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
江岸区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江岸区位于长江西岸,武汉三镇汉口一方的东部,是武汉市历史上唯一存在过租界的城区。该区东濒长江与武昌区、青山区和洪山区隔长江相望,东北邻黄陂区,西与江汉区接壤,北接东西湖区。全部辖区面积70.25平方千米,其中农村面积33.54平方公里。总人口71.11万人(2019)。[1]下辖16个街道和1个乡。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机关、市人大、市政协机关及大部分市级行政职能部门均设在区内;江岸区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该区的身份证区号号码为420102。[2][3]
江岸区 | |
---|---|
市辖区 | |
![]() 江岸区解放公园一角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湖北省武汉市 |
区划类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420102 |
政府驻地 | 武汉市江岸区六合路1号 |
现任区长 区委书记 | 张忠军 王炜 |
下级行政区 | 16 |
总面积 | 80.28 平方千米 |
总人口(2019) | 71.11万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电话区号 | +86 (0)27 |
網站: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 |
历史
江岸区在1861年以前是汉口镇下游的一片旷地,自1861年开埠通商,到1943年的80多年间,曾经有英、法、俄、德、日五个国家在江岸区设立租界,各国商人、传教士到江岸开办了众多的洋行、银行、工厂、码头、教堂和学校。租界内外拥有美国花旗银行、日本上金银行等20余家外国银行和40家本地钱庄,是华中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全国外贸转口中心之一。江岸区拥有众多富有异国情调的优秀历史建筑。租界时期,电灯、电报等近代公用市政设施首先在江岸区开始出现。江岸区是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3]
20世纪上半叶,这里爆发过辛亥革命惨烈的阳夏保卫战以及江岸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6年到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中共中央许多重要部门也迁到辖区办公,使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1927年初通过群众运动收回了英租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区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3]
经济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多项重点经济指标位次前移,居于全市前列。经济总量较快增长,预计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年均增长10.7%。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是2011年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城区第一。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06.6亿元,比2011年实现倍增。[4]
行政区划
街道名称 | 面积(平方公里) | 人口(万人) | 社区居委会(个) | 村委会(个) |
---|---|---|---|---|
大智街道 | 0.48 | 3.1 | 5 | - |
一元街道 | 21.85 | 6.3 | 8 | - |
车站街道 | 0.44 | 2.9 | 5 | - |
四唯街道 | 0.69 | 3.1 | 6 | - |
永清街道 | 0.75 | 2.5 | 4 | - |
西马街道 | 1.8 | 5.5 | 8 | - |
球场街道 | 0.56 | 3.0 | 5 | - |
劳动街道 | 2.9 | 0.7 | 10 | - |
二七街道 | 3.91 | 6.6 | 14 | - |
新村街道 | 3.7 | 5.6 | 10 | - |
丹水池街道 | 8.61 | 4.5 | 10 | - |
台北街道 | 1.0 | 2.9 | 5 | - |
花桥街道 | 3.0 | 8.2 | 13 | - |
谌家矶街道 | 7.24 | 0.8 | 4 | 3 |
后湖街道 | 15.71 | 2.4 | 17 | 6 |
塔子湖街道 | 9.6 | 1.4 | 13 | 2 |
百步亭花园社区 | 2.0 | 2.5 | 9 | - |
教育
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79所,其中公办104所,民办75所,具体为:幼儿园103所(其中公办35所、民办68所)、小学39所(其中公办38所、民办1所)、初中22所(其中公办19所、民办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9所(其中公办8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公办3所、民办2所)、特教学校1所。全区在校学生数共计117345人,其中公办94641人,民办22704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11671人,分别为幼儿园3857人,小学3400人,初中2212人,高中1423人,中职757人,特教22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