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坊

東安坊臺灣臺南城之歷史行政區劃,始於明鄭時期永曆年間,終於臺灣日治時期改為日式行政區。東安街坊的發展始於臺灣十字街向東,即今日的台南市民權路一段、東門路一段為主軸,一路向東發展,延伸至臺灣府城大東門的位置[1]。相對於臺灣城的其他各坊,東安坊的發展較晚。

東安坊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歷史

明永曆年間,鄭成功將普羅民遮城改為承天府治,永曆十八年,鄭經劃承天府治為東安、西定、寧南、鎮北四坊,是為東安坊之始。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明鄭在府城東安坊首建府城城隍廟[2]

清朝,臺灣府治、臺灣縣治均曾設於東安坊。隨著城市的擴張,東安坊的範圍不斷擴大,至清朝末期已向東發展至東郭門。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參考臺南市政府 府城消遙遊網站 http://map.tncg.gov.tw/sceniccommerce.aspx?id=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臺北市立建成國中 建成特蒐隊. . [2010年7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9日).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