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

李兆麟1910年11月2日-1946年3月9日),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李兰逊、张玉华、张寿篯,漢族辽宁省辽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

李兆麟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原名李超兰
曾用名李烈生、李兰逊、张玉华、张寿篯
出生(1910-11-02)1910年11月2日
 大清奉天省辽阳县(今辽宁省灯塔市
逝世1946年3月9日(1946歲-03歲-09)(35歲)
 中華民國松江省哈尔滨市(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墓地哈尔滨市兆麟公园
籍贯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祖籍[1]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李淑香(?—?)
金贞顺(1937年—1946年)
儿女长子,李 玉(1928年—)
长女,李 石(?—)
某子,肇 华(1940年11月—1945年前)
某子,立 克(1940年代—)
某女,张卓娅(1945年—)
父母父亲:不 详
母亲:杨长秋
母校北平私立华北大学
军事背景
服役东北抗日联军

简历

1910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一),李兆麟生出身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今属辽阳市灯塔市)一个富农家庭。祖籍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是清朝康熙年间闯关东的后人[1]。1926年因父亲去世,李兆麟辍学务农,在家自学。1930年选为大荣官屯副村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开家人抵达北平。以李烈生的化名,成为私立华北大学的学生,主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他参加了北平反帝大同盟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2月初,受中共河北省委指派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5月,经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派往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

1933年8月调往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1934年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与赵尚志指挥攻打宾州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队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关东军重兵围剿,下江地区的形势恶化。北满抗日联军在李兆麟指挥下,开始向小兴安岭西麓的海伦等地的长途西征,保存了有生力量,在新的游击区站住脚,爬冰卧雪又坚持了武装斗争5年多。1939年5月抗联第3、6、9军等部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

1940年底与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1941年11月,率部进入苏联境内。任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和妻子金伯文从苏联回国,随苏联军队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哈尔滨。任滨江省副省长、哈爾濱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1945年12月下旬,国民政府接收哈尔滨市和滨江省政府(后改松江省政府)后,李兆麟即辞去滨江省副主席职务,以公开的中国共产党员身份出任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1946年3月9日,与军统特务孙格玲会面时,被杀害,終年36歲[2]

李兆麟遗体安葬在哈尔滨市道里公园,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并树起一座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由其战友冯仲云撰写碑文。

20世纪1990年代初,金日成在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写道:

“国际联军时期的政工干部张寿篯也是我亲密的中国战友之一。在北满的时候他是第三路军军长。他还有个名字叫李兆麟。他和冯仲云是莫逆之交,和金策也是肝胆相照的挚友。他品质优秀,谦虚和忘我精神是他特异的品质。也许是这个缘故,我们一见面就成了挚友。有好事让给别人,有困难自身独揽。他的这种品质,使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共产国际保存的游击队指挥员鉴定文件中称赞他是优秀的组织者,是英勇无畏、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的游击队指挥员。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露营之歌》,在北满游击队员中广为流行。抗战胜利后,张寿篯身负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的书记、松江省副省长等重任,积极工作,不幸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家庭

1933年6月,李兆麟的母亲扬长秋(或写为“杨长秋”,1972年在沈阳逝世)、妹妹李兆宾、妻子李素香(或写为“李淑香”)、长子李玉(原名振宇[1])、长女李石等人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从此李兆麟与家人断绝联系。

1937年7月经北满临时省委批准,李兆麟与朝鲜族中国共产党员金贞顺(又名金伯文)结婚。金伯文,原名金贞顺,祖籍朝鲜咸镜北道富宁郡,其父亲金善极一家1910年迁居中国吉林省汪清县蛤蟆塘乡大房子村(今后河村)。金伯文的舅舅金银植,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汪清县的早期革命者之一,1932年6月任汪清县红军游击队政治指导员、参谋长,1932年11月牺牲。金伯文1919年8月13日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从事地方工作。1932年入团。1934年汪清县大红崴抗日游击区被破坏,金伯文上山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1936年入党。1941年夏,在小兴安岭西麓的游击区,金策说金贞顺这个名字太封建提议改成金伯文。1941年底金伯文随第3路军部队越过国界到苏联集结,编入88旅通信营。在88旅期间李兆麟任旅政委,与金日成一家同住在一座房子里,两家各住一间,公用生活区,长达四年之久。金伯文于2005年3月2日于北京去世,安葬于汪清县烈士陵园。

李兆麟与金贞顺的长子肇华,出生于1940年12月3日(农历十一月初五),当时日满讨伐队正在循脚印追逐抗联第3路军密营留守的20多老弱人员,就是在行军路途中临盆生下了孩子;这支小部队在山里走了半年直到1941年5月冰雪消融,日满讨伐队找不到追踪的脚印后才结束。1941年11月,金伯文与长子肇华随部队越境到苏联;肇华后夭折于苏联伯力的保育院。次子立克(又名阿立克,振环)和女儿张卓娅(又名振英)则出生于苏联。[3]

1945年,李兆麟与长子李玉相见,在给家人的信中表示了对李玉母亲的歉意:“听表弟刘镇羽讲你在沈阳被捕死于敌人狱中,经过组织批准我再婚,请你原谅。”[1]

参见

注释

  1. 李玉. . 新民网,来源:新民晚报. 2011-06-29 [2012-06-16] (简体中文).
  2. 编辑:潘东. . 深圳新闻网,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0-06-18 [201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1日) (简体中文).
  3. 张卓娅. . 中华魂网. 2011-09-27 [2012-06-13]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