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齋
致美齋是廣州的一間擁有400余年歷史的酱料调味品生產及銷售商。始建於萬曆廿八年,由刘守庵於广州城隍廟對面學府街开设了品芳齋[1],萬曆卅六年之後改名致美齋[2]。現今,致美齋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酱料调味品厂家之一。
致美齋 | |
---|---|
成立 | 1600年 |
代表人物 | 劉守庵 |
總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廣州市 |
产业 | 食品 |
產品 | 醬油 調味料 |
网站 | www |
歷史
刘守庵於广州學府街(現文德路)开设了“致美齋酱园”,开业时是经营“油器”(即油炸鬼等)和白粥之类的小食店,后开始经营酱油等调味酱料。到了嘉庆十七年(1812年),致美齋已經在廣州少有名氣。
文德路的铺地,原属刘家世交好友、高第街金家所有。刘守庵出面向金家借用此地办酱园,工场设在寓所光塔街(現光塔路)。至清朝末年,刘家酱园已初具规模,拥有文德路前店铺后工场及光塔街工场、小市街(現解放南路)分栈等场店。
中華民國建政後,民国4年(1915年),第九代传人刘养年接替其兄刘子登掌管致美斋酱园。刘养年结束了在黄沙的私人棚铺业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用以拓展酱园生意。时值文德路一带修路,刘养年亦趁机扩建工场,重修铺面。1929年,小市街分栈迁至惠爱西路(現中山六路)。
在抗戰期間,爲逃避戰火,致美齋遷出廣州。1946年廣州光復,致美齋重新遷回文德路繼續營業[3]。但是业主金氏后人要求收回文德路物业,拟用2万元与刘家“打官司”。当时致美斋提出以惠爱西的分栈与金家对换,这场官司才算了结,致美斋酱园产权才正式归刘家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的1956年,當局對私營企業進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進行公私合营,调味品管理体制被“调整”,按区设立酱料加工厂,将致美斋的工场分别并入东、北区加工厂,北郊工廠位於三元里大道808号(原广花二路368号),使用至今。自此,文德路的祖鋪变为食品杂货公司的一个门市部,致美斋酱园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1964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过去后,致美斋曾一个时期恢复了小磨麻油的生产,不久後又因原料紧缺停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按照當局破四旧的意思,商店被改名永为民,並且店鋪被完全沒收成為國營。1972年复名致美齋。
1983年2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和商业部联合发文规定:公私合营资产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还本人。有学者对这一“不应退还”政策提出了质疑。既然向私股股东支付“定息”,就说明“公家”承认私股股东对于合营财产的所有权。自1966年9月之后不再支付定息,并不说明一夜之间这些财产收归国有。[4]
2002年,文德路的祖铺骑楼建筑及其他一批老字号因道路扩建和房地产开发等原因被清拆。[5]祖铺原为四层建筑,总面积600多平方米。致美斋迁走时与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签订的合同显示,致美斋为确保能回迁老店继续经营,自愿放弃了除街铺以外的三层的使用权。随后原址物业改建商业楼宇,致美斋须和商场商定铺位和租金。期间一度更换开发商,新大厦迟迟未开业,致美斋回迁也未有定论。到了2010年,经道路扩建办协调,致美斋才得以回迁,成为近年来第一个成功回迁旗舰店老铺的老字号。开发商指,目前整个物业将建成服装城,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上下8层,其中分出180平方米共两层给致美斋。是次签约,开发商按当局的意思,从扶持老字号角度出发,给出非常优惠的租金价格,租期为九年,到期后致美斋有优先续约权。但是开发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只表示为政府指导价,远低于周边商铺。[6]复业后的祖铺将分为上下两层,首层门口包柱会敲上铜制的《古酱园工艺图》,外墙还会有《明代致美斋周边全景图》的浮雕装饰。首层主要做零售,卖南北酱菜、中西餐料、干果海味、杂货等厨房食材。而二楼将布置成文化展厅,展出由热心人士捐出的十二个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酱油。此外,还会展示代代相传至今的历史资料。[7]
在2011年8月底发生的“工业冰醋酸违法勾兑食用醋”事件中,致美齋被质疑牵涉其中,最后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其产品没有验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