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菁科

芫菁科[註 1]學名:),為一種鞘翅目的昆蟲[1],又稱地膽科[2][3],英文俗名「」,日本俗稱「土斑貓」(日语:)。當牠們身受威脅時,便會分泌斑蝥素來禦敵,接觸後會導致水泡(Blister),這就是英文俗名的由來。

芫菁科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亚目: 多食亞目 Polyphaga
下目: 扁蟲下目 Cucujiformia
总科: 擬步總科 Tenebrionoidea
科: 芫菁科 Meloidae
Gyllenhal, 1810
亞科
  • Eleticinae
  • Meloinae
  • Nemognathinae
  • Tetraonycinae

全世界已知的本科生物大約有7,500種,這類甲蟲的鞘翅薄軟,不像其他甲蟲般有堅硬的軀體。[4]許多種類常外觀鮮艷醒目、色彩斑斕,是為了警告掠食者牠們身懷劇毒。

描述

斑蝥素,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當皮膚接觸時會引起水泡。在醫學方面,曾被應用在移除皮膚;本物質可從 Mylabris屬以及Lytta屬的芫菁身上提取,尤其是Lytta vesicatoria,也就是為人所熟知的「西班牙蒼蠅」(西班牙綠芫菁)。

芫菁科的昆蟲屬於過變態動物,在牠們的一生中會經歷幾個幼蟲階段。第一個裡階段裡幼蟲為自由生活的三爪幼蟲。本科昆蟲的幼蟲為食蟲性,大部分以攻擊蜜蜂為主,但有些則食用蝗蟲產在土中的卵;然而些甚至是擬寄生性,一般來說芫菁科昆蟲的幼蟲明顯是以食用宿主幼生期以及它的食物,而且偶爾能單單依靠宿主的食物存活,因此它並不一定必須是專性的擬寄生者,而為兼性擬寄生者,或單純捕食性。成蟲有時候以植物的花和葉為食,如Amaranthaceae屬、Asteraceae屬、Fabaceae屬和Solanaceae屬。

毒性

斑蝥素是西班牙蒼蠅分泌物主要的刺激性來源。民間的製備方式是從乾燥的芫菁科昆蟲提煉。

成員種類最龐大的Epicauta屬中,包含許多對有毒的物種。有些專門食用紫芽苜蓿乾草的莞菁可能具有危險性。在美國西半部的半乾燥地區,現代的收成技術可能讓斑蝥素參入收成的牧草裡。在乾草調理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步驟是經由輾壓牧草的莖稈來促進烘乾的效果,但這也一起輾碎了躲在牧草中的芫菁科昆蟲,使得牠們體內的斑蝥素釋放到乾草裡頭。芫菁科的昆蟲常受到處於開花期的紫芽苜蓿以及其他其他雜草所吸引。為了讓風險降低,定時地除草以及在開花期前後收成似乎是個可行的辦法。使用沒有調理乾草設備的機器也許可以減少芫菁科昆蟲在調理過程中死亡,也能讓他們在牧草捆成球狀時逃出。

相關

  • Blister beetle dermatitis
  • Cantarella

註釋

  1. 「芫菁」,拼音:,注音:,音同「元精」

來源

  1. . 物種資料庫. 香港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HKBIS.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中文(香港)‎).
  2. .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中文(台灣)‎).
  3.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中文(台灣)‎).
  4. http://lib2.tngs.tn.edu.tw/insect/insect.aspx?id=586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斑蝥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地膽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芫菁科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芫菁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