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羅字:),又稱臺羅字(TLJ)、新白話字[1]教育部羅馬字閩南語羅馬字(閩羅)、臺羅拼音教育部拼音閩羅拼音,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臺灣話羅馬字方案。此方案並非完全新創,而是整合原有的白話字(POJ,以罗马字母寫成)以及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的台灣話音標部份而來。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閩南拼音
方音符號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臺羅字與白話字的相容性良好。在臺灣,官方地位方面台羅字取代了TLPA。然而,在台灣以外的國家或地區,臺羅字未必能夠全面取代白話字,因為白話字發展歷史悠久,台灣亦仍有堅持繼續使用白話字的人。

演進歷史

1991年7月,洪惟仁、董忠司等人發起成立台灣語文學會,主導並發展出台灣語言音標方案(,簡稱TLPA),此音標於1992年5月該會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TLPA源自於傳統白話字,和白話字一樣使用羅馬字母(拉丁字母)。它對傳統白話字做出的更動包括:為了介音標示一致性,將白話字oa改成ua;為了電腦處理方便起見,不使用ASCII以外的字元聲調放棄變音符號調號)、改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TLPA亦可以用來拼讀台灣客家話,相較於白話字不區分各地腔調,TLPA針對台灣話各腔調特有發音設計了拼寫法。

初版TLPA原本維持與傳統白話字在音節的層次上完全相容,齒齦塞擦音 /t͡s/ 及 /t͡sʰ/ 在初版TLPA寫作ts與tsh,與傳統白話字的ch及chh沒有衝突。然而在1995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將TLPA略作修改,台灣語文學會亦事後開會認可,修改後ts及tsh用c及ch表示,雖然字母較減省,但與傳統白話字系統互相衝突。由於未能完全相容、放棄調號等各種因素,許多原本使用白話字的人士不能夠接受TLPA。

1998年,教育部將TLPA正式訂為「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及「台灣客家語音標系統」[2],坊間一般仍稱之為TLPA。另曾有出版社教科書中採用TLPA,但加上部分修改,稱為「TLPA改良式」。同年,由余伯泉主導的通用拼音發表;白話字派支持者為了反對TLPA,爭取官方認可白話字,而與通用派合作。在此時期,台語通用拼音分為兩式,甲式即白話字,乙式則是余伯泉所發展的拼音。後來隨著通用拼音在華語客家話順利取得官方地位,通用派遂廢棄甲式、只推動乙式,通用派與白話字派分道揚鑣。[3]

2000年9月25日,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第17次委員會議決議:「請教育部針對中文譯音及鄉土語言拼音方式問題予以整合。」

2005年5月,原本對立的白話字派及TLPA派開始整合,最後促成台羅字方案。[4][5]此套方案的齒齦塞擦音回歸初版TLPA,使用與國際音標符號相同的ts;而歷史上白話字也曾經採用過ts,早年在後接a, o, u等後元音時寫作ts,後接e, i等前元音時寫作ch,但後來改為一律用ch。[6]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整合方案,稱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7]

2006年9月,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童春發表示,臺羅字是教育部委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擬的方案,足以讓臺灣話、客家話、原住民族語及華語系統學生在學習起步時皆無學習障礙。當時亦有反對臺羅字者,例如:考試委員張正修說,通用拼音只要學習一小時就能朗朗上口,臺羅字他完全看不懂;國立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教授江永進支持通用拼音,說「通用用四輪,未來有發展;台羅孤獨一輪,卡死三輪」[8]

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理事長莊陳月琇與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客家事務部部長彭通明以客語教學經驗立論,台灣話、客家話通用拼音的音節幾乎百分之百相容,台羅字對客語教學而言難學難教、極不利於客家話復育[9]。實際上,客家話也有自己的白話字,與台灣話的白話字相容性極高。稍做修改即可與台羅字相容。然而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最終採用漢語拼音模式,與採用國際音標模式之拼音系統無法相容。

概述

音節結構

台灣話是漢語的一種,因此音節結構也一樣可以區分為五個音位成分:聲母韻頭(介音)、韻腹韻尾聲調。韻頭、韻腹、韻尾又合稱為韻母。台灣話有變調,而臺羅字和白話字一樣,都只標示本調,且採用變音符號來標示聲調,稱為調號或調符。

聲調
聲母韻母
韻頭韻腹韻尾

音節與音節之間,以連字號(hyphen,"-")分隔;詞與詞之間,如同一般羅馬字所書寫的語言,以空白斷開;複合詞若可再分為多音節詞,可再斷詞。本方案對於分詞連寫(省略連字號)暫無規定,但官方出版的《使用手冊》中提到,可依語言實際使用情形,未來從較無爭議的詞開始連寫。[10]

「優勢腔」是在台灣公眾場合、傳播媒體當中最常使用的台灣話音韻系統,又稱為「通行腔」。臺羅字除了能夠拼寫優勢腔,還兼顧到臺灣其他腔調。所謂的優勢腔並不是指發音完全相同,雖然音韻系統相同,但各地的某些音仍然有出入。

字母

臺羅字使用的基本羅馬字母16個(A, B, E, G, H, I, J, K, L, M, N, O, P, S, T, U),可組成七個二合字母(KH, NG, NN, OO, PH, TH, TS)及一個三合字母(TSH)以表達24個音位。另外有六個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字母R(r)((ir)[ɨ])有時用做地方腔使用。[11]在書寫傳統廈門話時 L 寫為 D。不過在臺灣話拼音中/l/聲母的發音有很多說法,有學者認為是濁齒齦塞音d[12][13][14];或阻塞感極接近濁齒齦塞音(d)的齒齦邊音l[15][16];或老派發齒齦塞音(d),新派發齒齦邊音(l[17];或音韻地位是 d,實際在前、高元音也唸濁齒齦塞音(d),只有在低、後元音之前唸成齒齦邊音(l[18];或是齒齦閃音ɾ[19]

大TL ABDEGHIJKKhLMNNnNgOOoPPhIrSTThTsTshU
小TL abdeghijkkhlmnnnngooopphirstthtstshu
POJ abdeghijkkhlmnngopphirstthchchhu
  • 其餘十個基本羅馬字母中,除R有時用做地方腔之母音外,另外九個(C, F, Q, V, W, X, Y, Z)僅用在外來語上。
  • J, S, Ts, Tsh 後接 i 時會形成顎化音,故有時會將Ji, Si, Tsi, Tshi視為二合字母(Ji, Si),三合字母(Tsi),以及四合字母(Tshi)等之合成字母。

音標

聲母

台灣話的聲母有十八個音位,其中「零聲母」並非沒有聲母,而是喉塞音[20] 漢字是TLPA方案所建議的,除了「毛、耐、雅」之外,大多為傳統十五音。零聲母「英」不標。

依照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台羅字的聲母列表如下,其中一部分為台灣方言音符號(只有較新的字型-如微軟正黑體-才能正確顯示),台灣的發音教育以注音為主,此表可幫助理解。(拼音 [ 國際音標 ] / 方音符號 例字(拼寫)):

雙唇音齒齦音齦顎音軟顎音聲門音
清音濁音清音濁音清音濁音 清音濁音清音
鼻音 m [m]
ㄇ 毛(moo)
n [n]
ㄋ 耐(nāi)
ng [ŋ]
ㄫ 雅(ngá)
塞音不送氣 p [p]
ㄅ 邊(pinn)
b [b]
無(bô)
t [t]
ㄉ 地(tē)
k [k]
ㄍ 求(kiû)
g [g]
我(guá)
(不標示) [ʔ]
英(ing)
送氣 ph [pʰ]
ㄆ 波(pho)
th [tʰ]
ㄊ 他(thann)
kh [kʰ]
ㄎ 去(khì)
塞擦音不送氣 ts [t͡s]
ㄗ 曾(tsan)
j [ʣ][lower-alpha 1]
熱(jua̍h)
tsi [ʨ]
ㄐ 尖(tsiam
ji [ʥ][lower-alpha 1]
入(ji̍p)
送氣 tsh [t͡sʰ]
ㄘ 出(tshut)
tshi [ʨʰ]
ㄑ 手(tshiú
擦音 s [s]
ㄙ 衫(sann
si [ɕ]
ㄒ 寫(siá
h [h]
ㄏ 喜(hí)
邊音 l [l]
ㄌ 柳(liú)

語音對照

發音部位用語對照[2][10]
傳統五音TLPA台羅現代音韻學對照之台羅字輔音
唇音唇音雙唇音p, ph, b, m
舌音舌尖中音舌尖音齒齦音t, th, n, l
齒音舌尖前音齒音(舌齒音)齒齦音ts, tsh, s, j
牙音舌根音軟顎音k, kh, g, ng
喉音喉音聲門音h
  1. 現代音韻學對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有較嚴格的區別。舌尖音與舌齒音的發音部位在欧洲语言中相同,但在大多數汉语中不同。他們的不同在於:舌尖音的發音部位是齿龈后端,而且只能发塞音鼻音边音;舌齒音的发音部位是齿龈前端,而且只能是擦音塞擦音

三重對立

台灣話的塞音塞擦音,分成了送氣音、清不送氣音、鼻濁音三重對立。所謂三重對立,指的是同樣發音部分的一組三個塞音或塞擦音(例如p, ph, b),可以表達出三種不同的意義(例如:pô 婆、phô 葡、bô 無)。另一种同样拥有三重对立的吴语则是清送气、清不送气、浊音的三重对立;華語的塞音及塞擦音是清送氣、清不送氣兩重對立,缺乏鼻浊音(或濁音);客語與華語一樣是兩重對立;而英語日語則是清音、濁音的兩重對立。換言之,台灣話、吴语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聲與否」、「送氣與否」等兩個區辨特徵才能區別;華語、客語、英語、日語等許多語言的輔音,只要其中一種區辨特徵就可以區分兩種不同的發音。

送氣:是送氣:否
有聲:是 濁音(实际上是鼻浊音)
有聲:否 清送氣音清不送氣音

此種三重對立的特性,是台羅字與台語通用拼音最主要的衝突之一。羅馬字同一組發音部位的塞音都只有兩個,那麼三種發音當中,勢必有一個要用到雙字母或無相關的字母。台羅字認為b, g應該指定給鼻濁音,將清不送氣音拼寫為p;而通用拼音則與漢語拼音相同,將b, g指定給清不送氣音,鼻濁音拼寫為bh/v, gh/q;洪惟仁稱前者為W系統、後者為C系統;而余伯泉稱前者為甲式拼音、後者為乙式拼音。


韻母

韻母部分有六個基本元音(a、e、i、o、oo、u),與兩個韻化輔音(m、ng)。另外使用-nn來表示元音鼻化元音。韻尾則有舒聲韻(元音結尾、-m、-n、-ng)及入聲韻之分(-p、-t、-k、-h)。

元音及韻化輔音

前元音央元音後元音韻化輔音
基本鼻化基本基本鼻化
高元音 i [i]
ㄧ 衣(i)
inn [ĩ]
圓(înn)
u [u]
ㄨ 汙(u)
unn [ũ]
張(tiunn)
m [m̩]
姆(ḿ)
ng [ŋ̍]
酸(sng)
中元音 e [e]
禮(lé)
enn [ẽ]
生(senn)
o [ə]
ㄜ 高(ko)
oo [ɔ]
烏(oo)
onn [ɔ̃]
翁(onn)
低元音 a [a]
ㄚ 查(tsa)
ann [ã]
衫(sann)
  • 對於/o/的發音在各地的分歧最大,臺灣不同地區有[ə]、[o][ɤ](注意上表的方音符號ㄜ雖然用來表示[ə],但實際上華語的ㄜ是發[ɤ]音)等發音,教育部採用臺灣第一優勢腔的[ə],發音近於中元音位置(嘴形較扁,舌位較低)。而傳統上(如泉州話、漳州話等台灣話的原型),或是非第一優勢腔,則/o/發音為[o],近於半閉元音的位置(嘴形較圓,舌位較高),相當於華語的ㄛ(注意/oo/[ɔ]的注音是,不是ㄛ,發音不同)。雖然教育部臺羅手冊註明/o/以第一優勢腔的[ə]來發音,但如果需要強調腔調差異時。有些人會特別將發成[ɤ]的臺南腔寫為or,發為[ə]寫為er(雖然非手冊收錄的正式用法);而/o/則表示發為[o]的腔調[24]。注意/o/[ə]無鼻化元音組合,/onn/表示[ɔ̃],為/oo/的鼻化音。
  • 為顧及白話字之大量使用者,仍將白話字的標示鼻化元音的「-ⁿ」及標示[ɔ]的「o͘ 」列為「傳統版」。

韻頭及韻腹

韻頭及韻腹由上述元音構成,韻頭又稱為介音。台灣話的介音有 i [i]、u [u]兩種,有些音節沒有介音。白話字的[u]有時寫作 u、有時寫作 o,例如「話」就是以 o 開頭的(因此白話字簡稱為POJ);而台羅字則統一寫作 u,例字:我 guá(POJ: goá)、話 uē(POJ: oē)。

台灣話優勢腔的韻腹有六個元音(a、e、i、oo、o、u)、五個鼻化元音(ann、enn、inn、onn、unn)、兩個韻化輔音(m、ng)。[10]元音可以鼻化,例如 î(姨)鼻化後變成 înn(圓);只有o無法鼻化(onn為oo之鼻化)。韻化輔音係指m及ng兩個輔音可以韻化(音節化),可單獨成為音節或當作元音使用,例字:姆 ḿ 、黃 n̂g。

韻尾

台灣話的韻尾有兩個元音、三個鼻音、四個塞音,有些音節沒有韻尾。可分為舒聲韻(-i、-u、-m、-n、-ng)及入聲韻(-p、-t、-k、-h)。

雙唇音齒齦音軟顎音聲門音
鼻音 -m [m]-n [n]-ng [ŋ]
塞音 -p [p̚]
-t [t̚]
-k [k̚]
-h [ʔ]
前元音後元音
高元音 -i [i]-u [u]

韻母列表

韻腹為中心,加上元音鼻化與否、入聲有無、鼻輔音有無等三種特徵,最多可以形成九種衍生的韻母。以a為例,鼻化的a為ann,而a和ann在入聲時分別拼寫作ah和annh;但要注意,若是聲母本身就是鼻化音(m, n, ng),則後面接的韻母會自動鼻化,因此不用再加nn,例如寫作「na」而非「nann」。非鼻化韻母可加上的鼻輔音有m, n, ng三種,而它們所分別對應的入聲版本是p, t, k。

韻腹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m][n][ŋ][p̚][t̚][k̚][ʔ]
[a] aannamanangapatakahannh
[aɪ] aiainnaihainnh
[aʊ] auauh
[e] eennehennh
[i] iinniminingipitikihinnh
[ɪa] iaianniamianiangiapiatiakiahiannh
[ɪaʊ] iauiaunniauh
[ɪə] ioioh
[ɪɔ] iongiok
[iu] iuiunniuhiunnh
韻腹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m][n][ŋ][p̚][t̚][k̚][ʔ]
[ə] ooh
[ɔ] ooonnomongopokoohonnh
[u] uunutuh
[ua] uauannuanuatuah
[uai] uaiuainn
[ue] ueueh
[ui] ui
[m̩] mmh
[ŋ̍] ngngh
  • 與白話字之差別有(臺羅字╱白話字):1. ik/ek、2. ing/eng、3. ua/oa、4. ue/oe。
  • 臺羅字將ek/eng用作漳腔ee的k入聲和ng韻,發作[ɛk̚]跟[ɛŋ][25]。臺羅字不使用oa跟oe。

地方腔

台灣話優勢腔混合了漳州腔、泉州腔、同安腔和廈門腔,一般稱為「漳泉濫」,泉州話與漳州話互相不擁有的元音在融合成臺灣話時已消失。然而,台灣一些地方的台灣話仍呈現出「偏漳」或「偏泉」而保有這些元音,成為特有腔調,台羅字為這些特有音位設計了標示法。其中 ir(優勢腔併入 i 或 u)[11][26]、er(優勢腔已併入 e 或 ue)為泉州腔、同安腔特有[11][25],ee(優勢腔已併入 e)則為漳州腔特有[25][11]。第一優勢腔的 o(非正式標為or)發音與泉州腔、同安腔的 or 皆為[ɤ],然而形成原因不同,第一優勢腔的 or 是從 o 音轉變而來,因此雖然兩者同音但視為不同的韻。[27][10]這幾個音標亦可與其他音合用,例如新北三峽泉腔的「雞」發作/kere/,即為/k/、/er/、/e/的組合[28]

ir [ɨ]
[29]
er [ə]
[30]
ee [ɛ]

音節表

聲調

台灣話8聲調表示圖解:台灣絕大部分地區和漳州腔、同安腔、廈門腔一樣,已無陽上第6聲,只在部分地區如鹿港等地仍保有陽上第6聲和陽去第7聲的區別。

臺灣話傳統上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八個聲調,但優勢腔沒有陽上調。台羅字除了傳統八聲的聲調標示法與白話字相同,還額外規定了第0聲(輕聲)及第9聲(出現於合音、三連音首音或外來詞),輕聲用兩個連字號表示、或僅用一個連字符號再用上圓圈o替換原字聲調符號。聲調符號置於響度最高的元音字母上。聲調符號使用不便時可以阿拉伯數字標示法替代。[7][32]

調序(調號) 0123456789
調類 輕聲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臺羅調符 --(-)aáàahâǎ[33]āa̍h[33]
例字 總「是」「紅」紅紅
IPA[調型] (不定)[34]˦˥˧˨˩˧˨˨˦˧鹿港腔˧˦ ˥˧ ˧˧˥

[35]

輕聲變異

同樣的漢字,讀輕聲與否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或語氣上強調的重點不同。例如:

  • 驚死 kiaⁿ-sí(害怕死亡,「膽小」)、kiaⁿ--sí(害怕得要命,同「嚇死人了」)
  • 後日 āu-ji̍t(日後、以後、將來)、āu--ji̍t(後天
  • 昨日 tsā-ji̍t(昨天)、tso̍h--ji̍t(前天)

調號標示

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調號應該標示在響度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韻腹)。由規則可以判定確切的字母:

變調機制

連續變調是台灣話基本的合詞聲調特性。TLJ在使用上,是標本調的。變調機制是,詞組(指片語或小句,包括──名詞組、動詞組、形容詞組、副詞組、介詞組等等)的最後一個字或音節讀本調,其他各字都要變調,若是輕聲,原則上其前一字讀本調。變調規則如下表:

變調規則
本調 變調 例字 例字音檔 例詞 變調結果 變調音檔
第一聲 - 第七聲 ko 高雄ko-hiông ko˧ hiông
第二聲 漳廈腔 第一聲 khó 可能khó-lîng khó˦ lîng
泉同腔 第九聲 líng 冷氣líng-khì líng˧˥ khì
第三聲 - 第二聲 khì 氣質khì-tsit khì˥˧ tsit
第四聲 p t k 字尾 第八聲 kok 國家kok-ka kok˦ ka
h 字尾 第二聲 kheh 客廳kheh-thiaⁿ kheh˥˧ thiaⁿ
第五聲 漳州腔 第七聲 tâi 臺灣tâi-uân tâi˧ uân
泉同腔 第三聲 tâi 臺北tâi-pak tâi˨˩ pak
第七聲 - 第三聲 tsū 自然tsū-jiân tsū˨˩ jiân
第八聲 p t k 字尾 第四聲 la̍t 力頭la̍t-thâu la̍t˨˩ thâu
h 字尾 第三聲 io̍h 藥局io̍h-kio̍k io̍h˨˩ kio̍k

變調表格有簡單記法,臺灣話優勢腔一般記作「5 7 3 2 1 7,4 高,8 低」,其中,泉同腔陽平的變調另為 5 3,喉塞陰入為 h4 2,喉塞陽入為 h8 3,事實上,陽入的變調可不分韻尾「-p, -t, -k, -h」一律記作 8 3,楊秀芳教授即記作如此。

台灣話優勢腔陽平第5聲的變調規則雖然是變作中平調的第7聲(5變7),但事實上亦有少數變作低降調第3聲的情形(5變3),例如:圖(tôo)書館、而(jî)且、黃(hông)昏、皇(hông)上、菩(phôo)薩、未曾(tsîng)未、阿彌陀(tôo)佛、連(liân)...攏...、恆(hîng)春、臺(tâi)中等。「恆春」在地人及屏東人的陽平在原則上都是變中平調(5變7),然而說「恆春」這個地名時,皆是將前字變為低調。舊臺中市區是偏漳腔,陽平原則上也都是變中平調(5變7),不過當地的地名「臺中」,絕大多數的在地人是將前字的「臺」讀作低調(5變3)。有些偏漳腔人士在講「臺北」這個地名的時候也有這種情形,「臺北」的前字變作低調(受臺北傳統的優勢腔所影響)。

计算机处理

Unicode 输入码位

以下为台罗拼音所使用的字符及对应的 Unicode 码位。台罗拼音所使用的八声字符应当使用组合附加符号 (英文:Combining Diacritical Marks)内的字符,而非使用注音符号使用的占位修饰符號 (英文:Spacing Modifier Letters)。[36][37]由于台罗拼音并未收录于五大码 (Big 5),因此部分台罗拼音字母并未收录于 Unicode 内,Unicode 官方表示未收录字符可以使用间距修饰字符进行自动拼字。[38]

台罗拼音带调字符表[1]
字母、阴平(一声)阴上(二声)阴去(三声)阴入(四声)阳平(五声)阳上(六声)阳去(七声)阳入(八声)(九声)
组合附加符号́ (U+0301)̀ (U+0300)ĥ (U+0302)̌ (U+030C)̄ (U+0304)̍h (U+030D)̋ (U+030B)
单音标
大写AÁ (U+00C1)À (U+00C0)AHÂ (U+00C2)Ǎ (U+01CD)Ā (U+0100)A̍H (U+0041 U+030D)A̋ (U+0041 U+030B)
EÉ (U+00C9)È (U+00C8)EHÊ (U+00CA)Ě (U+011A)Ē (U+0112)E̍H (U+0045 U+030D)E̋ (U+0045 U+030B)
IÍ (U+00CD)Ì (U+00CC)IHÎ (U+00CE)Ǐ (U+01CF)Ī (U+012A)I̍H (U+0049 U+030D)I̋ (U+0049 U+030B)
OÓ (U+00D3)Ò (U+00D2)OHÔ (U+00D4)Ǒ (U+01D1)Ō (U+014C)O̍H (U+004F U+030D)Ő (U+0150)
UÚ (U+00DA)Ù (U+00D9)UHÛ (U+00DB)Ǔ (U+01D3)Ū (U+016A)U̍H (U+0055 U+030D)Ű (U+0170)
MḾ (U+1E3E)M̀ (U+004D U+0300)MHM̂ (U+004D U+0302)M̌ (U+004D U+030C)M̄ (U+004D U+0304)M̍H (U+004D U+030D)M̋ (U+004D U+030B)
NŃ (U+0143)Ǹ (U+01F8)NHN̂ (U+004E U+0302)Ň (U+0147)N̄ (U+004E U+0304)N̍H (U+004E U+030D)N̋ (U+004E U+030B)
小写aá (U+00E1)à (U+00E0)ahâ (U+00E2)ǎ (U+01CE)ā (U+0101)a̍h (U+0061 U+030D)a̋ (U+0061 U+030B)
eé (U+00E9)è (U+00E8)ehê (U+00EA)ě (U+011B)ē (U+0113)e̍h (U+0065 U+030D)e̋ (U+0065 U+030B)
ií (U+00ED)ì (U+00EC)ihî (U+00EE)ǐ (U+01D0)ī (U+012B)i̍h (U+0069 U+030D)i̋ (U+0069 U+030B)
oó (U+00F3)ò (U+00F2)ohô (U+00F4)ǒ (U+01D2)ō (U+014D)o̍h (U+006F U+030D)ő (U+0151)
uú (U+00FA)ù (U+00F9)uhû (U+00FB)ǔ (U+01D4)ū (U+016B)u̍h (U+0075 U+030D)ű (U+0171)
mḿ (U+1E3F)m̀ (U+006D U+0300)mhm̂ (U+006D U+0302)m̌ (U+006D U+030C)m̄ (U+006D U+0304)m̍h (U+006D U+030D)m̋ (U+006D U+030B)
nń (U+0144)ǹ (U+01F9)nhn̂ (U+006E U+0302)ň (U+0148)n̄ (U+006E U+0304)n̍h (U+006E U+030D)n̋ (U+006E U+030B)
备注
1.^ 黄色底色代表 Unicode 没有单独编码码位给该字符,需要使用组合序列来表达该字符(如上示范)。[37]

Unicode 内未收录的字符需要由字体本身进行预先组字设计,才可正确显示。[36]

支援字体

目前支援台罗拼音的字体包括:

相容性

台羅字在拼寫台灣話優勢腔時,與白話字的相容度極高。即使台羅字和白話字同時出現,因為原本的白話字並無使用此種拼法,亦不產生誤解。數學上的二元關係可以用來討論兩者的相容程度:設台灣話優勢腔的所有音節的集合為S、白話字所有音節拼法的集合為P、台羅字所有拼法的集合為T。從以上三個集合,我們定義白話字系統為二元關係,它的定義域是S、陪域是P,值域:a≤≤ut,或a≤≤ut 。而台羅字則為,定義域是S、陪域是T,值域:a≤≤ut,或a≤≤ut 。

S = {a, , ai, ãĩ, ... ua, ... ut̚}
P = {a, ah, ai, aiⁿ, ... oa, ... ut}
T = {a, ah, ai, ainn, ... ua, ... ut}

將拼音方案定義為數學上的關係之後,白話字的oa與台羅字的ua等逐一對應:

函数為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
函数為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

而函數 ,即二組轉換均滿足双射關係且互為對方之集合。因此 ,且 。用口語說明上述數學式:音節ua與拼寫法oa屬於「白話字關係」,而音節ua與拼寫法ua屬於「台羅字關係」。最後我們從音節對照表可以觀察到結論:

若且唯若

亦即:在台羅字中,任一音節若寫作某個在白話字已經採用的拼寫法,則此音節在白話字中拼寫法亦相同,不會出現同一個拼寫法在台羅字和白話字代表不同發音的問題。然而,此結論只適用於優勢腔,台羅字的eng、ek用於地方腔,與白話字當中不同。

文例

春曉

春晓  孟浩然Tshun Hiáu  Bīng Hō-jiân
春眠不觉晓,Tshun biân put-kak hiáu,
处处闻啼鸟。tshú-tshú bûn thî niáu.
夜来风雨声,Iā lâi hong-ú sing,
花落知多少?hua lo̍k ti to-siáu?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台羅字、台漢字對照)

Liân-ha̍p-kok sè-kài jîn-kuân suan-giân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
Tē-it tiâu第一條
Lán-lâng señ-låi tsū-iû,咱人生來自由,
tī tsun-giâm kap khuân-lī siōng it-kài pîng-tíng.佇尊嚴佮權利上一概平等。
Lán-lâng ū lí-sìng kap liông-sim,咱人有理性佮良心,
lî-tshiánn ìng-kai í hiañ-tī kan-hē ê tsing-sîn lâi hōo-siong tùi-thāi.而且應該以兄弟干係的精神來互相對待。

航海家1號廈門話問候語

航海家1號(Voyager 1)是一艘無人外太陽系太空探測器,于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10年仍然正常運作。航海家1號上携带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内容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唱片有12英寸厚,鍍金表面,内藏留聲機針。其中包括廈門話之問候語:「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飽未?有閒就來阮遮坐喔。」[40]

臺羅字 漢字(臺灣教育部推薦用字) 英語 語音檔(NASA航海家-1號網頁

註釋

  1. 李勤岸. . 2009年11月28日 [2020年5月30日].
  2. 台(87)語字第八七OOO五七七號公告,《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中華民國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3. 洪惟仁. (pdf). 2007年 [2007年6月21日].
  4. 李勤岸. . 《台灣日報》. 2005年7月13日 [2007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2月8日).
  5. 向陽. . 星期專論 (《自由時報》). 2005年7月17日 [2007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8日).
  6. 蔣為文. (PDF). 2001年 [2007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年2月14日) (中文).
  7. 台語字第0950151609號公告,《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華民國教育部,2006年10月14日
  8. 王超群. . 中國時報. 2006-09-25 [2018-06-15] (中文(台灣)‎).
  9. 莊陳月琇、彭通明. . 台灣蘋果日報. 2006-10-04 [2018-06-15] (中文(台灣)‎).
  10.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pdf). 臺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7. ISBN 978-986-00-7755-1.
  11. 吳守禮. 吳昭新 , 编. (PDF).
  12. 張裕宏,白話字基本論,2002
  13. 詹伯慧,現代漢語方言,1981
  14. 胡方,論廈門話[mb ηg nd]聲母的聲學特性及其他,2005
  15. 董同龢,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語,中研院史語所,1967.06
  16. 羅常培,廈門音系,1930
  17. 張振興,臺灣閩南方言記略,1993
  18. 洪惟仁,音變的過程與動機,2014
  19. 鄭良偉,台語語音規律大綱及語例,1996
  20. 鍾榮富. . 臺北市: 文鶴. 2003年3月1日. ISBN 98679718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21. 洪惟仁. . 新竹: 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99. 2003.
  22. 莊雅雯、馮鐘緯、陳如意. (PDF). 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論文集. 2009.
  23. 洪惟仁. (PDF). 臺灣語文研究. 2012, 7 (2).
  24. 如蚵,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蚵
  25. 臺中教育大學-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方言特殊韻母
  26.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7. or 非手冊正式收錄的標記法,但《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方音差表」亦使用之,如:.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8. 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辭典-雞
  29. 臺灣方音符號
  30. 「ㄜ」用來標注華語音時是表示[ɤ]或[ʌ],而非[ə]
  31. (PDF). 2007 [2018-01-10]. ISBN 978-986-00-7755-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1-18) (中文).
  32. 張裕宏,"台語白話小詞典(Tâi-gí Pe̍h-ōe Sió Sû-tián)",亞細亞國際傳播社,台南市,2009年9月. ISBN 978-986-85418-1-8
  33. (PDF). 教育部. 2009-12 [2018-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8).
  34. 陳承煜. .
  35. 洪宏元主編. 1. 五南出版. 2009: 1194. ISBN 9789571153933.
  36. 曾国榕. . justfont blog. 2019-01-11 [2020-12-02] (中文(台灣)‎).
  37. aiongg. . GitHub - POJ Fonts. 2020-11-22 [2020-12-02].
  38. . unicode.org. [2020-12-02].
  39. . GitHub.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2010-09-06 [2010-09-06].
  40. Voyager-The Interstellar Mission,"Voyager -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JPL/CIT,August 20, 2010.
  1. 入、熱在泉腔中發為[ʥ][ʣ],在漳腔中發為[ʑ][z]。但在年輕一代,泉腔已多改發為[l][21];而漳腔則在部分福佬客聚集地區將[ʑ](ㆢ)改發為[g],但[z](ㆡ)則保持原音[22][23]

參閲

外部連結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
閩南語维基百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