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
氯气 | |
---|---|
![]() | |
![]() | |
英文名 | |
识别 | |
CAS号 | 7782-50-5 ![]() |
PubChem | 24526 |
SMILES |
|
性质 | |
化学式 | Cl2 |
摩尔质量 | 70.91 g·mol−1 |
外观 | 浅黄色气体 |
密度 | 3.2 g/L |
熔点 | −101 °C(172 K) |
沸点 | −34.6 °C(239 K)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
历史
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在1774年使用盐酸与软锰矿通過下述反应制得氯氣:
继舍勒之后,贝托雷对氯气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将氯气通入水中会有盐酸生成同时还伴随着有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放出;盐酸通过金属会放出氢气。
所以他认为氯气中含有氧,但尝试用当时已知的还原剂像金属、木炭、磷等还原剂来还原氯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氧化产物,这又强有力地说明氯气中不含氧元素。后来戴维用白热的木炭仍不能使氯气分解,而且从盐酸和金属的反应中也不能得到氧化物,所以上面提到的氧气应该是由水提供了氧元素,并且他认为应该将这种绿色的气体视为一种新的元素,氯元素就这样被发现了。
性质
物理性質
在常温下,氯氣是一种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气体。压力为1.01×105Pa时,氯單質的沸點為−34.4℃,熔点为−101.5℃。氯氣可溶於水和碱性溶液,易溶於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飽和時1體積水溶解2體積氯氣。
Cl2+ H2O -> HCl + HClO
此為可逆反應。
與非金屬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反应条件对上述反应的现象有很大影响:
- 如果氢气与氯气事先充分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 如果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现象为蒼白色火焰,同時伴有白霧(氯化氢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生成。
参考文献
- 王金龙.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光照条件的探究[J]. 化学教学, 2006(10):8-10.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0)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