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寇克蘭

高登·史丹利·「米奇」·寇克蘭英語:, 1903年4月6日-1962年6月28日),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捕手及總教練,[1]大聯盟生涯共效力過運動家和老虎隊。他被認為是大聯盟名人堂選手內最傑出的捕手。[2][3][4]

米奇·寇克蘭
Mickey Cochrane
捕手/總教練
出生: (1903-04-06)1903年4月6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橋水
逝世: 1962年6月28日(1962歲-06歲-28)(59歲)
 美國伊利諾州森林湖
打擊: 投球:
美國職棒大聯盟首秀
1925年4月14日,代表費城運動家
最終美國職棒大聯盟出场
1937年5月25日,代表底特律老虎
美國職棒大聯盟成績
打擊率.320
全壘打119
打點832
球队
球員時期

教練時期

生涯成就与獲獎紀錄
美國棒球名人堂成员
★ ★ ★ 棒球名人堂 ★ ★ ★
入选1947年
得票79.5% (第五輪)

1937年,寇克蘭因為一顆觸身球擊中頭部,差點使他喪命,最後提前結束棒球生涯。1962年因癌症逝世,1999年,The Sporting News將它評選為百大傑出棒球員第65名。

職業生涯

費城運動家

1924年,寇克蘭加入運動家隊的小聯盟。隔年,年僅22歲的寇克蘭登上大聯盟。[1]總教練Connie Mack甚至直接將他取代原捕手Cy Perkins的位置。[5]該年球季,他的打擊率3成31,上壘率3成97,運動家戰績以美聯第二坐收。

1928年,他拿下美聯的MVP。該年他打擊率2成93,10轟58分打點。[2][6]1929年到1931年,運動家隊拿下美聯3連霸,並在1929與1930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不過在1931年世界大賽,紅雀隊的Pepper Martin總共出現8次盜壘成功,最後運動家輸掉世界大賽,使得當時身為捕手的寇克蘭多少也受到球迷的一些詬病與指責。[7][8]

底特律老虎

1934年,總教練Connie Mack決定重建運動家隊。冠軍班底的Max Bishop、Rube Walberg和雷夫提·葛洛夫都被交易至紅襪,而寇克蘭也逃不過轉隊的命運,他被交易至老虎隊。[9]當時老虎隊是一支沒太多競爭力的球隊,他們自從1923年後戰績就沒有超過第3名。寇克蘭在加入球隊後也同時成為老虎隊的總教練。

這支球隊有了寇克蘭的加入後,1934年就拿下睽違25年的美聯冠軍。[10][11][12]寇克蘭也在該年拿下生涯第2次的美聯MVP,[10][13]不過球隊最後在世界大賽不敵紅雀隊。寇克蘭也是一名很會調度球員的總教練,[14]他優異的領導能力使得老虎隊在1935年再拿下美聯冠軍。[15]老虎隊在世界大賽也以4比2擊敗小熊隊,拿下隊史首座世界大賽冠軍,很多人都非常看好寇克蘭的未來。[16]不過在1936年,寇克蘭罹患了神經失調,使得他表現下滑。[10]

1937年5月25日,寇克蘭在面對洋基隊的比賽時被投手Bump Hadley的觸身球擊中頭部。這顆觸身球幾乎使他喪命,他住院7天才康復。儘管當時大聯盟已經研發出打者專用的打擊頭盔,不過當時大聯盟並沒有任何球員使用打擊頭盔。[17]在醫生告知無法再繼續打棒球的情況下,寇克蘭宣布退休。[12]

退休後,寇克蘭仍繼續於老虎隊執教,不過似乎是退休的決定使他喪失了對棒球的熱情,他的調度不再像以前一樣靈活,球隊戰績也再度走下坡。1938年季中,他的總教練一職遭到撤換。總計他執教生涯348勝250敗。[18]而他生涯3成20的打擊率也是捕手史上最高。[19]

晚年

退休後,寇克蘭還是有在二戰時加入美軍服役。1947年,他成為繼Buck Ewing和Roger Bresnahan後,第三位入選名人堂的捕手。[20]運動家隊並沒有將他的2號球衣正式退休,而是將他入選費城棒球名人牆。[21]老虎隊也沒有將他的3號球衣正式退休,而是將他的名字紀念下來。

1962年,寇克蘭因淋巴癌於森林湖去世,享年59歲。1999年,The Sporting News將他評選為百大傑出棒球員第65名。[22][23]

參考資料

  1.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2. Bevis, Charlie. . Society for American Baseball Research. [13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0).
  3. . Baseball-almanac.com. [2010-11-23].
  4. . Baseballhall.org. [201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5. . The Southeast Missourian. 20 August 1925: 9 [30 March 2011].
  6.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5).
  7. Bevis, Charlie. . Books.Google.com. 1998 [30 March 2011]. ISBN 9780786405169.
  8. . Rochester Evening Journal. Associated Press. 3 October 1934: 3 [5 April 2011].
  9. Ferkovich, Scott. A Look Back at When Babe Ruth Nearly Became the Detroit Tigers’ Player-Manager. Seamheads.com, 2014-07-14.
  10.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11. . Books.google.com. 2001-05-01 [2010-11-23]. ISBN 9781582613659.
  12.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13. Loomis, Tom. . Toledo Blade. May 13, 1987: 26 [February 3,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30).
  14.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15. . St. Petersburg Times. November 14, 1935 [August 5, 2013].
  16. . Popular Mechanics. July 1937, 68 (3): 390 [23 September 2015].
  17. . Baseball-Reference.com. [2010-11-23].
  18. . Members.tripod.com. [2010-11-23].
  19. . Members.tripod.com. [2010-11-23].
  20. . Mlb.mlb.com. [2010-11-23].
  21. . Archive.sportingnews.com. [201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22. . Mlb.mlb.com. [201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9).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米奇·寇克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