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粲

荀粲(约209年-237年),字奉倩荀彧之子。他是當時典型的名士,被后世追捧為早期的玄学家。

生平

他生於儒學著稱的荀氏家族,所有的兄弟都以儒術議論,而荀粲獨好言道家,認為《诗》、《书》、《礼》、《易》等经典是聖人們通往大道過程中遺下來的糟粕(「聖人之糠粃」)。他認為真正的道理是不能用語言來傳達的,“斯則象外之意,繫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

荀粲認為婦人才智不足論,便應以姿色為主要。他娶驃騎將軍曹洪的女兒為妻,得熱病將死,他自己到寒地冰凍,歸抱持之。後來曹氏病死。好友傅嘏拜訪他,他沒有哭,卻神色憂傷。傅嘏安慰他說姿色出眾的女子容易遇到,荀粲卻不同意。荀粲過於悲病,一年後也死了,死時二十九歲。他的朋友都是一時俊傑,在其葬禮只有十多人來到,都是當時名士,他們哭得連路人也受感動(「哭之感動路人」)。

崇拜者

南朝宋时的袁粲因崇拜他而改名为粲[1]

注释

  1. 《南史》卷二十六:粲,字景倩,洵弟子也。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粲幼孤,祖哀之,名之曰愍孙。……幼慕荀奉倩为人,孝武时求改名粲,不许;至明帝立,乃请改为粲,字景倩。……其外孙王筠又云:“明帝多忌讳,反语袁愍为‘殒门’,帝意恶之,乃令改焉。”

參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