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武烈

林武烈英語:1926年8月21日-2020年7月11日),马来西亚华裔动物学家。一生为马来西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被授予美国哺乳动物学学会荣誉会员,是东南亚第一位、亚洲第四位获得该称号的学者[1]

林武烈
出生(1926-08-21)1926年8月21日
英屬馬來亞雪蘭莪巴生市
逝世2020年7月11日(2020歲-07歲-11)(93歲)
马来西亚吉隆坡蕉賴
国籍马来西亚
母校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哺乳动物
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印尼办事处

生平

1926年8月21日生于雪蘭莪巴生[2][3]。父亲是下南洋打工的中国人。他从小爱好自然,喜欢收集植物和观察昆虫[3]

二战结束后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他只好以打散工为生,包括卖菜。他曾到凯里岛附近安装海水制盐的机械[3]。在岛上的那段时间里,他跟随土著居民学习辨别动物的方法[3]

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他凭借在凯里岛上学到的动物学知识,于1947年成为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临时工[3][4]。他的第一项任务是研究动物的[恙蟲病]][3]。1952年,在经过培训后,他从临时工转为升任为正式的实验室助理[5]。他之后还进一步研究了小型哺乳动物和寄生虫,并在毕晓普博物馆的资助下参与了东南亚的旅行考察[2]。期间还参与了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的成立,以及二战后马来西亚自然学会的重建工作[2]

1959年,他获得了中英研究金信托奖学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跟随英国牛津大学查尔斯·艾尔顿教授和阿伯丁大学的乔治·邓内特教授研究动物生态学和哺乳动物分类学[2]。1969年获得医学研究理事会奖学金,并在没有学士学位的情况下经过多名教授推荐,进入苏格兰阿伯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4][3]。期间,他主要研究两栖动物生态、鼠疫控制及与陆生脊椎动物寄生虫相关的人畜共通传染病。1972年重新回到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担任生态学研究部门主任[3][2]。1977年获得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博士学位[4]。同年被借调至世界卫生组织印尼办事处,主要负责应对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国家的鼠传疾病[6]

1987年退休后,成为马来西亚政府野生动物和半岛国家公园部动物学名誉顾问,期间参与成立了小型动物研究实验室[2]。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半岛的毒蛇》(1979年),《原住民和动物的故事》(1981年)和《婆罗洲的乌龟》(1999年)等[3]。2003年成为美国哺乳动物学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获得马来西亚默迪卡奖(环境组),奖金50万令吉[2]

2020年7月11日,林武烈在蕉賴的家中逝世[4]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星洲网. 2020-07-12.
  2. . Merdeka Award. [2020-07-16].
  3. Ying, Lim Chia. . The Star (Petaling Jaya, Malaysia). 2014-04-14 [2020-07-16].
  4. Bedi, Rashvinjeet S. . The Star (Petaling Jaya, Malaysia). 2020-07-12 [2020-07-16].
  5. . 星洲网. 2013-10-29.
  6. . 東方日報. 2020-01-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