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孔殷

江孔殷1864年-1952年),字少泉,別號霞公,人稱江蝦,籍貫廣東南海(現廣州)。由於江氏是晚清最後一屆科舉進士,曾進翰林院,故又被稱為江太史

江氏在辛亥革命前後一度為廣州之重要政治人物。民國建立後退出政壇。

江氏亦為著名美食家,曾有「百粤美食第一人」之美譽。其廣州大宅位於河南同德里,稱為「太史第」,經常食客滿座。不少民國初年廣州軍政要人都是其常客。太史第更另外在廣州市郊自設農場生產花果荔枝等等。江太史家中食譜有「太史菜譜」之稱,其中以蛇宴最為聞名,現在亦以太史五蛇羹最廣為流傳。其他菜色尚有太史雞、太史豆腐等等。

生平

早年

江孔殷祖上為葉富商。少年入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1904年江孔殷在晚清最後一屆科舉殿試獲二甲進士,選館任庶吉士,入翰林。後外放為廣東道台,候補廣東水師提督,兼任兩廣清鄉督辦,為廣州之重要政治人物。

黃花崗起義後眾死難者無處安葬,据《潘达微自述》(碑文今存广州黄花岗公园)提到:当他商请各善堂的董事提供坟地时,各善董均有难色,“盖怵于威(指害怕清廷政权的淫威),恐事泄株累也。余不得已,遂以电话达此意于江孔殷太史,求太史一助力。太史遂转告善董,谓此事可力任,纵有不测,彼可负全责。各善董得太史电,乃允余请,余遂去。”又据海外的辛亥革命史料,1911年辛亥革命广东宣布独立时,清廷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準均心存观望,经江孔殷等人晓以利害,最后也被逼表态支持,与清廷政权脱离关系。

革命後

辛亥革命後,江孔殷雖甚有人望,但決意退出政壇民國建立後,任英美煙草公司經理,獲利頗豐,于广州郊区,番禺縣境內罗岗洞租得官荒地一千余亩创办「江兰斋农场」和蜂场,改良水果品种、引进国外良种蜜蜂,得罗岗橙、黑荔枝及黄金蜂蜜等良种,至今享誉于世[1]。并兴办南岗至罗岗圩的小轨铁路、兴修水利,耗尽资财。

戰後

抗日戰爭時,江拒绝回粤出任伪广东维持会长。抗戰時江家避居香港,香港淪陷後日本總督磯谷廉介亦慕名要江之家廚為其效力。戰後回廣州。1951年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于广州六榕寺失足,由是瘫痪,入荔湾区黎铎医院。是年广东土改南海农民追索“逃亡地主”,至医院强行以箩筐抬返乡里,準備對其進行批鬥,江瞑目不语,一度绝食,四十一日而终。

家庭

江孔殷共娶15房妻子,進入江家族譜的只有12房。兒孫多人,多散居海外。

其女江畹徵,擅长花卉,得宋人法,工笔赋色,淡逸清华。画不轻为人作,故不多见。江孔殷曾延請廣東國畫研究會畫家李鳳公(1874-1967)至其家授畫,其時冼玉清亦在其家掌書記。冼氏與畹徵同為鳳公入室弟子也。1928年所登記之國畫研究會181名會員一覽表中,江畹徵為其中之一員。江畹徵其名不见于谢文勇之《广东画人录》。

其子江譽鏐,粵劇編曲名家,即南海十三郎[2]者。江譽鏐分別是江端儀和江獻珠的叔父。

孫女江端儀五十年代粵語電影女星梅綺; 孫女江獻珠為香港飲食界名人,曾將江譽鏐的事跡著成《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並出版多種關於粵菜的食譜及著作。

相關媒體

注釋

  1. . 經濟日報.
  2. 一說“南海十三郎”原為江畹徵筆名,後為其弟所用。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