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念祖 (院士)

楊念祖英語:[1]1928年5月1日-2008年10月14日),生於中國上海,籍貫浙江慈溪,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擁有中華民國美國雙國籍。

家族

籍贯浙江省慈溪县(慈溪旧境,今属宁波市区江北区慈城乍浦乡杨陈村。1928年5月1日,出生于上海。出生书香世家,曾祖杨泰享清朝进士。祖父杨家骥,号德生,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登进士第[2]。慈城杨家与鄞县银台第童氏有通婚,其中杨家骥娶童家小姐,岳父是童祥熊(光绪九年进士)。童祥熊是童槐(嘉庆十年进士)第四子童章之子,但杨家骥与童氏婚后无子女,杨故而纳妾[3]。杨念祖父亲杨犹龙,早年赴上海经商,是航运业巨商,曾担任(上海)轮船业同业公会理事、秘书长[2]。母亲曹兰仙[2]

生平

1944年,杨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时年仅19岁,并获毕业生唯一的一个特别奖[4]。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48年秋,赴美国留学。1952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4][1]。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导师Burge Büchi)和哈佛大学(导师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4]

1956年,杨回到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担任助理教授。1961年,晋升为芝大化学系副教授。1963年,晋升为教授。1962年,因业绩突出,获评芝大杰出服务教授。1992年至2000年,担任芝大Gustavus F. and Ann M. Swift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是为该校教职之最高荣誉[4]。2000年,成为芝大荣休教授[4]

2008年10月14日,杨因病逝世于美国芝加哥[4]。杨有二子一女,子Charles和Morris,女Julia Ann,并遗有3个孙辈[1]

研究发现

杨发现了一类新的荧光反应[1]

学术荣誉与委任

  • 获选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会士(Fellow)[1]
  • 获选美国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会士[1]
  • 获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 获选英国皇家化学会士。
  • 获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 获选美国癌症研究会会士。
  • 曾获委任为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顾问。
  • 曾获委任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顾问
  • 曾获委任为美国能源部属下光谱实验室顾问。
  • 获得芝加哥大学Llewellyn John and Harriet Manchester Quantrell Award(教学奖)[1]
  • 获得芝加哥大学AMOCO Prize(教学奖)[1]
  • 1979年,获聘为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名誉教授。杨是中科院在文化大革命之后聘请的首位外籍名誉教授[2]
  • 1980年,获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90年,获聘为国际光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2年,当选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4屆(數理科學組)院士[4]
  • 1992年,获得Quantrell Award[1]

参考链接

  1. 芝加哥大学编年史. . 美国芝加哥大学. October 23, 2008;Vol. 28 No. 3 [2012年9月25日] (英语).
  2. 谢振声. . 江北新闻网. 2008年5月27日 [2012年9月25日] (中文(简体)‎).
  3. 周慧惠. . 天一阁博物馆. [2012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24日) (中文(简体)‎).
  4. . 台湾中央研究院. [2012年9月25日]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