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郡
建置沿革
六朝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析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县(刘宋时名苌寿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刘宋辖境约今湖北省钟祥、天门、京山、潜江、仙桃等市县地。南齐以后治所屡迁。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竟陵太守孫暠降於西魏,虽然次年又重新降梁,但西魏打败梁军后,梁所任的竟陵太守王叔孙杀了孫暠降魏,竟陵郡也重新为魏所有。[1]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以武昌、國川二縣僑置竟陵郡,以安流民。[2]
隋唐
隋煬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郢州为竟陵郡。竟陵郡户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五,領八縣:[3]
县名 | 现在地名 | 简介 | 备注 |
---|---|---|---|
长寿县 | 北周置石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竟陵郡。又南梁置北新州及梁宁郡等八郡,北周保定中,州及八郡总管废入焉。有敖山。 | ||
蓝水县 | 刘宋侨置冯翊郡,莲勺县,西魏改郡为汉东郡,县为蓝水县。又刘宋置高陆县,西魏改曰滶水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水入焉。有唐水。 | ||
棨川县 | 北周置,及置滶川郡。又置清县,西魏改曰滶陂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省滶陂县入焉。 | ||
汉东县 | 南齐置,曰上蔡县,及置齐兴郡。北周郡废。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有东温山。 | ||
清腾县 | 南梁置,曰梁安县,又立崇义郡。北周废郡。北周又有遂安郡。开皇初废,七年改名焉。有清腾山。 | ||
乐乡县 | 旧置武宁郡,西魏置鄀州。又南梁置旌阳县,后改名惠怀县,西魏又改曰武山县。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又废武山县入焉。有武陵山。 | ||
丰乡县 | 西魏置,又置基州及章山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 | ||
章山县 | 西魏置,曰禄麻县,及立上黄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 | ||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竟陵郡為郢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郢州為富水郡,复州为竟陵郡。竟陵郡領三縣:
县名 | 现在地名 | 简介 | 备注 |
---|---|---|---|
沔阳县 | 上。 | ||
竟陵县 | 上,有五花山;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 | ||
监利县 | 中下。 | ||
人口
行政長官
竟陵太守(311年—424年)
- 杜曾,新野人,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年)受胡亢之命假,後殺胡亢自領。[6]
- 李陽,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到咸康五年(339年)在任。[7]
- 鄧遐,晉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在任。[8]
- 羅崇,晉廢帝太和二年(367年)在任。[8]
- 桓石虔,小字鎮惡,譙國龍亢人,晉孝武帝時在任。[9]
- 桓石秀,譙國龍亢人,晉孝武帝時在任。[9]
- 郭銓,晉孝武帝時在任。[10]
- 劉邁,字伯群,彭城沛人,楚武悼帝永始二年(404年)伏誅。[11]
-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晉安帝義熙初除,未拜。[12]
- 趙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在任。[13]
- 魯軌,扶風郿人,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北奔北魏。[14]
- 劉粹,字道沖,沛郡蕭人,晉安帝義熙十一年(415年)到十二年(416年)在任。[15]
- 趙伯符,字潤遠,下邳僮人,宋武帝時在任。[16]
竟陵內史(424年—432年)
竟陵太守(501年—550年代)
國主
西晉竟陵國(307年—311年)
竟陵國(307年—311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王 | 司马楙 | 307年—311年 | 司马整子 |
南朝宋竟陵國(424年—432年)
竟陵國(424年—432年)/南譙國(432年—453年)/南郡國(453年—454年)丨食邑5000戶→10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王→南譙郡王→南郡王 | 劉義宣 | 424年—454年 | 宋武帝第六子 |
南朝宋竟陵國(453年—459年)
廣陵國(443年—449年)/隋國(449年—453年)/竟陵國(453年—459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廣陵郡王→隋郡王→竟陵郡王 | 劉誕 | 443年—459年 | 宋文帝第六子 |
南朝宋竟陵國(477年—479年)
竟陵國(477年—479年) | |||||
以迎立順帝之功封,食邑5000戶→8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開國公 | 蕭道成 | 477年—479年 | ||
進封齊公 |
南朝齊竟陵國(482年—499年)
竟陵國(482年—499年)/巴陵國(49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竟陵郡王 | 文宣王 | 蕭子良 | 482年—494年 | 齊武帝第二子 |
2 | 竟陵郡王→巴陵郡王 | 蕭昭冑 | ?—501年 | 蕭子良子 |
南朝齊宣城國(500年—501年)
宣城國(500年—501年) | |||||
以宣城、南琅邪、南東海、東陽、臨海、新安、尋陽、南郡、竟陵、宜都十郡為國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宣城王 | 蕭寶融 | 500年—501年 | 齊明帝第八子 | |
即皇帝位,國除 |
參考文獻
- 《周書 卷二 帝紀第二》
- 《陳書 卷三 本紀第三》
-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舊唐書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 《晉書 卷一百 列傳第七十》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
- 《晉書 卷八 帝紀第八》
- 《晉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晉書 卷一百十三 載記第十三》
- 《晉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 《晉書 卷九 帝紀第九》
-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 《宋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
- 《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
- 《宋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
- 《梁書 卷一 本纪第一》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
- 《梁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九》
- 《周書 卷二 帝紀第二》
-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 《舊唐書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