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祭祀,(英语::sacrifice;:ritual;韓語:,罗马化:Jesa)是指以線香肉類蔬果,或布帛(傳統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靈聖徒或者亡魂奉獻、祈禱的一種行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认为,凡是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人或物,凡是有利于文明的保持和发展的人或物,都可以列入祭祀对象。[1]作为儒家文化中古代“牺牲”礼仪的变体,现代祭祀一般没有供奉活物、烧化祭等有一定原始崇拜性质的仪式。作为文化融合的一部分,韩国儒家文化中的祭祀也是一种简单纪念先人仪式,常常用以纪念死去的先祖。[2]除此以外,亚洲天主教徒、佛教徒和无宗教信仰者也会进行一定的祭祀活动[3]--但这往往也是儒家文化文化融合性质体现,典型一例即是17-18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因祭祀礼仪问题导致的中国礼仪之争。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天主教教义的一部分[3]。但现代基督徒,特别是基督新教信徒,已不再进行这一祭祀行为。[4][5]

祭祀
名稱
諺文
英语名称
英语

内容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禱詞)、祭品等内容:

  • 仪式,有祭礼祭典
  • 节日,有祭典、祭日、庙会;
  • 对象,祭亡灵、祭天地、祭神灵(神和世界万物),有祭祖、祭烈士、祭死难者
  • 手段,有活祭牲祭,包括活人祭
  • 祭品,祭祀用品包括活人、动物和其他祭品;
  • 根据仪式大小分类,有官方祭典(公祭)、民间祭祀活动包括家祭,有祭饭(祭席)、祭食
  • 设施和用具,有祭祀建筑、祭祀用具、祭品。

古代祭祀仪式

古代社会,常见的祭祀的仪式主要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杀祭(英语:ritual suicide)、活人祭(英语:ritual murder)。

祭神与祭祖在仪式上的区别

虽然同为祭祀,但是祭祀神靈与祭祀祖先,在仪式上并不相同。以浙江省岱山县的民俗为例,祭祀神靈(如年神)时祭桌为东西朝向(即桌缝东西向),而祭祖时南北向;祭祖时祭桌上摆设较固定,朝南或朝大门方向的上香,其它三面各摆四筷四酒四饭,上3*4共十二碗菜以上,而祭神时,通常是香烛南向,北向并排由桌沿(北)向南摆放6茶6酒。

漢字文化圈祭祀

祭祀點

漢族自古以今保持長期的祭祀文化,而多個與漢族關係密切的民族也繼承漢族的祭祀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革之後,長期處於祭祀的真空期,至1990年代初才慢慢恢復部分祭祀活動,近年來,很多祭禮又重新恢復,不過在城市生活的人普遍不會主動參加祭祀活動。而臺灣則保持了長期的祭祀傳統,也保留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祭禮,如媽祖觀音媽關公王爺公祖師公上帝公土地公太子爺國姓爺等佛、道教神靈都依照時令節慶祭拜,也有大成至聖先師的祭祀。

東亞各地至今仍保留大量的傳統祭祀。日本本土日本琉球韓國越南、等除了從中國傳入的中國節日祭祀外,也在當地發展出不少本土文化的祭祀儀式。

相關

参考文献

  1. 张岂之. . 光明网. 清华大学近春园. [2020-02-18].
  2. Takashima, Ken-ichi; Xiaobing Wang-Riese and Thomas O. Höllmann. Wiesbaden: Otto. . Time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a. 2009: pp. 33–68.
  3. Kuiper, Kathleen. . . 2006-08-31 [2013-02-19]. The continuing controversy involved leading universities in Europe, was considered by eight popes and by the Kangxi emperor...
  4. Suh, Sharon 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49, 2004, ISBN 0-295-98378-7
  5. Kwon, Okyun. . LFB Scholarly Publishing LLC. 2003: 137–138. ISBN 978-1-931202-65-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