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嘏
生平
傅嘏弱冠時已知名于世,被司空陳群辟為掾。何晏、鄧颺和夏侯玄都有名聲,想和他結交,但傅嘏都拒絕,好友荀粲覺得很奇怪,認為大家都是當時的俊傑賢者,應當交好以利國家;傅嘏則稱三人德行敗壞,日後必定會失敗,不應親近以免日後受到牽連。[3]
正始年間,曾任尚書郎和黃門侍郎。當時輔政大臣曹爽專政,任用何晏為吏部尚書,傅嘏於是找曹爽的弟弟曹羲,指何晏迷惑曹爽兄弟,令他們疏遠賢人,朝政敗壞,勸他們遠離何晏。何晏知道後大為不滿,於是與傅嘏不和,更因小事而罷免傅嘏,讓他出任滎陽太守。太傅司馬懿此時請傅嘏為從事中郎。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罷免並誅殺曹爽,傅嘏轉任河南尹,後遷尚書。
嘉平四年(252年),東吳大帝孫權逝世,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和鎮南將軍毌丘儉都上表伐吳,但三人計劃都不一,於是下詔詢問傅嘏意見。傅嘏則反對發動戰爭,反而建議七項措施[4]去消耗對方力量,等待時機一舉發兵滅國。但最終都沒有採納,同年冬天王昶等領兵征伐東吳,被東吳太傅諸葛恪在東關擊敗。诸葛恪北伐合肥时中判断诸葛恪不敢大军直接渡河渡海遥攻,青徐二州全力支援合肥之守。[5]後來獲賜爵關內侯。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立曹髦為帝,傅嘏獲封武鄉亭侯。次年春季,毌丘儉和文欽在壽春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朝臣都認為司馬師可派將領討伐,毋須親身領軍,但傅嘏、王肅和鍾會都勸司馬師親率軍隊攻擊,傅嘏又說:「淮、楚兵勁,而儉等負力遠鬥,其鋒未當也。若諸將戰有利,大勢一失,則公事敗了。(江淮的兵眾戰鬥力高,而今毌丘儉等人帶領他們遠道進討,實在難以抵擋。若果諸將有所失利,大勢一失,你就很可能會被推翻了。)」司馬師於是決意親征,傅嘏等亦隨軍。及後平定叛亂,傅嘏都有獻謀。但戰時司馬師病情惡化,一眼突出,曾有意將朝政大權交給傅嘏,但傅嘏不敢接受。戰後司馬師就旋即逝世,鍾會於是與傅嘏合謀,秘不發喪,傅嘏領軍回師,並以司馬師之名命令司馬昭到許昌,然後一起回洛陽,並讓他進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接替司馬師獨攬朝政。傅嘏因功進封陽鄉侯,食邑增至一千二百戶。同年傅嘏逝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太常,諡元侯。
家庭
夫人
鮑氏[6]
參考資料
- 曹真碑阴上有北地人傅芬字兰石,不知是傅嘏别名还是别有傅芬,亦或是与任嘏弄混之故,或实名为傅芬而非傅嘏。
- 《太平御覽》三百八十五引《傅嘏别傳》:“嘏字昭先,年八岁丧母,号泣不绝声,自然之哀,同于成人。年十四始学,疑不再问,三年中诵五经,皆究其义,群言无不综览。”此处按照裴注三国志应当是指乐安人任嘏,太平御览之错字又或是两人名事多有混肴的缘故。
- 《傅子》:太初志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敗德也。遠之猶恐禍及,況暱之乎?
- 1.奪其肥壞,使還耕塉土。2.兵出民表,寇鈔不犯。3.招懷近路,降附日至。4.羅落遠設,閒搆不來。5.賊退其守,羅落必淺,佃作易之。6.坐食積縠,土不運輸。7.釁隙時聞,討襲速決。
- 《三国志·毌丘俭传》
- 《賜傅嘏夫人鮑葬錢詔》曰:故太常傅嘏,昔以令德賢才,爲先帝所接。登龍之際,有翼贊盡忠之勛。早代殯沒,不終功業。每念其遺績,常存於心。今嘏夫人鮑當葬,賜錢十萬,給作藏人功。嘏墓開,祭以少牢。
-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五◎人事部二十六○幼知下》引《傅宣别传》曰:宣字世和,北地泥阳人,年十三而著《河桥赋》,有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