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永陵
清永陵(满语:,穆麟德:enteheme munggan),原名兴京陵,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是努尔哈赤祖先的陵墓。此陵中葬有孟特穆(肇祖)、福满(兴祖)、觉昌安(景祖)、塔克世(显祖)以及努尔哈赤的两位叔伯礼敦和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配偶。
世界遗产 | |
---|---|
四祖碑亭 | |
官方名稱 | (英文) (法文) |
位置 |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
標準 | 文 (i) (ii) (iii) (iv) (vi) |
編號 | 1004-012 |
登录年份 | 2000年(第24屆大會) |
扩展年份 | 2003、2004 |
網站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永陵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清代 |
编号 | 3-256 |
登录 | 1988年 |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多有改造和扩建。在辈分上为盛京三陵之首,但规模较小,有一定的满族特色,是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皇家陵寝。1988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清永陵始建于1598年,现在所在地是努尔哈赤家族的传统墓地,先后埋葬了福满、觉昌安、塔克世及努尔哈赤其它伯祖、叔祖等人,当时尚无陵寝建筑。
1624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之后,建造东京陵。将景祖、显祖等诸陵迁往东京陵。
1634年称兴京陵。
1636年因为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兴祖墓后设肇祖衣冠冢。
1651年封乔山尼雅满山岗为“启运山”。1653年始建享殿、配殿、方城门墙。后将享殿命名为“启运殿”,方城门为“启运门”。
1658年将景、显二祖及礼敦、塔察篇古迁回兴京陵安葬。
1659年更名为永陵,寓意帝祚长久。
1677年永陵改用黄琉璃瓦件。[1]
建筑和格局
永陵神道长约800米,神道口有下马碑(建于1783年),神道无石像生、华表。永陵入口为正红门,正红门以木栅栏为门,是满族建筑特色。进入正红门后,为四祖碑亭,即肇、兴、景、显四祖的神功圣德碑亭,按昭穆制度排列。肇、兴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建于1655年,景、显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建于1661年。
(面朝正红门方面)中左为肇祖,中右为兴祖,最左为景祖,最右为显祖,碑亭内有神功圣德碑,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为之歌功颂德。碑亭为歇山琉璃顶建筑,边角下部饰有浮雕,龙形而肖犬,可能与满族习俗尚犬有关。[2]四祖碑亭周围有一些果房、朝房等祭祀配套设施。
之后启运门为方城正门,方城内有启运殿、东西配殿和焚帛亭等,方城无城墙、角楼。启运门后两侧有砖雕云龙袖壁,与一般琉璃龙壁不同。启运殿即享殿,为祭祀主体建筑,内有四帝及其皇后的供奉牌位。顶上两端鸱吻剑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或有“破明”之意,也有与日月同辉之意。[3]启运殿后为宝城,无明楼、哑巴院等建筑。宝城中即墓葬,仍按昭穆排列,中为兴祖,左为景祖,右为显祖,台下左为礼敦,右为塔察篇古,肇祖由于是衣冠冢,不起坟包,位于兴祖墓东北。[4]
- 正红门
- 下马碑
- 坐龙
- 中轴
- 四祖碑亭
- 砖雕龙壁
- 启运门和东配殿
- 启运殿和西配殿
- 宝城
保护状况
清朝时期,一直有专门官员负责永陵的祭祀和管理。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仍然维持对永陵的祭祀。满洲国成立后,继续维持对于永陵的祭祀。1945年后为共产党政权所接管,直至1955年具体管理维护人员只有满洲国时期遗留下的守陵人何长清。1956年被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1981年有关部门,对武功郡王墓和恪恭贝勒墓进行了发掘,得知封土有三层,下面是用砖砌的容积不足一立方米的地宫,拱券顶,里面各有一个骨灰坛。坛内有骨灰。坛下是方石板。有盖碗的是武功郡王的骨灰坛,稍大于恪恭贝勒骨灰坛。没有任何随葬品。以此推测,兴祖、景祖、显祖的地宫与这两个地宫也差不多或稍大点。
参考文献
- http://www.qingyongling.com/lsyg3.htm%5B%5D
- http://www.qingyongling.com/qyljj-sbl.htm%5B%5D
- http://www.qingyongling.com/qyljj-qyd.htm%5B%5D
- The Three Imperi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Liaoning -- An extension project of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13~15页
- http://www.qingyongling.com/lsyg4.htm%5B%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