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鳥
燕鳥屬(屬名:)是一種下白堊紀的鳥類,相信與現今鳥類的祖先是近親。模式種的馬氏燕鳥(Y. martini)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省西部朝陽市的九佛堂組發現,直至2004年共發現了5個標本。[1]燕鳥的學名是以中國古代的前燕及後燕來命名,因它們的首都也是在朝陽市,種小名則是紀念鳥類的古生物學家拉里·馬丁(Larry D. Martin)。
燕鳥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早期,125–120 Ma | |
---|---|
完整的馬氏燕鳥的化石,從化石中胃部殘留的魚類骨骸推測,魚可能是燕鳥的主食之一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演化支: | 嗅球类 Olfactores |
演化支: | 有头动物 Craniata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下门: | 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
小门: | 真有颌小门 Eugnathostomata |
演化支: | 真口类 Teleostomi |
高纲: | 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
演化支: | 肉鳍鱼类 Sarcopterygii |
演化支: | 四足形类 Tetrapodomorpha |
演化支: | 坚头类 Stegocephalia |
总纲: | 四足总纲 Tetrapoda |
演化支: | 爬行形类 Reptiliomorpha |
演化支: | 羊膜动物 Amniota |
演化支: | 蜥形类 Sauropsida |
演化支: | 恐龙 Dinosauria |
演化支: | 蜥臀类 Saurischia |
演化支: | 兽脚类 Theropoda |
演化支: | 鸟翼类 Avialae |
演化支: | 真鸟翼类 Euavialae |
演化支: | 短尾鸟类 Avebrevicauda |
演化支: | 尾综骨鸟类 Pygostylia |
演化支: | 鸟胸骨类 Ornithothoraces |
演化支: | 真鸟类 Euornithes |
演化支: | 今鸟形类 Ornithuromorpha |
演化支: | †燕鸟类 Yanornithiformes |
科: | †松岭鸟科 Songlingornithidae |
属: | †燕鸟属 Yanornis Zhou & Zhang, 2001 |
模式种 | |
馬氏燕鳥 Yanornis martini Zhou & Zhang, 2001 | |
其他物種 | |
| |
異名 | |
燕鳥的大小就如一隻大的白鴿,頭顱骨很長,上顎有約10顆牙齒,下顎則有20顆。燕鳥能飛行及奔跑,牠有發展良好的U型叉骨。燕鳥吃魚類[2],並顯示了牠趨同演化為反鳥亞綱的長翼鳥。[3]另一方面,叉骨及牙齒就很像異齒鳥。[4]
燕鳥的頭顱骨並非如雙孔亞綱的一般,且沒有前額葉骨,故牠被分類在包括現今鳥類的共同祖先的今鳥亞綱中。燕鳥的肩胛骨及鳥喙骨都已演化成現今鳥類的模樣,牠的雙翼可以提起至更高的位置飛翔。故此燕鳥比反鳥亞綱飛行得更有效率。為了連接供飛行用的肌肉,燕鳥的胸骨長度較闊度長,這亦是一現今鳥類的模樣。[4]
分類
燕鳥在人類學術歷史曾被蒙上陰影:牠前半身的鳥類化石,被加上一條小盜龍的尾巴,偽造成古盜龍。當這事被揭發後,鳥類的前半身被描述為Archaeovolans repatriatus,但後來發現那是燕鳥的異名。
2006年就早期鳥類關係的研究發現燕鳥、義縣鳥及松嶺鳥是一個單系群,由於松嶺鳥是最先被描述的,故將之命名為松嶺鳥科。燕鳥目(又稱松嶺鳥目)也被建立來界定與其他早期今鳥亞綱(如甘肅鳥)不同的獨特性。[5]另亦有指燕鳥其實是松嶺鳥的異名。[4]
參考
- Zhou, Zhonghe; Clarke, Julia A. & Zhang, Fucheng. . Nature. 2002, 420: 285. doi:10.1038/420285a.
- Zhou, Zhonghe; Clarke, Julia A.; Zhang, Fucheng & Wings, O. (PDF). Naturwissenschaften. 2004, 91: 571–574.
- Zhou, Zhonghe & Zhang, Fucheng. (PDF).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46 (15): 1258–126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0-06).
- Gong, Enpu; Hou, Lianhai & Wang, Lixia. .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4, 78 (1): 1–7.
- Clarke, Julia A.; Zhou, Zhonghe; Zhang, Fucheng. . Journal of Anatomy. 2006, 208 (3): 287–308. ISSN 1469-7580. PMC 2100246. PMID 16533313. doi:10.1111/j.1469-7580.2006.00534.x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