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幹舞

空幹舞(英語:Air Fucking),是形容「對空氣前後抖動下體」[1]的一種舞蹈模式,其中「幹」字乃形容他人舞技高超之意,此舞蹈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代末期麥可·傑克森的表演,之後經不斷改良及演化,成為如今的空幹舞,類似於在西方流行的一種次文化表演空氣性愛(Air Sex)的動作。由於此舞蹈是歌手羅志祥的招牌舞蹈,其最長空幹時間可長達30秒以上,故有「亞洲空幹王」的美譽,因而將此舞蹈在臺灣發揚光大。[2]羅志祥的空幹舞,在香港則被網民稱為「光速屌閪舞[3]

網路名人陳沂曾發言稱羅志祥是「亞洲空幹王」,遭到羅志祥所屬經紀公司天地合娛樂提告。但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認為,網友早就以「空幹舞」來形容羅志祥的此類舞蹈;而且在2015年9月26日《娛樂百分百》播放youtube影片時,羅志祥觀看網友剪輯之影片後自稱「很害羞」,也未因網友指其舞蹈為「空幹舞」[註 1]而有遭貶抑之感受,反而引以為傲,驕傲、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因此「亞洲空幹王」一詞足見褒揚,並不構成貶損羅志祥名譽[4][5]

歷史

美國丹佛野马球員米勒

該舞蹈是2011年羅志祥在《舞法舞天 一萬零一夜》[註 2]安可世界巡迴演唱會中,表演舞蹈之一。2015年也有《自由時報電子報》作為標題[註 3],形容美式足球丹佛野马球員馮·米勒(Von Miller)被裁罰的肢體動作。

爭議

臺灣男歌手羅志祥

羅志祥的簽名會有一個特殊的慣例:粉絲只要購買三張羅志祥的唱片,就可以與羅志祥合拍照片;只要購買五張,就可以與羅志祥擁抱(俗稱「三拍五抱」)。2015年11月,陳沂在臉書上批評羅志祥:「如果你真的像自己講的那麼愛歌迷的話,那應該只要有來簽名會,都可以拍照跟抱抱啊!三拍五抱根本就是用肉體來斂財,『亞洲空幹王』祥祥這種行徑跟賣淫小模有什麼兩樣?」[6] [7][8] 。羅志祥所屬的天地合娛樂提告求償新台幣200萬元,並要求登《聯合報》等四大報道歉。[9] [10]陳沂遭控告公然侮辱後,雙方律師於2016年1月19日首度出庭[11]。陳沂認為稱呼羅志祥為「亞洲空幹王」是在形容他的舞步,並尊稱他是最會跳空幹舞的人[1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審理後認為,陳沂批「賣淫小模」已屬人身攻擊,判賠新臺幣30萬元,並須在四大報紙頭版道歉。但「空幹王」一詞不損害羅志祥的名譽,法官認為「亞洲空幹王」無損羅志祥名譽的理由如下:[4][5][13]

  1. 法院以Google搜尋查詢「空幹王」三字,自民國101年起,即有眾多網友指原告為「空幹王」、「亞洲空幹王」,另有將「空幹王」列為羅志祥之綽號,民國104年10月3日還有網友剪輯表演片段,標題為「亞洲舞王展現高超絕技:空幹30秒,音效加強版」,甚至同日體育新聞之網路媒體亦以「美國羅志祥?空幹2下遭罰38萬」為標題,報導美國美式足球選手因在球場朝對手抖動下體之動作遭罰之消息,可見「亞洲空幹王」一詞並非陳沂首稱,而是沿襲網路及媒體對原告之稱謂。
  2. 羅志祥雖提供中文維基百科資料指出,「」是「台語『姦』(性交、強姦)的華語轉寫,作為髒話或性俚語所用,屬下流話」,但以網友曾剪輯標題「亞洲舞王展現高超絕技:空幹30秒,音效加強版」看來,網友以「幹」形容羅志祥舞技高超,沒有貶抑之意。
  3. 2011年4月11日羅志祥在《娛樂百分百》討論網友剪輯之「你能承受羅志祥的30秒嗎」youtube影片時,於節目中說:「它把我所有那種砰砰砰砰剪成30秒那個,連我看到都覺得害羞了」、「…你知道youtube上面有很多來自不同世界的朋友,我就看到下面有英文,我不知道他哪裡來的,他就:He so hot,覺得我很Hot」,法院認定當時他「驕傲、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表現毫不在意。

註釋

參考資料

  1. .
  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4 年訴字第 4770 號民事判決
  3. . 香港01. 2020-04-23 [2020-04-24].
  4. 饒偉生. . 蘋果日報. 2016-06-14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5. 盧薇淩. . 東森新聞. 2016-06-13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6. 張哲鳴. . 蘋果日報. 2015-11-12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7. 林淑娟. . 東森新聞. 2015-11-12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8. 葉國吏. . 蘋果日報. 2016-01-08 [2016-07-10].
  9. 黃欣柏. . 自由時報. 2016-01-19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10. 賴佩璇. . 聯合報. 2016-01-19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0).
  11. 裴璐. . 東森新聞. 2016-01-19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12. 劉育良. . 蘋果日報. 2016-03-08 [2016-07-10].
  13. 楊騰凱. . TVBS新聞. 2016-06-14 [2016-07-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