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亞語:),通稱保加利亞(保加利亞語:),是一個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保加利亞共和國 | |
---|---|
![]() 国旗
![]() 国徽
| |
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 | |
![]()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索菲亞 |
官方语言 | 保加利亞語 |
官方文字 | 西里尔字母 |
族群(2011年) | |
宗教 | 东正教 |
政府 | 单一制議會民主制共和国 |
• 总统 | 魯門·拉德夫 |
• 总理 | 博伊科·鲍里索夫 |
立法机构 | 国民议会 |
成立 | |
• 第一帝国建立 | 681年 |
• 第二帝国建立 | 1185年 |
1908年10月5日 | |
• 加入欧盟 | 2007年1月1日 |
面积 | |
• 总计 | 110,910平方公里(第103名) |
• 水域率 | 2.16[1]%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 6,951,482[2](第107名) |
• 密度 | 63/平方公里(第118名) |
GDP(PPP) | 2018年估计 |
• 总计 | 1,630億美元[3](第75名) |
• 人均 | 23,207 美元[3](第62名) |
GDP(国际汇率) | 2018年估计 |
• 总计 | 640億美元[3](第74名) |
• 人均 | 9,080 美元[3](第70名) |
▲ 0.408[4](2019年) 中 | |
人类发展指数 | ▲ 0.816[5](2018年) 极高 · 第52名 |
货币 | 保加利亞列弗(BGN) |
时区 | UTC+2(欧洲东部时间) |
• 夏令时 | UTC+3(欧洲东部夏令时间)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359 |
ISO 3166码 | BG |
互联网顶级域 | .bg和.бг 歐盟亦使用.eu和.ею |
网站 ![]() |
历史
现在的保加利亚北部相当于古代默西亚东部,而保加利亚南部相当于古代色雷斯北部。保加利亚古代居民为色雷斯人。公元1年前后此地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分属色雷斯省与默西亚省。随后拜占廷帝国将其继承。
第一帝国
6世纪大量斯拉夫人来到这裡,與少量由阿斯帕魯克汗率領,从黑海北岸与北高加索遷移到梅西亞的讲突厥语的保加爾人融合,產生了保加利亞人。681年,阿斯帕魯克汗击败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之立约,正式获得拜占廷之多瑙河以南、巴尔干山脉以北地区,建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约681年~1018年)。此后三百年间,保加利亚是一个强大的独立帝国,其势力足以与拜占廷抗衡,多次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保加利亚-拜占廷战争因保加利亚人向色雷斯境内的拜占廷堡垒索取贡金而引发。755年,保加利亚首领捷列茨入侵拜占廷,遭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五世(718年~775年)击退。保加利亚在759、763年连遭败绩。767年签订和约。泰莱茨汗,计划于772年突袭拜占廷,但为拜占廷获悉。两军作战至775年君士坦丁五世死去。
780年,战事再起,拜占廷皇后伊林娜(752年~803年)向北夺取保加利亚部分领土,而保加利亚汗卡尔达姆则迫使拜占廷在792年恢复向保加利亚纳贡。
809年,拜占廷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811年)攻陷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克鲁姆汗(?~814年)多次求和,均遭严拒。然拜占廷内部发生夺位斗争,803年~810年又对法兰克的查理曼作战,导致力量分散。811年,保加利亚夜袭,尼斯福鲁斯阵亡,头骨被克鲁姆做成酒杯。813年的威尔西尼基阿战役中,拜占廷将军亚美尼亚人利奥率亚美尼亚军队临阵哗变,拜占廷皇帝米海爾一世(811年~813年在位)大败。利奥随即篡夺帝位,称利奥五世。817年,利奥在迈塞姆布里亚战役(米山布里亚战役)击败保加利亚,迫其签下30年和平条约。保加利亚汗鲍里斯一世于864年改称大公,865年接受东正教为国教。約在886年,保加利亞帝國採用由生於帖撒羅尼加的傳道士聖西里爾及聖梅索迪斯所創之格拉哥里字母。在格拉哥里字母和古教會斯拉夫語的基礎上,由鲍里斯一世在886年下令建成普雷斯拉夫和奧赫里德人文學院帶領之保加利亞進入文化和文學的活躍期。普雷斯拉夫人文學院在希臘和格羅葛里字母之速寫基礎上發明西里尔字母。
889年,因贸易权冲突,战事又起。894年,保加利亚大公西美昂(西蒙、西缅)一世(?~927年)击败希腊军。895年,在拜占廷唆使下,阿尔帕德(840年~907年)率马扎尔人进攻保加利亚。西缅与南俄的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结盟,击败马扎尔。阿尔帕德被迫逃离黑海故土,攻入多瑙河流域,夺取当地斯拉夫人的土地,在今天的匈牙利境内建立王朝。而西缅击败马扎尔人后挥军南下,在896年取胜。897年,拜占廷求和,向保加利亚缴纳年贡。
913年,西缅自称沙皇(),率军进逼君士坦丁堡,签订苛刻的城下之约,满载贡金,不战而归。拜占廷随即发生宫廷政变,皇后佐伊(906年~920年)夺权成功。914年,西缅出军占领马其顿、阿德里安堡、阿尔巴尼亚,又于918年试图夺取希腊北部与帖撒利亚(希腊东部)。此后5年间,西缅4度围攻君士坦丁堡,均因海上力量不足,无功而返。927年西缅死去,战事告一段落。西缅因其功绩被称为西缅大帝()。
981年,拜占廷皇帝巴西尔二世(958年~1025年)入侵保加利亚,被保加利亚沙皇萨穆尔(,?~1014年)击败于索非亚附近。986年,萨穆尔入侵帖撒利亚,占领拉里撒与都拉基乌姆,并趁拜占廷内讧之机,向保加利亚以东扩张。巴西尔率军奋力抵抗,996年在保加利亚首都奥赫里德、斯佩切依奥斯击败保加利亚。1003年,巴西尔夺回希腊和马其顿。1014年的贝拉西察战役中,巴西尔全歼萨穆尔主力,1.5万保加利亚人被俘。巴西尔残忍的将每100名保加利亚战俘中的1名剜去一目头前带路,99名剜去双目鱼贯相随,遣返回国。萨穆尔见此,惊骇而死。1018年,被称为“保加利亚人的屠夫”的巴西尔二世,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并入拜占廷,但允许其自治。1040年,萨穆尔之孙彼得二世发动独立战争,在贝尔格莱德被拥为沙皇,与皇族亲王阿鲁西安努斯共同执政。独立军进攻拜占廷的塞萨洛尼基城,被击退,随即内讧再起,阿鲁西安努斯伏击德尔詹,剜去其双目。1041年,独立战争被镇压下去。
1072年,萨穆尔外曾孙康斯坦丁·博京()自立为彼得三世(),继续反抗拜占廷。
第二帝国
1185年,彼得四世()、伊凡·阿森一世两兄弟率领保加利亚人再次起义,迫使拜占廷于1187年承认其独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1185年—1396年)建立起来。13世纪,保加利亚经济发展,城市增加。国王伊凡·阿森二世时期(公元1218年-1241年),国力达到鼎盛,疆域最广,南抵色雷斯,东西至海。
阿森二世死后,国势日衰。1242年,蒙古帝國的將領拔都率領的西征蒙古军入侵了保加利亞。1258年,阿森王朝被推翻。1261年,拜占廷进攻保加利亚,夺取安其亚鲁斯港与迈塞姆布里亚港。1265年,拜占廷皇帝迈克尔八世(1224年~1282年)出军夺取保加利亚海莫斯(巴尔干山脉)以南领土,回军途中遭伏击,被生擒,被迫许诺归还两港。但迈克尔八世食言,保加利亚1272年出军但失败,从此放弃了安其亚鲁斯港与迈塞姆布里亚港。1277 年,蒙古金帳汗國入侵保加利亞北部,間接導致伊瓦伊洛起义爆发,起义声势浩大,国王被杀,伊瓦伊洛被拥戴为王,1278年起義軍佔領首都第诺伐。1279年2月,拜占庭军队趁機攻占第诺伐。1280年起义失败,伊瓦伊洛逃亡后被蒙古人所杀。1330年,保加利亚沦为塞尔维亚的附属国,此后又分裂为几个小国。
奥斯曼统治
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和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后,保加利亚第二帝國滅亡失去独立。成为鄂圖曼帝國的一个行省。19世纪后期,在瓦西尔·列夫斯基的领导下,独立运动兴起。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逐渐衰落,保加利亚人在1875年开始了起义,遭到土军的残酷镇压,沙俄以解放斯拉夫兄弟为借口发动了又一次俄土战争(也是最后一次相对来说局限在两国之间的俄土战争),并且透过《柏林条约》,保加利亚获得了自治的地位,成立半独立的保加利亚王国。1885年又推选出了自己的国王,实现了国家统一。
王国时期
在俄国等列强的支持下保加利亚大公国逐步摆脱奥斯曼统治并于1908年升格为王国,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四国联手企图瓜分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领土。保加利亚希望得到马其顿和爱琴海上的港口(尤其希望是萨洛尼卡),保军推进到伊斯坦布尔城下,但却落后希腊人一步进入萨洛尼卡。由于奥匈帝国与意大利不希望塞尔维亚与希腊壮大,联手阻止,搞出了一个独立的阿尔巴尼亚。这使得保加利亚无法与塞尔维亚、希腊履行战前的分配协议,带来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塞尔维亚、希腊倒戈一击,再加上土耳其和罗马尼亚。结果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不少战利品,还把南多布罗加割给了罗马尼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初期,保加利亚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报复的好机会,它在1915年加入同盟国集团,迅速和德奥联军一起占领了塞尔维亚,后来又进军罗马尼亚,无疑威风了一把。在德军基本撤出巴尔干防线的情况下,保军成了主力,并且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稳定了这条战线。直到1918年的总崩溃。
战败的保加利亚,失去了在爱琴海的海岸线,军队也被解散。保加利亚在遭受受战争赔款重压下开始动荡。在国王鲍里斯三世的领导下经历了一个逐步独裁化、政权法西斯化的过程。

1923年一群軍官在鮑里斯的支持下暗殺了首相,1925年索非亞大教堂發生炸彈爆炸案;此後,政府發動白色恐怖,這突顯該國議會政治僅為表象,執政黨在政治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政府依靠殘酷鎮壓實現穩定,且持續到大蕭條年代。[6]
1934年右翼军人组织“兹维诺”(环节集团)政变上台执政一年,加快了法西斯主义的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納粹德國的维也纳仲裁让保加利亞王國夺回了南多布罗加(1940年9月7日《克拉约瓦条约》)。由于意大利军队在希腊的失败,以及英军进驻希腊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促使德国决定干涉巴尔干半岛,计划佔領南斯拉夫及希臘並必須通過保加利亚。1941年3月1日亲德的首相博格丹·菲洛夫在维也纳代表保加利亚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加入了轴心国。3月5日,英国和保加利亚断交。在南斯拉夫戰役中,保军担任德军的侧翼掩护任务,并在战后分得了南斯拉夫马其顿的大部,在希臘戰役,保加利亞佔領了希腊西色雷斯,但萨洛尼卡卻由德國托管。
苏德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国王借口保加利亚人对俄国感情深厚,不适合和俄国作战;此外,保军也要留在境内镇压国内以及佔領区的反保加利亞游击战。1941年12月12日,日本偷襲珍珠港5天后,保加利亞对美國宣戰。1943年8月28日,鲍里斯三世猝死,死时49岁。1944年美英苏盟国对保的大空袭开始了。1944年3月30日的大轰炸之后,首都索非亚市被炸成废墟,大部分城市人口都疏散到乡下避难。早在1941年成立的反法西斯祖国阵线到1944年春天,已经有约18000名游击队员。1944年7月,巴吉安诺夫接任首相,見德國各方面的戰败,开始安排国家退出战争的计划。于8月17日宣布保加利亚中立。1944年8月苏軍在雅西-奇西瑙攻勢下佔領同為盟友的羅馬尼亞王國使苏军迅速到达了保罗边境。保加利亚政府在苏联壓力下于8月25日要求境内駐紮的德军离境。1944年9月5日,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此前两国一直未处于战争状态)。9月8日,刚刚就任首相的穆拉维也夫宣布保加利亚对德宣战,除了在东北部的瓦尔纳进行了一些战斗以外,保加利亞投降倒戈盟軍。9月9日,祖国阵线在首都发动不流血政变。祖国阵线中的共产党掌握了司法和内政的控制权,尽管并不是阵线中最强大的派别。保加利亚皇家陆军接受苏军指挥,参加了对德战争。1944年9月28日保加利亚第一、第二、第四集团军参与了进攻南斯拉夫,最终攻占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 1945年初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赴匈牙利与南斯拉夫国境作战。在“春季覺醒行動”中,德军第二装甲集团军进攻保第一集团军阵地。保加利亚军队从匈牙利南部攻入奥地利,最后在意大利国境与英军会合结束战争。
现代历史
二战后,保加利亚留住了重新夺回的多布罗加南部,并被划入苏联的势力圈。1946年废除君主制,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成为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首任领导人(1949年7月2日逝世)。保加利亚于1955年成为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成员,1968年跟随苏联介入了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保加利亞王國的最後一任君主西美昂二世後來於2001年獲選為共和國總理。
随着东欧剧变,1990年保加利亚决定实行多党制,11月大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從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保加利亚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透过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它於2007年1月1日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
政治
保加利亚的总统经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此后可以再連任一次。总统是国家首脑和军队最高指挥官。总统也是国家安全咨询委员会的首席,虽然其没有立法的权力,但可以行使覆議權让议会再次讨论。议会则可通过多数决议议会让该被驳回的法律生效。
保加利亚是议会共和制国家,其国民议会()采取一院制,议会共设置240名议员席位,任期是四年。一个党派必须获得4%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批准政府开支预算、计划总统选举、选举或撤除总理、宣战、决定在国外驻军和批准外交协议的权力。
2001年6月17日的保加利亚大选中,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党获得42.7%的选票,该党派首领,保加利亚的末代国王西美昂二世是少数在退位后,通过民主选举成功转任政府首脑的国家领袖。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95年12月,保加利亚向欧洲联盟提交加入申请[7]。2006年12月,基于9月欧盟委员会通过的报告,欧盟首脑会议同意其于2007年1月1日成为欧盟成员国[7]。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正式加入歐盟[8]。
行政区划

保加利亚是一个單一制的国家,下分28个地区()。人口在30萬以上的都市可下設區。
地理
巴尔干山(意为老山)将保加利亚分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西南部是罗多彼山脉,其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最高点。
向东保加利亚滨临黑海,多瑙河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界河。
保加利亚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东部受黑海的影响,南部受地中海的影响而有地中海式气候。气温在一月的-2℃和2℃之间(在山地到-10℃)和七月的19℃至25℃(山地约1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450至600毫米间(山地达1300毫米)。
军事
保加利亚在建国初期有不错的战争表现,冷战结束后加入北约,由总司令部、陆军、空军、海军以及国家礼兵卫队组成,军队人数约为3万余人。总统是武装力量总司令。在阿富汗派有数百名维和人员。
经济



1989年与苏联的经济联系失落后保加利亚的经济受到巨大打击。人民生活条件下降40%。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给保加利亚也带来了冲击。1994年经济开始得到恢复,但由于不充足的经济改革和不稳定的银行系统,1996年经济再次垮台。从1997年起经济得到恢复。2003年人民生活水平有望恢复到1990年代前的水平。
保加利亚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玫瑰、酸奶和葡萄酒历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工业目前以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旅游业近年来也有所发展。保加利亚是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组织的成员。
货币政策
因为1996年-1997年保加利亚经济危机,保加利亚货币列弗兑美元汇率从77:1(1996年中)剧贬到3000:1(1997年初),年通涨率从310.8%(1996年底)飚升到2047%(1997年3月),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0.1%。
1997年5月保加利亚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7月1日,保加利亚中央银行实行联系汇率制列弗与德国马克挂钩:1000列弗兑1德国马克。银行利率由160%(4月)降到6%(10月),实现了金融稳定。目前保加利亚的联系汇率制是1.95583列弗兑1欧元。
玫瑰之国
保加利亚主要的玫瑰产地是在国土中央的登萨河谷,此谷素有「玫瑰谷」之称。北面高耸挺拔的巴尔干山脉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而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流沿着河谷一路吹进来,带来了充沛的降水。暖湿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为玫瑰花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条件,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河谷则几乎种满了玫瑰花。经过300多年培植,盛产7000多种玫瑰,成为吸引各国旅客的旅游胜地。
保加利亚有种卡赞勒克玫瑰,相传是女神用自己鲜血浇灌出来的,特别红,异常香。其实这种玫瑰原产亚洲,6世纪末才传入当地。
每年六月初的第一个星期日为传统民族节日玫瑰节,人们到玫瑰谷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认为绚丽、芬芳和雅洁的玫瑰花象征着保加利亚人民的勤劳、智慧和酷爱大自然的精神。玫瑰遍身芒刺是保加利亚人民在奥斯曼帝国和纳粹德国面前英勇不屈与坚韧不拔的化身。
文化
- 保加利亚民俗舞
- 身着保加利亚民族服装的少女
- 保加利亚传统复活节彩蛋
保加利亚拥有长久的合唱艺术传统,其合唱队是非常有名的。
保加利亚是酸奶的故乡,有一种乳酸杆菌名字就叫“保加利亚乳杆菌”。保加利亚人为本国悠久的酸奶文化自豪。保加利亚酸奶呈凝固状,洁白而柔滑细腻,将酸奶盒倒置也不会倾泻出来。喝保加利亚酸奶一般不加糖,初入口感觉很酸,但仔细品尝,顿觉香浓可口,回味无穷。对保加利亚人来说,一日三餐可以不吃肉,但酸奶可是必不可少的。据当地的一项调查显示,保国人一天能喝三四罐400克装的酸奶,人均每月消费的酸奶达28千克,是全世界酸奶消费最多的国家。
早在上个世纪初,俄国著名科学家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在研究了世界30多个国家人口寿命情况后发现,保加利亚的百岁老人比例最高。他发现保加利亚人的膳食结构裡,饮用酸奶的数量居各国之首。
“巴尔干”一词在保加利亚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许多企业、旅馆都以此为名。
语言
保加利亚人母语为保加利亚语。另外根据Eurobarometer report(2006)的报告,保加利亚可以使用英语的人口为120万人左右,占全国人口比例为23%。
节假日
日期 | 中文名称 | 当地名称 | 说明 |
---|---|---|---|
1月1日 | 元旦 | Нова година | |
3月3日 | 保加利亚解放日 | Ден на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то на България от османско иго | 纪念1878年圣斯特凡诺条约的签署 |
复活节 | Великден | 具体日期不固定 | |
5月1日 | 五一劳动节 | Ден на труда | |
5月6日 | 保加利亚军队日 | Гергьовден, Ден на храбростта и Българската армия | |
5月24日 | 保加利亚启蒙、文化和斯拉夫文学日 | Ден на българската просвета и култура и на славянската писменост | |
9月6日 | 保加利亚统一日 | Ден на Съединението на България | 纪念1885年与东卢麦连的统一 |
9月22日 | 保加利亚独立日 | Ден на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та на България | 1908年独立 |
11月1日 | 民族复苏日 | Ден на народните будители - неприсъствен за всички учебни заведения | |
12月24日 | 圣诞夜 | Бъдни вечер | |
12月25日和12月26日 | 圣诞节 | Коледа, Рождество Христово |
參考文獻
- .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9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www.nsi.bg.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 . ec.europa.eu. Eurostat. [30 March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0 December 2019 [10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 Ian Kershew著、林華譯. .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2月: 202. ISBN 978-7-5086-8300-3.
- 新华网. . 中国网. 2007-01-01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
- European Union. . European Union.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英语).
- . Learn Bulgarian Easil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外部連結
- 保加利亚政府
- Official governmental 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 Chief of State and Cabinet Members
- 相关资料
- 《世界概况》上有关Bulgaria的条目
- Bulgar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forma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 Portals to the Wor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rom the United States Library of Congress
- Article Eco Friendly Bulgaria
- Bulgaria at UCB Libraries GovPubs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保加利亚相关的内容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