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

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封漢王,後謀反失敗,還對明宣宗大不敬,宣宗一怒之下,將其炮烙而死。

朱高煦

爵位 高阳王→汉王→庶人
出生 洪武十三年
(1380-12-30)1380年12月30日
逝世 宣德元年
1426年10月6日(1426歲-10歲-06)(45歲)
配偶 韦妃
親屬 父:明成祖
母:仁孝文皇后

簡介

为明成祖嫡次子,生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高陽王

明成祖長子朱高熾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不为成祖所喜。朱高煦身长七尺餘,有膂力,善骑射,颇类成祖,在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成祖曾许诺事成后立他为太子。靖难成功后,欲立他為太子,但最後衡量過各方利害後,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而封朱高煦為漢王[1]

朱高煦心有不甘,想效法其父親成祖,篡夺太子朱高炽之位,在成祖在位期間,不斷找機會攻擊太子朱高熾。朱高熾肥胖,且有腳病,兩邊的宦官架著腋下行走,經常跌倒。朱高煦就在後面說:「前面的人跌倒,後面的人要懂得小心。」消遣朱高熾。皇太孫朱瞻基應聲稱:「還有更後面的人懂得小心。」[2]不少支持太子的大臣,也在太子之爭中下獄,但最终沒有成功。朱高煦最初封于云南,怏怏不肯去,称“我犯了甚麼罪,為何要貶我到萬里之外?”。后封于山东青州,又称“我犯了甚麼罪,為何要貶我到荒地?”。遂留于京师(南京)。又请得天策卫为护卫,甚喜,称“唐太宗當過的天策上将,我當上了!”在南京多有不法,以铁锤杀兵马指挥使徐野驴,又肢解数人抛于江中。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北伐后还南京,得知朱高煦作恶数事,欲废其为庶人,后经太子力劝而得免,被強行遷封于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3]

永乐十九年,朱高煦长子、汉世子朱瞻壑死后,嫡次子朱瞻圻继为世子。因追憾其父杀母,故屡次向成祖上奏朱高煦之过恶,都是外人不得而知的。明成祖称:“你們是父子,為何忍心這樣?”。朱高煦亦知此事。成祖北征駕崩後,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瞻圻在北京,凡朝廷之事,辄潜遣人驰报朱高煦,一昼夜六七行,内有称“朝廷将发兵征乐安(朱高煦封地)”之语,意在挑唆朱高煦起兵造反。朱高煦亦每日遣数十人入京师,潜伺有变。仁宗即位后,朱高煦进京朝觐,称朱瞻圻不孝,并将朱瞻圻向其通风报信的数十封密件呈交仁宗。仁宗召朱瞻圻,称:“你在父子兄弟之间都可以講那麼多讒言,离间我們兄弟,何况他人呢?”朱高煦则称:“我是他父親,他還在大行皇帝(明成祖)前詆毀我,何况是陛下呢?他的罪該死!”仁宗称“小孩子而已,不必殺,發配凤阳,守皇陵好了。”,废其为庶人,令守陵凤阳,敕中都留守司分兵防护,诛其纪善李逊。仁宗随后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封朱高煦嫡三子朱瞻坦为汉世子,庶子朱瞻垐封济阳王,朱瞻域临淄王,朱瞻垶昌乐王,朱瞻墿淄川王,朱瞻坪齐东王,朱瞻壔任城王,朱瞻㙊海丰王,朱瞻垹新泰王[4]

明仁宗在位十个月駕崩,明仁宗駕崩時,長子朱瞻基身在南京,聞仁宗死訊後立即趕回北京即位,即明宣宗,朱高煦曾企图趁朱瞻基途經山東時伏击,结果失败。

宣德元年八月初一(1426年9月2日),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谋反,是為高煦之亂,设立王军府、千哨,分官授职,并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

宣宗在大学士杨荣的劝谏下御驾亲征。八日,宣宗率军出征。二十一日,朱高煦出降,被解回京师,命于皇城西安门内筑馆,囚禁朱高煦夫妇及诸子。后将朱高煦锁于皇宫右顺门外之逍遥城[5]。宣宗親自往逍遥城探视,卻被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恼怒,命壮士翻转铜缸将其覆盖在内,朱高煦力大,竟将三百斤重的铜缸扛起移动,宣宗命人将炭堆积在铜缸上然后点火,炮烙之,木炭堆积如山,火烧超过一个时辰,最后铜缸熔化,朱高煦死在其中。其妃韦氏及诸子其后也被全部处死[6]

家庭

妻妾

  • 韦妃永乐二年册为汉王妃。
  • 郭妃郭英孙女,明仁宗郭贵妃之妹。
  • 邓氏,侧妃,邓源之女。
  • 罪惟录》称明宣宗之妃、代宗之母吴氏原是朱高煦的妾侍,朱高煦死后被宣宗占有,生下私生子代宗。但此说法与其它史料冲突。

  1. 懿莊世子朱瞻壑,建文元年生,永乐十九年八月庚申薨。无子。
  2. 世子朱瞻圻,永乐元年生,永乐十九年封世子。洪熙元年废为庶人,发凤阳圈禁。后死,无嗣。
  3. 朱瞻坦,永乐二年生,永乐二十二年封世子。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4. 济阳王朱瞻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5. 临淄王朱瞻域,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6. 淄川王朱瞻墿,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7. 昌乐王朱瞻垶,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8. 齐东王朱瞻坪,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9. 任城王朱瞻壔,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10. 海丰王朱瞻㙊,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11. 新泰王朱瞻垹,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元年与父同死。无嗣。

注释

  1.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仁宗皇后张氏,河南永城张麒女也……永乐二年四月,改册为皇太子妃。时仁宗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上命与诸王驰马,仁宗辞不能。上大恚,命有司减仁宗膳,仁宗危甚。会上令监国、二王播流言中之,几易储。后内宽仁宗,而外事成祖及仁孝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仁孝每言于成祖,成祖亦意解。尝曲宴内苑,仁宗侍成祖,见仁宗色变,唾而詈。移时指后曰:“此佳归,他日当承我家,脱微此,废尔久矣。”后起,顿首谢,顷之,忽失后所在。上怪,使觅后,则后方亲入宫庖,手汤饼出荐。上且感且喜,顾仁孝。仁孝为慰劳泣下,乃呼仁宗及后前剧饮,尽欢乃罢。由是太子得不易。”
  2. 《长安客话》·天寿山:“太宗初营天寿山,命皇太子偕汉、赵二王暨皇太孙往视之。过沙河,冻,汉王请却步辇就行。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足,后人把滑。”宣庙即应声:“更有后人把滑哩!” 汉回顾怒目者久之。”
  3.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永乐十五年三月丁亥朔……丙午,命汉王高煦居山东乐安州。初高煦受册封,命居国云南,切切以不欲远去为辞,后改命青州,亦坚意不行。尝侍上在北京,时其世子瞻壡及次子瞻圻皆在,高煦屡辞还南京,上留之,不从。上欲留瞻壡,亦不从。上觉其有异志。
  4. 《仁宗昭皇帝实录》永乐二十二年十月
  5.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七:“(武英殿)再东,曰归极门,所谓『逍遥城』者,在六科廊后,此门之西南礓磋之下。宣德中,置汉王高煦于铜缸,炙死于此。至天启年间鼎建大工时,官匠亦计及此。逆贤曰:这是国家甚么吉祥好勾当,存之何为?遂泯其迹。”
  6. 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二·宗室二:“初庶人被执,锁絷逍遥城。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朱高煦
明朝宗室
明成祖世系分支)
出生于:1380年12月30日逝世於:1426年10月6日
中國皇族
新建立 高阳郡王
(燕王系)

1395-1404
晋封汉王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肃庄王朱楧
汉王
1404-1426
國除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