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长

次長次官英語:)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中,是政治任命的內閣閣員,或其他政府高官的資深助理,以及政府部門的第二把手或第三把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日本韓國及傀儡政權滿洲國的政府亦設有次長職位(中文 : 次長;日语: Jikan Cha-gwan),官方英譯均為「」,相當於副部長及副大臣(國民政府改次長為副部長)。

香港特區政府則在2008年6月為各政策局首設了相類似的副局長政治助理職位。

美國

美國聯邦政府體制中,各部次長或國務院次卿(Under Secretary of State)屬高級官員,地位僅次於副部長或副國務卿。他們是專職政府官員,非由政治任命,是某局處機構的首長(局長),如美國國防部轄下的國防情報局,或者是在某一部門中專責某一政策範疇,如美國國務院下專責管理的國務次卿。

國務卿與國務次卿的分工是,國務卿提供願景和方向,而國務次卿負責部門的運作,有如商業機構的營運總監

英國

在英國的政治制度中,Undersecretary有兩種含意:

  • 政務次官( 或稱為 )-是來自執政黨的國會成員,委任來協助大臣(),其地位次於大臣底下的國務大臣()但高於國會私人秘書(),其職位亦被視為向政治台階更進一步的踏腳石。
  • 常務次官( 簡稱 )-是公務員,應保持政治中立,負責政府部門的運作及執行政策。

香港

按2007年10月17日《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報告書》,如副局長等政治委任制度,目的是進一步發展問責制。任命政治班子,作精英培訓,是為了有系統地補充香港政治人才的欠缺,也為香港漸進式實現全民普選作棋局式部署[1]。其新設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職位類似英國的政務次官。

2008年5月20日,香港行政長官公布8位副局長名單,5月22日公報首批9位政治助理。兩份名單合共委任了17位香港政治新鮮人進入香港政府高層位置,接受實務在職培訓,為未來的「全面普選」接班作準備。巧合的是,連續三屆政府均先後聘請合共3名曾任職無線電視新聞部的前記者作政治助理,箇中原因則不得而知。[2][3][4]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