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GBT人物列表

美國LGBT的人物列表。

歐洲裔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珍·亞當斯(Jane Addams) 1860–1935 美國英國裔學者 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倡和平主義女性參政權,美國首位女性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
雷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 美國猶太音樂家 擔任樂團編曲、指揮和演奏鋼琴,長期擔任纽约爱乐指揮,代表作《西城故事》《老實人》等[2]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1924–2004 美國演員 與英國演員勞倫斯·奧立佛等男性有段曖昧關係[3][4]
威廉·柏洛茲(William Burroughs) 1914–1997 美國小說家 美国 Beat 作家(Naked Lunch, Junky)[5]
保羅·凱德馬斯Paul Cadmus 1904–1999 美國畫家 [6]
楚門·柯波帝(Truman Capote) 1924–1984 美國小說家、編劇 東尼獎獲獎者[7]
范·克莱本(Van Cliburn) 1934–2013 美國音樂家 著名鋼琴演奏家[8]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1920–1966 美國演員 [9]
喬治·丘克(George Cukor) 1899–1983 美國導演 [9]
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 1931–1955 美國演員 [9][10]
邁爾康·富比士(Malcolm Forbes) 1917–1990 美國企業家 富比士雜誌創辦者[9]
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 1905–1990 美國演員 [11]
法利·葛倫格(Farley Granger) 1925–2011 美國演員 1940至50年代好萊塢演員[12]
理查·哈里伯頓Richard Halliburton 1900–1939 美國冒險家 [6]
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 1925–1985 美國演員、帕斯堤 [9]
塔亨特Tab Hunter 1931–2018 美國演員 [13]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Christopher Isherwood) 1904–1986 美國小說家 [6]
菲力普·強生(Philip Johnson) 1906–2005 美國建築師 [14]
阿爾弗雷德·金賽(Alfred Kinsey) 1894–1956 美國學者 美國生物學家,以人類性學研究《金賽報告》聞名[15]
J·C·萊安克德J.C. Leyendecker 1874–1951 美國插畫家 [16]
克文·馬修Kerwin Mathews 1926–2007 美國演員 [17]
吉安·卡洛·梅諾蒂(Gian Carlo Menotti) 1911–2007 美國音樂家 和美國音樂家塞缪尔·巴伯為情感和事業夥伴[18]
哈維·米爾克(Harvey Bernard Milk) 1930–1978 美國政治人物 美國首位出櫃的政治人物[9]
喬治·奎特斯George Quaintance 1902–1957 美國畫家、攝影師 男同志情色藝術家的先驅[19]
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 1928– 加拿大裔美國魔術師 本名Randall James Hamilton Zwinge,科學懷疑論者[20]
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 1918–1998 美國導演、舞蹈指導 代表作《西城故事[21]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 1928–2012 美國作家、插畫家 多次獲得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獎凱迪克獎,代表作《野獸國[22]
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 1930– 美國音樂家、作詞人 音樂劇作詞作曲家[23]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 美國作家、評論家 [24]
戈爾·維達爾(Gore Vidal) 1925–2012 美國小說家、編劇 [9]
湯姆·沃德維爾Tom Waddell 1937–1987 美國運動員、社運人士、帕斯堤 [9]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 美國導演、畫家 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9]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 美國編劇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代表作《欲望号街车》《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等[25]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 美國詩人、作家 [6]
厄爾·懷爾德Earl Wild 1915–2010 美國音樂家 鋼琴[26]
雅各·阿貝爾鮑姆(Jacob Appelbaum) 1978– 美國資訊工程師 美國資訊安全專家,Tor的開發者之一[27]
艾倫·波爾(Alan Ball) 1957– 美國編劇 代表作美國心玫瑰情六呎風雲真愛如血等,黎巴嫩演員彼得·馬克迪斯為一起工作的親密夥伴[28]
蘭斯·貝斯(Lance Bass) 1979– 美國歌手、演員 超級男孩成員,聲職男低音,走紅歌壇後轉往電影界發展,和演員Michael Turchin結婚[29]
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uth Bertozzi) 1966– 美國學者 美國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研究興趣是生物正交化學領域的糖生物學[30]
麥特·波莫(Matt Bomer) 1977– 美國演員 因主演美國電視影集《雅痞神探》而成名[31]
約翰·波斯威爾John Boswell 1947–1994 美國學者、帕斯堤 耶魯大學歷史教授,研究議題為基督信仰和同性愛[32]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1956– 美國學者 後結構主義學者,其研究領域有女性主義、酷兒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倫理學[33]
查理·卡維爾(Charlie Carver) 1988– 美國演員 在《慾望師奶》飾演Porter Scavo,《少狼》中飾演Ethan[34]
加雷特·克萊頓(Garrett Clayton) 1991– 美國演員、歌手 [35]
克里斯·柯爾弗(Chris Colfer) 1990– 美國演員、歌手 [36]
提姆·庫克(Tim Cook) 1960– 美國企業家 蘋果公司執行長[37]
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 1967– 美國記者、主播 [38]
布兰特·科里根(Brent Corrigan) 1986– 美國GV男優、演員 本名Sean Paul Lockhart[39]
卡森·克蘭Cason Crane 1992– 美國運動員 登山运动好手,首位公開身份且登上珠穆朗瑪峰各洲最高峰的同志[40]
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 1952– 美國小說家 [41]
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 1958– 美國主持人、喜劇演員 和澳洲演員波蒂亞·德·羅西在2008年結婚[42]
梅莉莎·埃瑟里奇(Melissa Etheridge) 1961– 美國歌手、吉他手 為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創作歌曲《I Need To Wake Up》獲200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43]
湯姆·福特(Tom Ford) 1961– 美國服裝設計師 [44]
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 1962– 美國演員、導演 [45]
傑西·泰勒·弗格森(Jesse Ferguson) 1975– 美國演員 在情境喜劇摩登家庭飾演Mitchell Pritchett而成名,2013年和律師Justin Mikita結婚[46]
大衛·葛芬(David Geffen) 1943– 美國企業家、監製 [9]
史蒂芬·格蘭Steve Grand 1990– 美國歌手 [47]
尼爾·派崔克·哈里斯(Neil Patrick Harris) 1973– 美國演員、歌手 [48]
蘭迪·哈里Randy Harrison 1977– 美國演員 電視連續劇'Queer as Folk'中飾演Justin Taylor[49]
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 1983– 美國企業家 社交網站Facebook的共同創辦人與現任發言人,和蕭恩·埃爾德里奇結婚[50][51][52]
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 1963– 美國猶太裔服裝設計師 [53]
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 1975– 美國演員 [54]
傑伊·凱斯林(Jay Keasling) 1964– 美國學者 化學工程生物工程教授,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合成生物學代謝工程學領域的權威之一[55]
比莉·簡·金(Billie Jean King) 1943– 美國運動員 [9]
大衛·寇培David Kopay 1942– 美國運動員 [9]
亞當·蘭伯特(Adam Lambert) 1982– 美國歌手 [6]
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 1949– 美國猶太裔攝影師 [56]
珍·林奇(Jane Lynch) 1960– 美國演員、歌手 歡樂合唱團》飾演蘇·西爾維斯特,並以此角色獲得艾美獎金球獎肯定[57]
·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 1946–1989 美國攝影師、帕斯堤 [9]
溫特沃斯·米勒(Wentworth Earl Miller III) 1972– 美國演員 因在電視劇《越獄風雲》飾演麥可·斯科菲爾德而聲名鵲[58]
辛西雅·尼克森(Cynthia Nixon) 1966– 美國演員 東尼獎艾美獎,在HBO知名影集《慾望城市》飾演米蘭達·霍布斯而著名[59]
(Ellen Page) 1987– 美國演員 曾出演「鴻運當頭」、「全面啟動」[60]
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 1973– 美國演員 [61]
杜羅·培理(Troy Perry) 1940– 美國牧師 大都會社區教會創立者[62]
扎克瑞·昆圖(Zachary Quinto) 1977– 美國演員 [63]
莎莉·萊德(Sally Ride) 1951–2012 美國太空人、學者 物理學家,人類史上第三位女性宇航員[64]
湯瑪斯·Thomas Roberts 1972– 美國主播、記者 MSNBC新聞主播,曾在CNNNBC新聞工作過[65]
布莱恩·J·史密斯(Brian Jacob Smith) 1981– 美國演員 星際之門:宇宙》和《超感八人組》中出演主要角色[66]
納特·西爾弗(Nate Silver) 1978– 美國學者、記者 美國統計學家,專長是分析棒球以及選舉數據,著有《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67]
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 1965– 美國導演 代表作為《X戰警》系列[68]
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 1990– 美國演員 近期著名的代表作品為《暮光之城:無懼的愛》系列電影,她所飾演的女主角貝拉·史旺因而廣為人知[69]
傑夫·史崔克Jeff Stryker 1964– 美國GV男優 本名Charles Casper Peyton[70]
安得魯·蘇利文Andrew Sullivan 1963– 美國作家、編輯、帕斯堤 [71][72]
彼得·泰爾(Peter Thiel) 1967– 美國企業家 [73]
葛斯·范·桑(Gus Green Van Sant, Jr.) 1952– 美國導演、編劇 代表作《心靈捕手》《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等 [9]
洛福斯·温莱特(Rufus Wainwright) 1973– 加拿大裔美國歌手 [74]
強尼·威爾Johnny Weir 1984– 美國運動員 花式滑冰運動員,在全美錦標賽、世界錦標賽和冬季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75]
约翰·巴洛曼(John Barrowman) 1967– 蘇格蘭裔美國歌手、演員 飾演《超時空博士》《火炬木小组》的傑克·夏尼斯隊長為人所知,和建築師Scott Gill結婚[76]
艾倫·康明(Alan Cumming) 1965– 蘇格蘭裔美國演員 [77]
格雷格·勃蘭蒂Greg Berlanti 1972– 義大利裔美國編劇、監製 代表作戀愛時代綠箭俠閃電俠明日傳奇等等,和美國足球員選手羅比·羅傑士交往[78]
女神卡卡() 1986– 義大利裔美國歌手 本名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79]
迪米特里斯·米特羅普洛斯(D. Mitropoulos) 1896–1960 希臘裔美國音樂家 [80]
弗朗西斯柯·斯洛烏洛Francesco Scavullo 1921–2004 義大利裔美國攝影師 時裝攝影[81]
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Łempicka) 1898–1980 波蘭裔美國畫家 [82]
麥可·盧卡斯(Michael Lucas 1972– 俄羅斯裔美國猶太GV男優 [83]
瑪蒂娜·娜拉提洛娃(Martina Navrátilová) 1956– 捷克裔美國運動員 網球[9]

原住民

美國原住民LGBT列表。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格雷格·洛加尼斯(Gregory Louganis) 1960– 薩摩亞族,美國跳水運動員、帕斯堤 薩摩亞/瑞典人的混血後裔,為希臘人父母收養[84]
艾塞拉·特亞洛Esera Tuaolo 1968– 夏威夷族,美國運動員 NFL橄欖球選手,退休後出有自傳《Alone in the Trenches: My Life as a Gay Man in the NFL》[85]
寶拉·岡恩·艾倫Paula Gunn Allen 1939–2008 黎巴嫩裔美國作家 代表作《The Woman Who Owned the Shadows》,反映多族裔身份的掙扎和雙靈認同[86]
米契·柯林Mitch Cullin 1968– 蘇格蘭裔美國小說家 代表作《心靈詭計》《Tideland》等,和美籍臺灣藝術家Peter I. Chang為一起工作的親密夥伴[87]
夏恩·傑克遜(Cheyenne Jackson) 1975– 美國演員、歌手 活躍百老匯好萊塢演出《歡樂合唱團》等劇[88]
·羅森伯格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美國德裔藝術家 普普藝術大師,以繪畫與立體物件的結合技法聞名,與畫家賈斯培·瓊斯以及塞·敦普利交往過[89]
雪爾登·雷莫Sheldon Raymore 1979– 美國服裝設計師 雙靈組織NorthEast Two-Spirit Society的領導者, 原住民雙靈舞蹈Rainbow Crow的發起人[90]
菲利佩·羅斯Felipé Rose 1954– 西班牙裔美國歌手 靈性之名為迅箭(Swift Arrow),迪斯可樂團村民的創始人之一,角色為原住民頭目[91]

非洲裔

拉丁裔

拉丁裔美国人LGBT列表。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理查·布朗柯Richard Blanco 1968– 古巴裔美國詩人、土木工程師 獲選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朗讀詩作《One Today》,為擔任該職責最年輕的詩人[92]
豪爾赫·博列特(Jorge Bolet) 1914–1990 古巴裔美國音樂家、帕斯堤 號稱浪漫樂派鋼琴演奏家最後代表,其演奏結合抒情與狂想,特別以彈奏李斯特的曲子而聞名[8][93]
奧蘭多·克魯茲Orlando Cruz 1981– 波多黎各裔美國運動員 世界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職業拳擊手,曾代表波多黎各參加2000年雪梨奧運會[75]
瑞奇·馬丁(Ricky Martin) 1971– 波多黎各裔美國歌手、演員 拉美流行樂重要人物,代表曲《生命之杯》《瘋狂人生》,目前和瑞典庫德族畫家Jwan Yosef交往[94]
蜜雪兒·羅德里奎茲(Michelle Rodriguez) 1978– 波多黎各裔美國演員 母親來自多明尼加,以飾演堅強的女性角色而出名[95]
潔西卡·阿吉拉爾Jessica Aguilar 1982– 墨西哥裔美國運動員 綜合格鬥武術家,擅長武術為巴西柔道終極格鬥錦標賽參加者,被評為女性最輕量級第一[96]
海梅·巴以利(Jaime Bayly) 1965– 秘魯裔美國作家、主持人 代表作《昨天的事我已不記得了》《請你不要告訴任何人》等,主持節目表現獲艾美獎肯定[97]
菲力克斯·岡薩雷茲托瑞斯Félix González 1957–1996 古巴裔美國畫家、帕斯堤 極簡主義,以雕塑和裝置藝術聞名,其創作將政治評論融入到各種媒介,展現出概念藝術的風格[98]
卡洛斯·梅利亞Carlos Melia 1974– 阿根廷裔美國旅遊業 Mr Gay 2008代表人,並贏得International Mr Gay Competition成為當年同志情人代表[99]
雷蒙·諾瑞洛Ramon Novarro 1899–1968 墨西哥裔美國演員 本名Jose Ramón Gil Samaniego,米高梅捧為「拉丁情人」,繼魯道夫·瓦倫蒂諾之後的性感男人[100]
理查·布朗柯Richard Blanco 1968– 古巴裔美國詩人、土木工程師 獲選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朗讀詩作《One Today》,為擔任該職責最年輕的詩人[101]
豪爾赫·博列特(Jorge Bolet) 1914–1990 古巴裔美國音樂家、帕斯堤 號稱浪漫樂派鋼琴演奏家最後代表,其演奏結合抒情與狂想,特別以彈奏李斯特的曲子而聞名[8][93]
奧蘭多·克魯茲Orlando Cruz 1981– 波多黎各裔美國運動員 世界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職業拳擊手,曾代表波多黎各參加2000年雪梨奧運會[75]
瑞奇·馬丁(Ricky Martin) 1971– 波多黎各裔美國歌手、演員 拉美流行樂重要人物,代表曲《生命之杯》《瘋狂人生》,目前和瑞典庫德族畫家Jwan Yosef交往[102]
蜜雪兒·羅德里奎茲(Michelle Rodriguez) 1978– 波多黎各裔美國演員 母親來自多明尼加,以飾演堅強的女性角色而出名[103]

亞裔

亞裔美國人LGBT列表。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諾爾·亞魯米特Noel Alumit 1970– 菲律賓裔美國小說家、部落客 代表作《Letters to Montgomery Clift》,曾為Out雜誌評選為2002年百大同志人物[104]
伊黛·阿德南Etel Adnan 1925– 黎巴嫩裔美國詩人、藝術家 代表作《Sitt Marie Rose》為戰爭文學中的經典,其藝術作品為收藏家及博物館收藏[105]
費拉斯·阿爾蓋斯(Ferras Alqaisi) 1982– 約旦裔美國歌手 代表作美國偶像 (第七季)第七季淘汰曲《Hollywood's Not America》[106]
約翰·吉丁John Gidding 1977– 土耳其裔美國,建築師、模特 多次上榜各大雜誌性感男人名單,曾為ArmaniGUCCI走秀,2013年和舞者Damian Smith結婚[107]

日裔

日裔美國人LGBT列表。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葛瑞格·荒木(Gregg Araki) 1959– 日裔美國,導演、監製 電影題材以同性情愛為主,新酷兒電影浪潮中重要人物,代表作《入侵潛意識:迷幻異域[108]
吉野賢治Kenji Yoshino 1969– 日裔美國,學者 法律學者,專長為人權法、反歧視法、法律與文學等,著有同志人權法學書《Covering[109]
清水珍妮Jenny Shimizu 1967– 日裔美國,模特、演員 Calvin Klein香水廣告模特,帶有似男又女的中性氣質,曾和電影演員安潔莉娜·裘莉有段情緣[110]
乔治·武井(George Takei) 1937– 日裔美國演員、社運人士 本名武井穂郷,因飾演《星艦迷航記》的舵手苏鲁光而聞名,曾因珍珠港事变遭美國政府囚禁[111]

華裔

华裔美国人LGBT列表。

姓名 生平 身份 說明
謝耀(Chay Yew) 1965– 新加坡裔美國編劇家 其劇作關注恐同、種族歧視和出版審查等議題,力圖在作品中破除刻板印象和激發對話[112]
曾奕田(Arthur Dong) 1953– 華裔美國導演 作品關注華裔與同志,代表作《憤怒出動'69》《殺人有理》《走出槍口》,與朱伯揚(Young Gee)結婚,領養一子[113]
羅達倫(Evan Low) 1983– 華裔美國政治人物 擔任過加州矽谷坎貝爾市長,現為加州眾議院民主黨議員,因公開反對八號提案而收到恐嚇郵件[114]
沈之鈞(Jeff Sheng) 1980– 臺灣裔美國攝影師、學者 父母來自台灣,代表作品《無懼》《不問,不說》等,為呈現軍人或運動員同志的攝影集[115]
黃榮亮(B. D. Wong) 1960– 華裔美國演員 主演《蝴蝶君》獲托尼獎最佳男主角,參與過《監獄風雲》《异度觉醒》《侏罗纪世界》等影劇的演出[116]
鄭伯昱(Barney Cheng) 1971– 臺灣裔美國,導演、演員 台北人,曾主演美國導演伍迪艾倫的喜劇電影「好萊塢終局」,2015年推出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同志電影滿月酒[117]

相關條目

  • 美國國會議員LGBT人物列表
  • 美國特命全權大使LGBT人物列表

參考資料

  1. Prono, Luca (February 25, 2004), Jane Addams 存檔,存档日期2006-09-04., glbtq.com. Retrieved January 2006.
  2. . [2015-06-12].
  3. . [2015-06-13].
  4. . [2015-06-13].
  5. Miles, Barry. William Burroughs: El Hombre Invisible, A Portrait, New York: Hyperion, 1992.
  6. 許佑生. . 台北: 開心陽光. 1996年12月. ISBN 957-99314-4-5 (中文(繁體)‎).
  7. Plimpton, George (1997) Truman Capote, In Which Various Friends, Enemies, Acquaintances, and Detractors Recall His Turbulent Career. Published by Nan A. Talese (imprint of Doubleday).
  8. . Washington blade. 2013-03-07 [2015-06-09].
  9. 許佑生. . 台北: 開心陽光. 1996年9月. ISBN 957-99314-3-7 (中文(繁體)‎).
  10. . [2015-06-14].
  11. http://andrejkoymasky.com/liv/fam/biog1/garb2.html 存檔,存档日期2008-08-30. Andrejkoymasky.com
  12. Include Me Out, pp. 66-71
  13. . GayStarNews.
  14. . [2008-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5). Retrieved Jan 2006
  15. Baumgardner, Jennifer.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8: 48. ISBN 9780374531089.
  16. .
  17. . Backlot.
  18. Scott Cantrell. . Dallas Morning News. 2005-07-10 [200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4).
  19. .
  20. . For Good Reason. 2010-03-21 [201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5).
  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22.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9-09.
  23. .
  24. . The Guardian (London). 2000-05-27 [2007-06-19].
  25. .
  26. .
  27. . [2013-06-28]. Like, for me, as an atheist, bisexual, Jew, I'm gonna go on, uh - oh and Emma Goldman is one of my great heroes and I really think that anarchism is a fantastic principle by which to fashion a utopian society even if we can't get there.
  28. Champagne, Christian, Gaywat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lanetout.com.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6.
  29. .
  30. Cassell, Heather. . Bay Area Reporter. 2007-02-22 [2015-10-24].
  31. . ETtoday. 2014-05-07 [2015-06-12].
  32. . [2015-07-11].
  33. Machalik, Regina (May 2001), Interview with Judith Butl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November 13, 2006.
  34. . Etoday. 2016-01-12.
  35. . Etoday.
  36. . [2015-06-13].
  37. Cook, Tim. .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14-10-30 [2014-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0) (英语).
  38. . The Daily Beast. [201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2).
  39. . [2015-07-07].
  40. .
  41. Judell, Brandon, Michael Cunningham on success and Nicole's no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lanetout.com.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06.
  42. The Michigan Daily News, DeGeneres talks about coming out experience 存檔,存档日期2000-02-01.. Retrieved January 18, 2007.
  43. . fridae. 2007-03-04.
  44. Rainbownetwork.com, (June 29, 2005), The Pink List 2005. Retrieved June 25, 2007.
  45. 茱蒂和新女友同居 鄰居是基諾 存檔,存档日期2009-01-26.
  46. . People. 2013-07-21.
  47. . [2015-06-14].
  48. . People. 2006-11-03 [200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3).
  49. The Post-Gay Gay Icon. NYMag.com. Retrieved on 2007-09-20.
  50. McGirt, Ellen. . Fast Company. 2009-04-01.
  51. Kim, Ryan James. . The Advocate. 2005-10-25: 44.
  52. . The Advocate.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4).
  53. Oxfield, Jesse, Idov, Michael. . 紐約雜誌. [2009-03-27].
  54. About:Lesbian Life-Angelina Jolie Retrieved Jan 2006
  55. Shukla, Shipra. (2009-03-02) LGBT Scientists Hear About Coming Out on the Job. Ucsf.edu. Retrieved on 2012-05-22.
  56. . [2015-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2).
  57. . Huffington Post.
  58. . [2015-06-22].
  59. . Advocate. 2012-01-30.
  60. . [2015-06-25].
  61. . 网易. 2010-09-09 [2012-02-06] (中文(简体)‎).
  62. . [2015-06-25].
  63. . [2015-06-25].
  64. . Business Insider. 2012-07-24 [2012-07-24].
  65. . [2015-07-06].
  66. . huffpost.
  67. .
  68. .
  69. . popbee. 2020-02-27.
  70. .
  71. . [2015-06-25].
  72. . [2015-06-25].
  73. .
  74. .
  75. . 自由時報. 2015-06-29 [2015-07-06].
  76. . [2015-06-12].
  77. . Advocate. 2015-03-30.
  78. .
  79. . [2015-06-14].
  80. Brett, Philip; Wood, Elizabeth. . Lesbian and Gay Music. Electronic Musicological Review. 2002年12月 [200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7).
  81. Vary, Adam B. . The Advocate. 2004-02-17 [200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5).
  82. .
  83. . The Advocate magazine. 2014-07-18.
  84. Greg Louganis, Eric Marcus著. . 台北: 開心陽光. 1997-04-01. ISBN 9579931402 (中文(繁體)‎).
  85. . [2015-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86. Tara Prince-Hughes. .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87. . [201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88. . Out. 2011-03-27 [2015-05-05].
  89. 郭昭蘭. (PDF). 現代美術學報.
  90. . Bay Area Reporter. 2014-01-30.
  91. Teja Anderson. . 2008-10-25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92. . [2015-06-10].
  93. Sophie Fuller; Lloyd Whitesell.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
  94. "Ricky Martin Gay Bombshell: 'I am a Fortunate Homosexual Man'", PopEater.com Staff, March 29, 2010
  95. .
  96. . [2015-06-11].
  97. . [2015-06-09].
  98. . [2015-06-10].
  99. . [2015-06-09].
  100. . [2015-06-10].
  101. . [2015-06-10].
  102. "Ricky Martin Gay Bombshell: 'I am a Fortunate Homosexual Man'", PopEater.com Staff, March 29, 2010
  103. .
  104. . http://www.noelalumit.com/.
  105. Lisa Suhair Majaj; Amal Amireh. . 2001. ISBN 0786410728.
  106. . Out. 2009-06-16.
  107. . sfgate. 2013-08-14 [2015-05-11].
  108. . [2015-06-05].
  109. . [2015-06-05].
  110. . 淡藍網. 2014-09-06 [2015-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111. Christopher Rudolph. . Huffington post. 2013-06-29 [2015-06-05].
  112.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113. . 世界日報. 2008-08-10 [2015-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3).
  114. . 中新網. 2009-12-10 [2015-04-28].
  115. . [201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0).
  116. . [2015-05-30].
  117. . 中央社. 2015-05-04 [2015-05-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