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

汪中1745年-1794年),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清代学者,江苏扬州人。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汪中像

生平

七岁丧父,家贫,由其母邹維貞授《小学》、《四书》。十四歲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无书不读是汪中”,工駢文,特出於當世,二十七歲時作《哀鹽船文》,描寫揚州江面鹽船失火,為杭世駿所歎賞,評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

汪中早年家貧,營養失調,[1]又過於一生操勞,以致於聞更鼓雞犬聲,心跳加速,夜不成寐。[2]自称与劉孝標有四同五异,[3]一生“未嘗有生人之樂”。他为冯廷丞作碑铭時,一再稱自己“恐朝露有期”、“衰疾余生”。汪中侍母至孝,其妻孙氏,工诗,[4]惜不為婆婆所喜,最後汪氏出妻,招致不少指责。[5]汪中尝言,“平生有三憾:一憾造物生人必饮食而始生,生不百年而即死;一憾生无两翼可飞踏九霄,足不四蹄可徒走千里;一憾古人但著述流传,不能以精灵晤对”。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为拔贡生,历为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管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晚年,为盐政全德鑑别書畫,聊保生计。[6]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積勞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的治學觀點主要受顧炎武影響,除治經的考證方法外,特強調其學須用之於改善社會之弊上。[7]例如,汪中提議造「貞苦堂」來撫養寡婦[8]又如汪中幼年喪父,全賴母親撫育,或因此經歷而批判方苞的「婦人無主」之見。[9]汪中研究墨子,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著有《述學》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10]王引之《汪中行狀》總評說:“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汪中的骈文多取材现实,情感發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艶,是為淸代駢文之冠冕。[11]

軼事

  • 汪中恃才傲物,就讀安定书院時期,每有山长新至,就拿出書本來刁難長官,“或不能对,即大笑出。”[12]蒋士铨孙志祖都曾遭受汪中的刁難,恨之入骨。[13]汪中屡次批评章学诚,故章氏称汪中“聪明有余,识力不足”,甚至说他“恬不知耻”。[14]
  • 汪中“生平多諧謔,淩轢時輩,人以故短之”,[15]曾戲稱:“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有人问他“通者”哪三人?“不通者”又是哪三人?他说:“通者是我自己和王念孙刘台拱三人;不通者是程晋芳任大椿顾九苞三人。”[16][17]有人勸他少罵人,他说自己骂的都是有本事之人,像方苞袁枚这种人,他还懒得骂。[18]
  • 汪中有一次与洪亮吉在船上论学,争辩汉學宋學,其辯才不及亮吉,竟惱羞成怒,将洪推下江去,幸被舟船救起。[19]

注釋

  1. 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复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于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述学”补遗〈先母鄒孺人靈表〉)
  2. 江藩说他“以劳心故,病怔忡,闻更鼓鸡犬声,心怦怦动,夜不成寐”。又记他的话说:“近日患怔忡,一构思则君火动而头目晕眩矣。”(“汉学师承记”卷七“汪中传”)
  3. 《述学.自序》:“少年丧父同,婚姻不幸同,生少欢愉同,疾病缠身同。”
  4. 阮元《广陵诗事》:“汪容甫明经中,元配孙氏,工诗。有句云:‘人意好如秋后叶,一回相见一回疏。’有才如此,岂有越礼自弃通门,委如落叶。且既出后,不闻再蘸,包氏世臣犹及见之。”
  5. 凌廷堪《汪容甫墓志铭》:“初娶孙氏,不相能,援古礼出之。”汪中之子汪喜孙在其《孤儿篇·汪氏母行记》記載:“先君容甫先生初娶孙,好诗,不事家生计。邹太宜人独事井爨,有二姑相助为理。于归后,弗能同亲操作,遂归老母氏之党。”《清稗类钞》著述类,“儒林外史”条,记载王容甫出妻孙氏事。其妻工吟咏,尝有句云:“人意好如秋后叶,一回相见一回疏。”汪中极不喜。一日晨出,忽潜回房,妻方梳头,中出其不意,自其后抱之。孙氏骇,问:“是何人敢尔相戏?”中遽怒,曰:“岂尚有他人敢如此乎?”故出之,为时论所薄。
  6.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云:“君生七歲而孤,家夙貧,母鄒緝屨以繼饔飧。力不能就外傅讀,母氏授以小學、四子書。……君一生坎軻不遇,至晚年,有鹺使全德耳其名,延君鑑別書畫,為君謀生計,藉此稍能自給。”(見《國朝漢學師承記》,頁 112─114。)
  7. 《述學‧卷六別錄‧與巡撫畢侍郎書》,“中少日問學,實私淑顧寧人處士,故嘗推六經之旨以合於世用,及為考古之學,惟實事求是,不尚墨守。”
  8. 汪中云:“造屋一區,為百間,間各戶,使居之,命之為貞苦堂。外為門,有守門者,門左為塾,凡其兄弟親戚之男子來省者,待於其所,以其名族召之,則出見之。非是不得入。婦有姑若子女三人者,月給米一石,錢二百,終歲綿六斤,布五匹,其多少以為是差,任以女工絲枲之事,而酬其直。”(《述學‧卷六別錄‧與劍潭書》)
  9. 《述學‧卷一內篇‧婦人無主答問》,“僅按《春秋公羊文公二年傳》『虞主用桑,檀弓虞而立尸。』《士虞禮》記:『男,男尸。女,女尸。』虞卒哭祔練祥禫,皆男女別尸,別尸則別主。虞卒哭祔,婦人既有主矣。”
  10. 2005年广陵书社出版、田汉云点校的《新编汪中集》,收录《经义知新记》、《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国语校文》、《国语校讹》、《大戴礼记正误》、《旧学蓄疑》、《广陵通典》、《文集》、《诗集》等著作,另外收录杂著《策略謏闻》和《文宗阁杂记》。
  11. 章太炎推许他的骈文,说:“今人为俪语者,以汪容甫为善。彼其修辞安雅,则异于唐;持论精审,则异于汉;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则异于宋以后之制科策论”(《菿汉微言》)梁启超甚至认为,“清代自夸其骈文,其实极工者仅一汪中”。(《清代学术概论》)唐富龄著《明清文学史》(清代卷)以汪中为清代骈文第一。
  12. 洪亮吉《书友人汪中遗事》
  13. 洪亮吉《书友人汪中遗事》
  14. 章学诚《章氏遗书》、柴德庚《章实斋与汪容甫》
  15. 阮元:《淮海英靈集小傳》
  16. 洪亮吉《更生斋文集甲集》卷四《又书三友人遗事》:“(汪中)时侨居扬州,程吏部晋芳、兴化礼部大椿、顾明经九苞皆以读书该博有盛名。中众中语云:‘扬州一府,通者三人,不通者三人。’通者,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台拱与中是也。不通者即指吏部等。适有荐绅里居者,因盛服访中,兼乞针砭。中大言曰:‘汝不在不通之列。’其人喜过望。中徐曰:‘汝再读三十年书,可以望不通矣。’”
  17.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汪中说:“扬州地区,文章通的有三人,高邮王念孙,宝应刘台拱和我,不通的也有三人……”
  18. 凌廷堪《汪容甫墓志铭》:“吾所罵者,皆非不知古今者,惟恐莠亂苗爾;若方苞、袁枚輩,豈屑屑罵之哉。”
  19. 况周颐:《眉庐丛话》

參考書目

  • 焦循《雕菰集》卷二十一有《亡友汪晋蕃传》
  • 汪喜孫:《容甫先生年譜》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汪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