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

章學誠

清代學者象傳》之章学诚像


大清國子監典籍
籍貫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章文斅
字號 字實齋,號少巖
出生 乾隆三年(1738年)
逝世 嘉慶六年(1801年)
出身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進士出身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清代史學家、思想家。字實齋,號少巖,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生平

章镳是乾隆七年(1742年)進士,官湖北应城知县。學誠幼資椎魯,體弱多病,日僅誦百餘言,好深思,隆冬盛夏读书常至午夜不倦。十四歲,随父至湖北,二十歲以後學業大進,好读史部之书。然而科舉不順,曾七應鄉試[1],乾隆三十年,第三次鄉試落榜,拜翰林院編修朱筠為師,朱筠告以“科举非君所长,不能学亦不足学”,筠藏书甚丰,得以纵览群籍。又得與邵晉涵周永年任大椿洪亮吉汪輝祖黃景仁等交遊。乾隆三十九年第六次應浙江鄉試落第。[2]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永清县志》,是年秋天鄉試中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進士。乾隆四十六年,至河南谋事,归途遇盗,携带所撰文稿荡然无存,日後寫作必存副稿。曾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经周震荣介绍,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府,協助編纂《續資治通鑒》等書,畢沅待之甚厚。五十五年,毕沅再邀为《湖北通志》总纂。嘉庆五年(1800年),贫病交迫,双目失明。次年十一月卒。[3]葬山阴芳坞。

著作

章學誠一生精力都用于講學、著述和編修方志。所著《文史通義》,與劉知幾的《史通》幷稱史學理論名著。曾編纂《史籍考》,擬盡收古今史部書叙目凡例,總目達三百二十五卷,但書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傳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通志》,現存遺稿數十篇。

章学诚晚年于绍兴所居之滃云山房

章學誠一生頗自負,不與劉知幾並稱,他说:“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又在家書中說:“吾於史學,蓋有天授。自信發凡起例,多為後世開山。而人乃擬吾於劉知幾。”[4]他主張“學為實事,而非為空言”,其見解“頗乖人好惡”,[5]生前沒沒無聞,窮困潦倒。一直到死後,名字被人誤寫為“張學誠”,[6]或“章石齋”。[7]1920年,胡適受了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出版的《章實齋先生年譜》的刺激,兩年後以後出版了一本《章實齋先生年譜》,他表示︰“最可使我們慚愧的,是第一次作《章學誠年譜》的乃是一位外國學者。”

章學誠提出“道(理) 寓于器(事物)”命題,認爲“道”是客觀事物之規律,“求道”應根據對事物的實際考察。所提出“六經皆史”之說[8],主張治經以考證史料和發揮義理相結合,將治經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脫舊經學傳統束縛學術趨向。論文注重內容,反對擬古和形式的傾向,批判了當時桐城派的流弊。其學說至清末始爲人重視。1922年有《章氏遺書》刊行。仓修良称章为“浙东学派”的“殿军”[9]

章学诚相貌不佳,[10]臉上有斑點、耳背,多少有點自卑,使得他的言論極具攻擊性。例如汪中曾批评礼教对女性的约束,章学诚便说汪氏“黑白不分”。章学诚還批評袁枚“好色”,專收女弟子。[11]

評價

  •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稱:“學誠不屑屑于考證之學,與正統派異。書中創見類此者不可悉數,實為晚清學者開拓心胸,非直史家之杰而已。”
  • 钱基博對章學誠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学。
  • 錢穆在《中國史學名著》表揚章氏:“他不站在史學立場來講史學,而是站在整個的學術史立場來講史學,這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也等於章實齋講文學,他也並不是站在文學立場來講文學,而是站在一個更大的學術立場來講文學。這是章實齋之眼光卓特處。”
  • 余英時認為:“劉知幾決非章實齋之比。《史通》所能及的問題,始終未能邁出撰史體裁的範疇。”

注釋

  1.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
  2. 日人內藤湖南的〈章實齋先生年譜〉根據〈金地山印譜序〉,定章學誠於乾隆三十九年應浙江鄉試。胡適1922年版《章實齋先生年譜》無此條
  3. 汪辉祖《梦痕录余》嘉庆六年(1801年)条记载:“闻章实斋十一月卒。”
  4. 《章氏遺書》家書二
  5. 章學誠〈上錢辛楣宮詹書〉
  6. 錢林《文獻徵存錄》
  7. 焦里堂:《讀書三十二贊》
  8. 钱穆考证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论首见於《报孙渊如书》。根据钱锺书《谈艺录》的考证,章并非第一位提出“六经皆史”的人,王通、陆龟蒙、刘恕、王应麟、胡应麟、王守仁、王世贞、顾炎武诸人都提過相關論點。詳見仓修良的《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第101-103页。
  9. 仓修良:《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第五章
  10. 曾燠〈贈章實齋國博詩〉云:“君貌頗不揚,往往遭俗弄。”,见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
  11. 章學誠《丁己劄記》:“近有無恥妄人,以風流自命,蠱惑士女,大率以優伶雜劇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門大家閨閣多為所誘,徵詩刻稿,標榜聲名,無復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閨娃……而為邪人播弄。”

參考書目

  •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香港:龍門書店,1976,增訂版台北東大,1996)。
  • 山口久和著,王標譯:《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証學批判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David S. Nivision著,楊立華譯:《章學誠的生平及其思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 吳震:〈章學誠是“近代”意義上的“學者”嗎──評山口久和《章學誠的知識論》〉。
  • 范慰曾:《章實齋年譜》
  • 吳天任:1979年,《章實齋的史學》,臺北:商務印書館。
  • 杜維運:1991年,《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東大圖書。
  • 逯耀東:1996年,〈《史記》列傳及其與本紀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期。
  • 楊志遠:1995年,〈章學誠的史論及其影響〉,《吳鳳學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