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賊 (臺灣政治)

老賊在台灣被用作稱呼不斷自我延任的民意代表,是貶稱,暗示這些民意代表缺乏合法性,通常是指歷經四十年未曾改選的所謂「萬年國會」。

原意

老賊起源於《论语·宪问[1]孔子指責原壤「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其後,這個語詞在古典小说相當常见,比如《三国演义》。只是对老年人的贬义称呼而已,同匹夫、村夫一个性质,孙权就骂曹操:“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字面的意思就是年老的賊人。

有關萬年國會的使用

由於1947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在國民黨政府的執政下,歷經四十年未曾改選,被黨外人士、民主派人士譏為萬年國會立委朱高正於是引用孔子罵人的「老賊」一詞來批評這些未經選舉而在位四十年的民意代表,於是「老賊」一詞被各界廣泛利用。

1990年,由於第一屆國大代表有意修憲擴權,引發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學生亦稱這些「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為“老賊”,並要求他們為了國家前途著想而集體請辭。最後他們的呼求得到了當時總統李登輝的接受,並推動修法,1991年底第一屆中央民代正式全數退職,使中華民國民主化邁向新的一頁。

新時代的老賊

現在民眾也常將已經年老、退休的昔日從政者,不死心仍不時活躍於政壇、企圖藉由剩餘影響力左右政局者,稱之為老賊。

参考文献

  1.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