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茂
李奇茂(1925年3月22日-2019年5月24日),本名李雲台,出生於安徽省渦陽縣李家莊(今利辛縣),中华民国水墨画家。1949年隨國軍撤退來台,畢業於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應用美術學系)。早年因應黨國政策下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多創作具戰鬥文藝特色的作品,後陸續投入台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采風,以及實驗性的新水墨畫創作,晚年雲遊四海舉辦畫展,獲獎無數,是台灣水墨畫界的戰後第一代代表性畫家。
李奇茂 | |
---|---|
出生 | 1925年3月22日 中华民国安徽省渦陽縣李家莊 |
逝世 | 2019年5月24日 臺灣 | (94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1956-1957) |
知名于 | 水墨書畫 |
知名作品 | 「金門寫生」系列、「國父行誼圖」系列、「夜市」系列、「廟會」系列 |
配偶 | 張光正 |
奖项 | 行政院文建會獎勵文化特殊貢獻文馨金質獎 |
生平
戰火餘生—農村的少年與顛沛的歲月
年幼的李奇茂曾跟隨祖父馴養的馬匹前往嘉峪關,關外的大漠風光鍛鍊出李奇茂不凡的氣度,牧場中的馬、牛成為日後常見的繪畫主題。擔任校長的父親讓李奇茂自幼學習書法,母親則支持他追求由衷喜愛的繪畫,10歲時,父親請來畢業於商邱師範學校,後擔任渦陽縣立中學教師的陸化石,教授李奇茂水墨與西畫的美術基礎。陸化石以《芥子園畫譜》為花鳥、山水、動物、人物教材,並常帶學生到民間寺院觀賞彩繪於牆上的故事,促使李奇茂幼年即擅長佛畫,一有作品完成,鄉親爭相請回家中膜拜。李奇茂習畫時,母親即在旁紡織,因此「母親」工作的身影也成為日後常見的繪畫主題。
高歌復興—戰鬥文藝的時代
抗日戰爭期間,國軍兵源不足,遂開始下鄉抓兵。1941年,李奇茂跟隨鄉友到上海、南京出逃避禍,期間四處流浪、盤纏用罄,一週僅食一餐,最終不得不參加國軍裝甲兵募兵,頂替一名叫「李其茂」的逃兵入伍,後更名為「李奇茂」。1949年,李奇茂跟隨蔣緯國軍隊來台,隔年即在中山堂舉辦個展。為了更加精進自身的繪畫技巧,於1956年正式進入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應用美術學系)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李奇茂深受梁鼎銘、梁中銘、梁又銘三位老師的影響,早期多創作具備戰鬥文藝色彩的作品,例如:「金門寫生」系列[1]、「國父行誼圖」系列[2],除了彰顯黨國政府期許的軍民一心與政令宣揚目的,其不同於傳統水墨的畫風與構圖,以及實際生活與家國關係緊密結合的少見題材,讓李奇茂逐步走出自我風格,並獲得當權政府的推崇,禮聘為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專任教師。
- 虞君質. . 藝苑精華錄. 1962: 133-134.
- 李奇茂. . 臺北: 國父紀念館. 2001.
采風鄉土—真善美的境界
除了在黨國背景下創作的作品,李奇茂也能擺脫身分的束縛,跟隨時代的潮流,扮演適當的角色,他深知藝術必須與時代相互契合。1970、80年代的台灣處於風雨飄搖的內外危機當中,國家外部遭逢退出聯合國、連環斷交效應、石油危機等政治與經濟的困境;國家內部面臨鄉土文化運動。風起雲湧的這時期的李奇茂一方面返歸兒時回憶的桃花源理想世界,「水牛」、「牧童」等農村情景成為常見的主題;一方面投入台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采風,例如:「夜市」系列、「廟會」系列,
這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方向,在形式上突破東方繪畫的空間處理方式與西方的透視學原理,在內容上表現出人間的真、善、美[1]。李奇茂是一位具有創作熱忱與文化使命感的畫家,其雲遊四海舉辦畫展、從事藝術教育、獲獎無數,涉及的領域已從純藝術的創作擴散到整體文化面向。如今高齡90的李奇茂依然精力旺盛的以藝術關懷人間。[2]
重要展覽與獲獎紀事
1950 年 | 於台北中山堂首展 |
1958 年 | 於中山堂舉辦金門砲戰寫生展 |
1962 年 | 榮獲第5屆全國美展金尊獎 |
1964 年 | 榮獲第1屆國軍新文藝美術金像獎 |
1966 年 | 榮獲第10屆中國文藝協會美術獎、第2屆中山學術文化創作美術獎 |
1967 年 | 榮獲第4屆國軍新文藝美術金像獎 |
1971 年 |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國父畫傳」 |
1972 年 | 訪問歐洲,並於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泰國舉行巡迴畫展 |
1973 年 | 教育部文化局頒文化貢獻獎、榮獲中央總裁蔣中正頒文化貢獻獎 |
1976 年 |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歐洲畫展」 |
1982 年 | 榮獲第7屆國家文藝特別美術獎 |
1974 年 | 於韓國漢城美術館個展、美國斯波肯美術館個展、美國奧勒岡州立優琴美術館個展。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代表國家參加世界博覽會 |
1987 年 | 美國舊金山頒定11月29日為李奇茂日,為華人第一位 |
1992 年 | 訪問非洲,於南非共和國國家美術館舉行畫展 |
1997 年 | 獲得華夏一等藝術家貢獻獎章 |
1998 年 | 應約旦國王儲妃拉妮亞(Rania Al-Yasi)邀請余安曼市國家畫廊個展。應中東巴林共和國藝術會會長卡夏親王邀請於巴林首都市個展。文化部新文藝金像獎頒美術特殊貢獻獎 |
1999 年 | 獲國父紀念館頒文化貢獻獎 |
2000 年 | 醒吾技術學院設立「李奇茂美術館」 |
2001 年 | 榮獲行政院文建會獎勵文化特殊貢獻文馨金質獎 |
2003 年 | 林口啟智學校設立「李奇茂藝術教育中心」 |
2007 年 | 首屆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特設「李奇茂書畫館」 |
2011 年 | 金門大學設立「李奇茂藝文中心」 |
2012 年 | 山東高唐設立「李奇茂美術館」。廣東中山市設立「李奇茂繪畫館」 |
2014 年 | 獲頒台藝大「名譽藝術學博士」。獲頒國防部陸海空軍甲種一等通用獎章。《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采風‧神韻‧李奇茂》出版 |
製表參考《采風‧神韻‧李奇茂》[3]
褒揚令
資深水墨畫家李奇茂,軼材高華,恢奇朗暢。少歲赤氛禍起,隨軍播遷來臺,卒業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美術科系,嶄露頭角,抱志有成。早期作品別具戰鬥氛圍,探索自身環境變遷,擷取民族鄉土題材;融合西洋速寫巧能,善馭靈動墨色筆觸,宏放多元,森羅萬象;格高意遠,妙悟鼎新。尤以「金門寫生」、「國父行誼圖」、「夜市」、「廟會」等經典系列稱揚,發抒繪事時代要義,體現人文關懷內涵,堂奧精髓,迭臻化境,允為臺灣戰後水墨畫界第一代代表性人物。復執教國內外多所大學,潛心藝文推廣扎根,啟迪秀異莘莘學子,涵濡薰沐,宗匠陶鈞。長年奔赴海外舉辦展會,拓開國際文化視野,增益民間合作交流,茂績鴻業,聲馳寰宇。曾獲頒全國美展金尊獎、華夏一等藝術家貢獻獎章暨文化部獎勵文化特殊貢獻文馨金質獎等殊榮。綜其生平,盡瘁現代美學教育薪傳,宣弘固有水墨畫藝深蘊,絕技丹青,豐功達古;令名盛譽,矩範昭垂。遽聞遐齡捐館,軫悼曷勝,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宿彥之至意。
總 統 蔡英文 行政院院長 蘇貞昌 |
參考資料
- 黃光男. . 臺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5: 頁3.
- 潘襎.《采風‧神韻‧李奇茂》. 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2014-12。
- 潘襎. . 臺北: 藝術家出版社.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