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塘西

油塘西(英語:Yau Tong West,代號J26)是香港觀塘區議會下轄的選區,於2003年設立,現任區議員為九龍社團聯會創建力量成員呂東孩

油塘西
Yau Tong West
觀塘區議會選區
代號J26(2020年-)
J24(2016年-2019年)
J23(2012年-2015年)
J21(2004年-2007年)
範圍油塘邨油麗邨第四期、鯉灣天下嘉賢居 Ocean One Peninsula East 海傲灣、曦臺、三家村晒草灣茶果嶺
人口19,627[1]
選民人數10,929[2]
區議員呂東孩
政黨九龍社團聯會創建力量
投票站天主教普照中學
鯉魚門體育館

範圍

現時選區範圍包含油塘邨油麗邨翠麗樓、康麗樓、仁麗樓、油塘站鯉灣天下嘉賢居Ocean OnePeninsula East海傲灣、曦臺、三家村晒草灣茶果嶺等,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平田油塘東油麗油翠麗港城景田西貢區議會選區維景選區,是油塘最大的一個選區。

隨著鯉魚門邨油塘邨等相繼落成,選舉事務處在2003年將油塘四山分拆成油塘四山西和油塘四山東,當時代號為J21。2005年由於油麗邨落成後有大量人口遷入,選舉事務處因而在2007年將屬於油塘四山西的油麗邨和油美苑與屬於油塘四山東範圍內除了高龍閣、高靜閣、高鳳閣和高康閣的高翔苑合併成為油塘中,同時將油塘四山西改稱油塘西,並且將屬於油塘西的嶺南新村劃入油塘東範圍。

2011年選舉事務處將嶺南新村重新歸入油塘西範圍,油塘西的代號也改為J23[3][4][5][6]

2015年選區代號由J23改為J24,2019年選區代號將由J24改為J26。

選區特色

油塘西選區範圍頗大,既有傳統村落,如茶果嶺村、三家村,又有工廠大廈等,以及於千禧年落成的新型公共屋邨油塘邨。後來區內更落成油麗邨第四期以及幾個私人屋苑,人口大增。但區內卻缺乏圖書館泳池、普通科門診等。將來油塘西區內的油塘灣將會有油塘灣綜合發展計劃、區內的工業區亦會有大規模的新發展,預計會興建私人屋苑商業大廈海濱長廊酒店,更會因地理位置優勢興建遊艇中心等。

沿革

2003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15,979人[7],其中有6,093位是選民[8],當時投票站設於路德會聖馬可堂幼稚園和海濱學校[9],議席由無黨派人士呂東孩民主黨成員陳惠達爭奪[10],最終呂東孩以2,096票勝出[11]

2007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18,781人[12],其中有7,223位是選民[13],尋求連任的呂東孩在沒有對手下自動當選[14]

2011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20,567人[15],其中有9,027位是選民[16],投票站改設於天主教普照中學鯉魚門體育館[17],呂東孩再次參選,對手是民主黨成員韓家銘[18],最終呂東孩以3,229票大比數擊敗取得779票的韓家銘而勝出[19]。2013年九龍東無黨派建制派區議員成立組織創建力量,呂亦加入其中。

2015年區議會選舉,當時人口估算約20,481人[20],其中有9,689位是選民[21],呂東孩第二次自動當選。

2019年區議會選舉,再次爭取連任的呂東孩面對民主派的黃邵南挑戰,結果以三百多數之差擊敗對手成功連任。

歷屆議員

屆別議員政治聯繫
2004年-2007年呂東孩 九龍社團聯會
2008年-2011年
2012年-2015年
2016年-2019年 九龍社團聯會創建力量
2020年-2023年創建力量

歷屆選舉結果

2019年觀塘區議會油塘西選區投票結果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創建力量 ①. 呂東孩 3,853 52.11 -28.45
民主派區選聯盟 ②. 黃邵南 3,541 47.89 +28.45
多数票 312 4.22 -56.91
2015年觀塘區議會油塘西選區投票結果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呂東孩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2011年觀塘區議會油塘西選區投票結果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民主黨 ①. 韓家銘 779 19.44
無黨派 ②. 呂東孩 3,229 80.56
多数票 2,450 61.13
2007年觀塘區議會油塘西選區投票結果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呂東孩 自動當選 不適用 不適用
多数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2003年觀塘區議會油塘四山西選區投票結果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無黨派 ①. 呂東孩 2,096 66.92 新選區
民主黨 ②. 陳惠達 1,036 33.08 新選區
多数票 1,060 33.84 新選區

參考資料

  1. (PDF). [2019-1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11).
  2. (PDF). [2019-1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20).
  3.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2).
  4.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29).
  5.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6-21).
  6.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11).
  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8.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9.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10.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1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12.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13.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5).
  14.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2).
  15.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0-06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0).
  16.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17.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4).
  18. (繁體中文) (PDF). 香港區議會.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6-22).
  19.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20.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7).
  21. (繁體中文). 香港區議會. [2015-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