朝鲜群众的演讲[41]。
另於2009年8月12日韩联社报道,在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档案馆中找到的一份美国军政时期的资料显示,美军政厅认为金日成原名金成柱,金成柱是抗日英雄金日成的侄子,在金日成死后顶替他的名字[42]。
关于金日成将军传说,他的传说特征有“陸軍士官學校出身”、“乘白马”、“活动地在白头山”、“参加早期义兵斗争”等。有金擎天(符合“陆军士官学校出身”、“乘白马”)、金一星(“符合参加早期义兵斗争”、“活动在白头山”)等四人为传说原型的说法。[43]
但是儘管存在有許多爭議,以及朝鮮的個人崇拜對其的神化,金在歸國之前是一個“重要的抗日游擊隊領導者”這一點則得到了史學界的普遍認同[44][45][46]。
逝世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因心脏病而病逝,結束46年的統治。去世前,金正日因病治疗,而国内及国外问题给予金日成极大的困扰。国内农业工作仍然疲弱,经济停滞;国外方面,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访问平壤,原因是朝鲜在六月被美国指试射核武器,因而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卡特访朝给金日成带来来自韓国總統金泳三邀请金日成访问汉城(今中文譯作首爾),并举行首脑会议的消息,但最終未能成行。
有說法指[47]金日成死前一天,曾到地方考察糧食收成,深夜返回妙香山別墅後,得悉知76岁的赵明选上将(1918年-1994年7月7日)病故,赵明选自14岁(1932年)开始追随金日成参加抗联打游击,几十年来患难与共情同手足。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里,已先后有两位上将离他而去,赵明选是第三位。金日成极重感情,他追问赵明选的病因,有人报告说是死于脑溢血。金日成又问采用什么救治方法,报告说采用的是保守疗法。金日成大怒,连声斥问道:“为什么不开颅抢救?这些医生就是怕负责任!把院长给我找来,当面给我解释清楚!”他越说越生气,全身打起哆嗦,突然,一口气没上来,重重倒在地上,人们顿时乱作一团。医生闻讯赶来,经过检查后认定是心脏病急性发作,但別墅並無急救藥物。朝鮮當局試圖將金日成送往平壤奉化醫院,但當晚遇上狂風暴雨,首架直升機在妙香山墜毀。当第二架直升機趕至时(凌晨2時),金日成的心臟停止跳動,终年82岁。
金日成去世后,最高人民会议於1998年修改的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原来国家主席一职被取消。金日成的遺體現被永久保存於平壤的锦绣山议事堂(1994年改名锦绣山纪念宫,2012年改名為锦绣山太阳宫)。
2014年7月10日,南韓傳媒引述消息人士指金日成遺體正在腐爛[48][49],頭部和身體萎縮,皮膚剝落及變色,身上出現很多黑斑,參訪民眾更直接坦白地形容:「像條脫水的乾鱈魚」。
家族
系譜
参考文献
- . 國家記錄院. 朝鮮駐劄憲兵隊司令部. 1911-04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2) (韩语).
- . 國家記錄院. 1914 [201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韩语).
- . web.archive.org. 2012-08-25.
- . 宋凤英. 凤凰网. [2011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5日) (中文(简体)).
- . china.dailynk.com. [2020-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 参见《东亚日报》的相关报道
- .
- 『朝鮮半島最後の陰謀」』 p85, 李鍾植 幻冬舎 (2007年) ISBN 978-4-344-01323-0
- . [201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 . mil.news.sina.com.cn. [2020-11-16].
- . VOICE OF RUSSIA. 2014-04-26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7).
- Sudoplatov, Pavel Anatoli, Schecter, Jerrold L., and Schecter, Leona P., Special Tasks: The Memoirs of an Unwanted Witness — A Soviet Spymaster, Little Brown, Boston (1994)
- .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 清源. . 《明報月刊》1994年9月號 (香港).
- 青石. . 《明報月刊》1994年7月號 (香港).
- 美国解密档案:1951年中苏朝三国曾计划派200万大军解放日本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4-02.
- .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0).
- Victor Cha. . : 322.
- Portal, Jane; British Museum. . Reaktion Books. 2005: 82. ISBN 978-1-86189-236-2.
- . English.chosun.com. 2012-02-13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 "Controversy Stirs Over Kim Monument at PUST" NK Dai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24 April 2010.
- .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 1968年朝鲜扣留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事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 一棵树引发的血案,差点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3-04.
- . [201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 .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 钱其琛.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57-159. ISBN 7-5012-2131-6.
- .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 .
- (日語)徐大肅《金日成》,林茂譯,御茶の水書房,1992,第40頁
- (日語)和田春樹《》、平凡社,1992,第184-189頁
- .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 Staff writer. . Vladivostok New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9).(英文)
- Lankov, Andrei.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813531179.
- Jasper Beck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05-01: 50 [2013-12-19]. ISBN 978-0-19-8038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英文)
- Kong Dan Oh; Ralph C. Hassig.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0: 229 [2013-12-19]. ISBN 978-0-8157-982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8).(英文)
- . 2009-08-14 [2016-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 李命英『四人の金日成』成甲書房<東アジア叢書>、1976年。
- Buzo, Adrian. . London: Routledge. 2002: 56. ISBN 978-0-415-23749-9.
- Robinson, Michael E.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87. ISBN 978-0-8248-3174-5. 已忽略未知参数
|url-access=
(帮助) - Oberdorfer, Don; Carlin, Robert. . Basic Books. 2014: 13–14. ISBN 9780465031238.
- 葉永烈,《真實的朝鮮》,2010 年出版
- . 東方日報. 2014-07-10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中文(繁體)).
- . 蘋果日報. 2014-07-10 [201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繁體)).
- 韓媒:中國雜誌罕有介紹朝鮮“金氏王朝”世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评论新闻网
- 金日成的三太金聖爱的傳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OPEN开放网
参见
政府职务 | ||
---|---|---|
前任: 首任 |
朝鮮内阁首相 1948年9月-1972年12月 |
繼任: 职务改称 金一(政务院总理) |
前任: 崔庸健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 1972年12月-1994年7月 |
繼任: 杨亨燮 (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议长) |
前任: 首任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 1972年12月-1994年7月 |
繼任: 职务废除 被追尊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 |
前任: 首任 |
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72年12月-1994年4月 |
繼任: 金正日 |
政党职务 | ||
前任: 首任 |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 1949年6月-1966年10月 |
繼任: 自己(设总书记) 金正恩(2016年) |
前任: 自己 (委员长制) |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66年10月-1994年7月 |
繼任: 金正日 (1997年) |
军职 | ||
前任: 首任 |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1950年7月-1991年12月 |
繼任: 金正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