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亞土夢

田中亜土夢
個人
全名 田中亜土夢
出生日期 (1987-10-04) 1987年10月4日
出生地點  日本新潟縣新潟市
位置 中場
現在所屬 HJK赫爾辛基
球衣號碼 37
職業*
年份 球隊 ()
2005–2010 新潟天鵝 200 (17)
2015–2017 HJK赫爾辛基 81 (20)
2018–2020 大阪櫻花 27 (2)
2018 大阪櫻花U-23 1 (0)
2020– HJK赫爾辛基 15 (3)
2006–2007 日本U-20 8 (1)
* 職業次數與數僅計算國內聯賽部份
最後更新於:2020年3月3日

田中亜土夢1987年10月4日),日本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現效力於芬超球隊HJK赫爾辛基

俱乐部生涯

田中亚土梦司职左右边前卫,2006年从前桥育英高中毕业加盟新潟天鹅

2012年8月11日,日职联赛21轮横滨水手3比2逆转新潟天鹅,新泻前锋田中亚土梦两次帮助球队领先,不过横滨水手依靠着老将中泽佑二的梅开二度和马奎尼奥斯的进球,3比2逆转对手。

日职第29轮,大宫松鼠主场对阵保级对手新潟天鹅,双方凭借各自中场球员田中亚土梦和青木拓矢先后在上半场的进球最终1:1战平。

据日本媒体报道,新潟天鹅中场田中亚土梦在昨天前往德国,在德乙科特布斯参加试训,具体训练期间未公布。

2015年,28岁的田中以高龄留洋,加盟芬兰超级足球联赛强队HJK赫尔辛基并效力了3年[1]

2015年4月12日,芬兰足球超级联赛联赛HJK赫尔辛基在首场、客场对阵罗瓦涅米的比赛中,田中亚土梦首发出场,帮助球队3-1获胜,田中亚土梦在下半场第26分钟打入了第三个进球,并在下半场33分被换下场[2]

芬兰劲旅赫尔辛基主场1:0击败来自保加利亚贝罗,总比分2:1淘汰对手,晋级欧联杯资格赛第三轮。比赛中日本球星田中亚土梦打进全场唯一入球。

此前曾效力赫尔辛基三个赛季,表现出色,共代表球队出战103次,打进27球助攻36次。期间,他帮助球队赢得了联赛、杯赛和联赛杯冠军各一次。

芬超HJK赫尔辛基官方宣布,球队与日本中场田中亚土梦(Atomu Tanaka)续约至2017年12月31日。

芬超联赛球队赫尔辛基官方宣布,30岁的日本中场田中亚土梦将会在赛季末离开球队。球员本人也更新了推特表示,下一场比赛将会是他为这支球队效力的最后一场比赛。

于2018年回归日本加盟大阪樱花 [3]。2018赛季,31岁的他职业生涯才首次参加亚冠联赛,就险些攻破了广州恒大的球门。

日本联赛杯小组赛第4轮,凭借田中亚土梦上半场的唯一进球,大阪樱花1:0击败神户胜利船

日本中场田中亚土梦(Atomu),已正式重返芬超联赛劲旅赫尔辛基[4]

個人生活

在加盟芬超之前,田中亚土梦与水墨画和摄影毫无关系。但在芬兰的日子里,他认识了居住在赫尔辛基的日本画家。在芬兰的最后一年,田中因为状态不佳无缘比赛,为了转换心情而开始画画,也逐渐爱上了这项艺术。

从那之后,田中亚土梦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他会每天在训练后再进行1个小时至1个半小时的水墨画练习和创作,在他看来,只用白色和黑色来表现事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在画画时他是几乎屏蔽外界的:“画画时很沉着,很开心,而且集中精力,所以时间过得很快。我觉得作画真的需要很投入,不考虑其他的事情,所以会变得十分平静。”

而摄影展上的16幅作品,则是田中在芬兰时拍摄的极光以及风景照。之所以叫做“和bark一起看芬兰”,是因为田中的爱犬叫做bark,而他的ins上的一幅很著名的水墨画,就是画的bark。而那是他自己创作的第一副作品,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评,这也让田中亚士梦有了信心。

不过田中自己也说,其实自己从小就是心灵手巧的男孩,而且手指非常灵巧,喜欢画画、折纸、小手工和魔术,被同伴称作是“小技阿童木”。在接受J联赛官方的采访中,他在很短时间内一边回答问题,同时就能折出多只纸鹤。

据悉,这次展览将持续整整一个月。而这并不是田中亚土梦第一次办画展,他去年冬天曾经在自己的家乡新潟也举办过类似的展览。不过这次的展览,将有他今年创作的两幅水墨画新作亮相。

一年前在新潟举办画展时,田中亚土梦曾经表示,希望能到大阪或者东京办展,如今已经实现了其中之一。如今进入职业生涯的后期,田中亚士梦也希望水墨画能持续自己的后半生:“我希望继续画,提升自己的水平,并且在很多地方举办画展。”

參考資料

  1. . アルビレックス新潟. 2015-02-10 [2015-02-10].
  2. [HJKがリーグカップで初勝利 - 新加入の日本人が終了間際に得点]. ヘルシンギン・サノマット. 2015-02-13 [2015-02-14].
  3. transfermarkt.com
  4. . hjk.fi/. Helsingin Jalkapalloklubi. 3 March 2020 [3 March 2020] (芬兰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