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
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俄語:,1881年1月14日-1951年5月12日)苏俄东方学家,被尊称为“苏联汉学的奠基人”[1]。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 | |
---|---|
出生 | 格里曆) 1881年1月2日(儒略曆) 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 | 1881年1月14日(
逝世 | 1951年5月12日 苏联列宁格勒 | (70歲)
国籍 | ![]() ![]() |
别名 | 阿翰林 |
母校 | 彼得堡大学(1902年毕业) |
职业 | 语文学家、東方學家 |
奖项 | ![]() |
生平
1881年1月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工厂职员,母亲是洗衣工。在彼得堡大学东方学系学习,1902年毕业后在亚洲博物馆和东宫博物馆任职[2]。之后被派往英、法、德留学,接受了沙畹的指导,并与伯希和、马伯乐和葛兰言建立了友谊。回国后在彼得堡大学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编外副教授。1906年至1909年间曾访问中国。1923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26年晋升为院士,期间遍访欧洲的汉学中心[3]。1951年5月12日逝世。
参考文献
- 李明滨.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28 (6): 120–123. ISSN 1000-5919.
- 伊丽娜. . 中国翻译. 1988年, (6): 39–40. ISSN 1000-873X.
- 孟列夫. 由黄玫翻译 . . 国际汉学. 2005, (1): 41–46. ISSN 2095-925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