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藻

胡中藻1712年-1755年),字翰選,號堅磨生,吏役胡大祉之子。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人[1]

生平

入仕之初

乾隆四年十月的官員履歷所載,胡中藻年二十九歲,即其最晚出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胡中藻為鄂爾泰門生,被视为“昌黎(韩愈)再世”,惟乾隆帝認為他文辭險怪,只有鄂爾泰獨加贊賞,令其肆無忌憚、悖慢譸張[2]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考中第三甲[3],五月三日被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歷俸三年六個月。因為乾隆二年增加恩科考試,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庶吉士等入館只一年便㪚館,五月十六日,內閣帶領丙辰科散館修撰編修庶吉士引見,得旨授職者中授檢討的有六人,胡中藻名列其中,是為散館授檢討[4]

胡中藻雖僅為檢討,但已想有所表現,《長編檔秋冬底本》記載,乾隆三年十月初一日,胡中藻請取重要的律文以編輯為一簡,榜於各治集。乾隆六年五月,胡中藻曾為廣西省鄉試副考官,惟他在履歷中被評為「中平、中平,年少而騃」[5]。「中平、中平」不算嚴重,不少人的評語亦然,而「年少而騃」則為對他「升遷」的致命傷,令其乾隆九年二月時还是在做檢討,未能迁官。而寫下評語之人,很大機會是張廷玉掌管之翰林院掌院學士福敏,令胡中藻極其厭惡以張廷玉為首的黨派。

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針對胡中藻的翰林院掌院學士福敏卸任,改由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鄂爾泰兼管,胡中藻或於此時投靠他,令其在乾隆九年二月三十日,被授陝西學政一職[6],再而成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鄂爾泰張廷玉素不合,互相傾軋。各有依附之士,互相斗爭,為當時兩大朋黨首腦。胡中藻出身鄂爾泰之第一門,亦為其得意的學生,性多狂悖,語多譏刺[7]。從此身陷黨爭,令其日后成為政治角力中的犧牲品。因為乾隆帝對鄂爾泰等前朝重臣有顧忌。

鄂尔泰死后,即乾隆十一年閏三月十一日,胡中藻轉為通政使司左通政,同月十三日,胡中藻由左通政調豧詹事府少詹事[8]。對照後來所發生的事,乃為朝者的大陰謀。乾隆十三月二月,胡中藻到廣西省當廣西學政,仍與鄂爾泰之族人鄂昌關係密切。期間他分設陝甘學政的建議也沒通過,乾隆帝甚至批評他,可見兩者的關係已不好。陝西省旱災飢荒,胡中藻親身經歷後,忍不住上奏,乾隆帝認为好名沽直的胡中藻對災情的描述過于誇張,惟胡中藻所奏的與陝西廵撫陳宏謀所奏的內容差不多,高宗卻立即加增賞給陳宏謀,以示優恤。此事明顯不公平。乾隆十四年七月,胡中藻因高宗說他挾私瀆奏而卸事回京[9],並無任職記錄[10]。《清代通史》,以及《清通鑒》等記載胡中藻,官至內閣學士僅為謬誤。

乾隆十九年(1754年),授甘肃巡抚。同年,胡中藻之父出殯,欲折去民房讓道,族民不甘而告發他。胡寶瑔在胡中藻家中搜到他為父母祝雙壽對聯的草稿,雙聯中有犯高宗名諱的字句,並祝其父母「老及十千歲」,用只能對王后說的「十千歲」。

胡中藻案

乾隆二十年二月,乾隆密谕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试题及与人唱和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察出速奏。”,同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帝痛斥胡中藻“诋讪怨望”,“非人类中所应有”。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奏称:“胡中藻违天逆道,覆载不容,合依大逆,凌迟处死。”,胡中藻因而被處斬。此時,胡中藻父子妻妾女媳相繼而亡,可見其死前的命運實在坎坷。抄家時家中薄有錢財,僅有銀三千余兩並谷七十石而已。此案追究到鄂尔泰,以“私立朋党”罪名命将鄂尔泰牌位贤良祠撤出。鄂爾泰之侄鄂昌賜自盡。一般史家認為胡中藻案只是乾隆為了打擊朋黨的手段。胡中藻曾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诗句,也成为其逆反的罪证。

詩作

李藴芳申發祥等人推尊胡中藻為韓愈再世,自比韓門弟子,胡中藻本人亦以韓愈自負。清高宗說他「文辭險怪」、「文尚奇澀」,韓愈所寫的古文和詩作,也有此特性。胡中藻與其他江西士子的詩,注重「無一字無來歷」,高明者常能于詩中用典故而不露斧鑿痕跡[11]。實際上,胡中藻似有意將「險怪」復歸「清真雅正」以合朝廷的要求,故其被人視為「險怪之詞」,大多數都用四書五經之典,惟其用典,因無痕跡,高宗不知,反生誤會。

許多的話,如果往壞的地方想,便可疑其是壞的意思。高宗雖然寫詩不少,但缺乏某些文學氣質,只往政治上想。只要是能引起聯想到毀謗皇帝、國家、祖先等的文字,就不放過。例如胡中藻以「并蒂花」來形容皇帝皇后恩愛,高宗卻說「然朕亦曷嘗令有干預朝政,驕縱外家之事。」

乾隆帝提倡經學,只是虛的,并不真實尊經。胡中藻的詩想以經籍做護符,經籍也保不了他。胡中藻出版《堅磨生詩鈔》令乾隆帝爆發心中的怨憤,遂興文字獄而誅之。由此可見,高宗對于他認為不合「清真雅正」的詩人,少了一份同情心。

《堅磨生詩鈔》注解

  • 胡中藻詩:「一把心腸論濁清」,又曰:「天非開清泰」
  • 注解:詩中的「濁清」,可能只為了平仄或押韻的關係。濁為入聲、三覺,此處正應用仄聲。清為下平聲、八庚,胡中藻此詩,若用八庚為韻,而適為韻腳,自用「濁清」不用「清濁」矣。實際上,此詩的「清」是指人品純潔[12]。因此,此詩是指言捫心評論世之清濁,或人品之清濁。
  • 胡中藻詩:「亦天之子亦萊衣」
  • 注解:「亦」字有「也」、「又」之意。此處不過說高宗是天子,同時也是孝子而已。高宗喜歡獨一無二,「也」、「又」都是前有後才有,故高宗不滿意。而且,高宗未必喜人以「萊衣」形容其孝,蓋此為平民之舉止。
  • 胡中藻詩:「并花已覺單無蒂」
  • 注解:「并花已覺單無蒂」,不過言孝賢皇后死,以及高宗之孤單,如并蒂花中一朵枯落,另一朵孤單。胡中藻以「并蒂花」來形容皇帝皇后恩愛,可能是欠考慮的。高宗是個有三宮六院的人,聽了這些話,未必以為然的。

参考文献

  1. 朱汝珍輯之《詞林輯略》第四卷,第二頁
  2. 《清高宗實錄》第十冊,第四百八十六卷,第二十至二十三頁
  3. 《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第三冊,第1879頁,台灣華文書局
  4. 《清高宗實錄》第二冊,第四十三卷,第十六至十七頁
  5.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一冊,第三百七十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
  6. 《清高宗實錄》第五册,第二百一十一卷,第二十三頁
  7. 昭槤著《嘯亭雜錄》第一卷,第十頁,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續編》第二十四冊,台北新興書局,1962年版
  8. 《乾隆朝上諭檔》,乾隆十一年閏三月十三日條
  9. 《清代文字獄檔》上冊,第四十九頁,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輯,上海書店,1986年版
  10. 《乾隆朝上諭檔》第二冊,第七百八十六頁
  11. 《豫章黃先生文集》第十九卷,第二百零四頁
  12. 《尚書孔傳》,第一卷,第九頁,見四部備要,台灣中華書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