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川水壩
華川水壩(韩语:/ Hwacheon daem */?)是韓國江原道華川郡北漢江的水壩,於1944年完工。該水壩蓄水後形成了人工湖破虜湖(/ Paro ho)。[3]該水壩在朝鲜战争中成為空襲目標,同時用於防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突然釋放任南水壩的洪水。
華川水壩 | |
---|---|
1951年5月華川水壩攻擊 | |
華川水壩在大韓民國的位置 | |
官方名称 | |
国家 | 大韓民國 |
位置 | 江原道華川郡 |
始建 | 1939年 |
啟用 | 1944年 |
所有者 | 韓國水力原子力 |
水坝和溢洪道 | |
高度 | 81.5米(267英尺) |
长度 | 435米(1,427英尺)[1] |
溢洪量 | 5,428 ㎥/s |
形成 | 破虜湖 |
总容量 | 1,018,000,000 ㎥ |
集水面积 | 3,901 k㎡ |
表面积 | 38.9 k㎡ |
運作日期 | 1944年5月 |
涡轮机 | 4×27 MW |
裝機容量 | 108 MW[2] |
水壩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朝鮮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建造。1939年7月漢江水力電氣株式會社啟動建設,1944年10月完工。首個發電機於5月啟動,10月第二發電機啟動。[2][4]第三發電機於1957年啟動,最後的第四發電機於1968年啟動。在上流的和平水壩2005年完工以前,一直起着朝鮮任南水壩崩塌或過度泄洪時的第一線防御機能。[5]
朝鮮戰爭
1951年4月8日深夜,朝鲜人民军與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水壩的溢洪道超量泄洪至下游,導致联合国军5座浮橋無法使用。[6]4月9日,在该地区完成其他任务的美國陸軍第7騎兵團受命攻占水坝,但因遭到頑強抵抗而失敗。[7][8]4月16日至21日,美軍一度攻占了水壩,但未来得及破坏排水闸即遭志願軍逆襲擊退。美军的B-29也未能破坏水壩功能,之后在4月30日天襲者投下Tiny Tim空對地反艦火箭彈與2枚2000磅炸彈,炸開溢洪道閘門一個洞。[9]5月2日,19航空群12架F4U海盜式戰鬥機護航下,8架裝有Mk 13型魚雷的天襲者出擊,發射8枚魚雷,當中7枚命中水壩,6枚爆炸。此攻擊破壞了其中一個水閘,并对其他的水闸造成了损伤,从而降低了该水坝制造洪水的能力。[10]其中一隊參與任務的美國海軍飛行中隊VFA-195由「猛虎」改名為「水壩剋星」。[11]此攻擊是世界上最後一次以航空魚雷攻擊地面目標的作戰,也是朝鮮戰爭中唯一一次使用魚雷。[12][13][14][15]
機能
堤高78公尺,堤頂長435公尺的重力壩。[1]流域面積3,901平方公里,總貯水容量10.18億立方公尺。當中有效貯水容量809萬立方公尺,另有213萬立方公尺作為洪水控制之用。貯水池面積為38.9平方公里。水壩的排水由16道閘門控制,最大排水量為每秒5,428立方公尺。[18]發電所位於水壩西南2.5公里山脊上。發電所設有4部27 MW的水力發電機,有效落差74.5公尺。[2][4]
參考資料
- Kehoekkwansil, Kyōngje. . Korea (South). Puhŭngbu: Ministry of Reconstruction, Republic of Korea. 1959: 122.
- . Korea Hydro & Nuclear Power Co. [2011-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2).
- . www.chosunonline.com. 朝鮮日報.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 . Hawcheon-gun.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8) (韩语).
- Hyŏn, In-tʻaek; Miranda Alice Schreurs. . U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2007: 196–197 [2011-08-05]. ISBN 1929223730.
- Gleick, Peter H.; Pacific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 Island Press. 2000: 185 [2011-08-05]. ISBN 1559637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Daily, Edward L. .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96–98 [2011-08-05]. ISBN 15631108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 Jr, Donald W. Boose. . Fort Leavenworth, Kan.: Combat Studies Institute Press. 2008: 271–275 [2020-11-19]. ISBN 09801236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 Edwards, Paul M. 1. ed. New York: Facts On File. 2006: 191–200 [2020-11-19]. ISBN 08160603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4).
- Hallion, Richard P. . Tuscaloos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2011: 120–122 [2020-11-19]. ISBN 08173565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 Sears, David. .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10: 164 [2020-11-19]. ISBN 0306818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Polmar, Norman; Bell, Dana. .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293 [2020-11-19]. ISBN 15911468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Thompson, Robert F. Dorr, Warren. . St. Paul, MN: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2003: 75 [2020-11-19]. ISBN 0760315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1).
- . Department of The Navy –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 Hearn, Chester G. . Mechanicsburg, PA: Stackpole Books. 2007: 239 [2020-11-19]. ISBN 081173398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5).
- . 朝鮮日報. 2019-05-28 [2019-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 . 産経新聞.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 Kim, Taesoon; Jun-Haeng Heo and Chang-Sam Jeong. (PDF). Wiley InterScienc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6, 20: 2057–2075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