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金花
洋金花(學名:)屬茄科植物,是中醫學常用的草藥,但具有毒性,不能過量服用。洋金花多數生長於村邊、路旁、荒地,在濕潤向陽的土地較為常見。此花有可能原產自東印度[1]或美洲,在北美洲視為觀賞植物,而香港則稱之為「香港四大毒草」之一。[2]
洋金花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茄目 Solanales |
科: | 茄科 Solanaceae |
属: | 曼陀羅屬 Datura |
种: | 洋金花 D. metel |
二名法 | |
Datura metel L. | |
形態特徵
洋金花為一年生直立草本,約高0.5-1.5米,全株近乎無毛,莖呈深紫色。
葉互生,在莖上部呈假對生,葉柄長2-6厘米,葉身成卵形或寬卵形,長5-20厘米,寬4-l5厘米,葉身基部不對稱,頂端漸尖,側脈每邊約4-6條;葉邊全緣、微波狀、或具不規則短齒。
花直立而單生,一般生長於葉腋或枝叉間,花梗長約1厘米,花萼圓筒形,長4-9厘米,直徑2厘米;花冠呈漏斗形,有白色、淡黃色、淡紫色之分,長14-20厘米,檐部直徑6-10厘米,野生類種為單瓣,培植的種類則有二重瓣或三重瓣,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3條縱脈紋。
雄蕊有5枚(培植的種類可達15枚),花絲貼生於花冠筒內,長1-1.2厘米,而雌蕊則有1枚,子房疏生短剌毛,花柱11-16厘米,頭呈棒狀。蒴果近球形,直徑約3cm,外殼刺疏而短,不規則4瓣裂。種子近腎形,顏色淡褐,直徑3毫米。花期及果期為3月至12月。[3]
醫藥用途及其毒性
洋金花全株皆含莨菪烷類生物鹼,包括東莨菪鹼(hyoscine)、莨菪鹼(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這些物質有麻醉、止痛、鬆弛肌肉等作用。經製煉的洋金花的花可用作麻醉,只需口服3-5克,5分鐘就會發作,效力可長達5-6小時。如果服用過多,就會出現幻覺、中毒等病徵,嚴重者會致命。由於使用稍微過量便可致毒,故必須慎用。 從中醫角度,多數以花入藥,果、葉、根亦可,常於夏秋採集,洗淨曬乾備用。洋金花味苦、辛,性溫,有大毒,主治麻醉鎮痛、平喘止咳。而在古時印度,因為洋金花含有麻醉作用,能減輕症狀,所以會廣泛用作治療癲癇症、精神病、心臟病,甚至腹瀉等病症。而在越南有人將洋金花的干花和葉子卷成香煙吸食。[5]
別名
- 中文:白花曼陀羅、曼陀羅花、廣東鬧洋花、風茄花、大喇叭花
- 英文:Hindu Datura、Devil's Trumpet、Metel、Downy Thorn-Apple
图片展示
- Datura Metel L. 或 Matura fastuosa L.
參考
主要來源:
- 莊兆祥; 李甯漢. 1993年12月第5次印.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1983年: 142–143. ISBN 962-07-3034-9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來源:.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6) (英语).
- 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 香港自然網. 20/9/01 [20/10/07].
-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PDF).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8: 147–148 [20/10/07]. ISBN 978703002456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0-25).
-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PDF).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8: 144–146 [20/10/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0-25).
- 來源:. Plants For A Future database report. Plants For A Future. [20/10/07] (英语).
外部連結
- 洋金花 Yangjinhua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洋金花 Yangjinhu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洋金花 Yang Jin Hua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 L-天仙子胺 L-hyoscyamine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