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男,祖籍江西德安,生于北京,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1988年1月至2016年1月,长期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职务[2]。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根据他育种的杂交水稻品种及研究,水稻单位产量由亩产300公斤上升到900公斤以上。他也被广泛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4]。曾获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所颁发的2011年“马哈迪科学奖[5]

袁隆平
性别
出生 (1930-09-07) 1930年9月7日
 中華民國河北省北平市[1]
居住地 中国湖南省長沙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配偶邓哲(则)

家庭

祖父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母为知识分子,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中文系,母亲华静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夫人邓哲(原名“邓则”),1964年结婚。[6][7]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育有2个儿子,大儿子袁定安,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二儿子袁定江,隆平高科的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隆平高科股票和房地产投资总裁。[8]

生平

1953年,袁隆平(后排左三)读大学期间拟招为空军飞行员,同学欢送时合影

当时华静妹妹华秀林刚毕业到协和医院当护士,华静选择在协和医院临盆。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平协和医院出生,由刚担任妇产科医生的林巧稚接生。孩子是“隆”字辈,加上出生于北平,于是家人起名为袁隆平(袁隆平的哥哥袁隆津及弟弟袁隆赣、袁隆安、袁隆湘均沿此意)[9]

袁隆平先後在湖北漢口的扶輪小學、湖南澧縣的弘毅小學、重慶市立第十一小學校(龍門浩中心小學)讀小學。重慶復興初級中學、重慶贛江中學、重慶博學中學讀書。抗戰勝利後,袁隆平離開重慶。先後就讀於博学中学(现武汉第四中学)、中央大学附中(现南师附中)。1949年,他又回到了重慶讀高中。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10],院系調整,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惊喜之际,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10]。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11]

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12]的發現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而这一刊《科学通报》却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刊[11]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袁隆平的研究,其实验稻田育种甚至被人恶意破坏拔除,但其仍坚持试验。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10]

1973年,在“不育系”、“保持系”的基础上,利用长江流域、华南、东南亚、非洲、美洲、欧洲等地的千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百余具有恢复能力的水稻。至此,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当年10月,袁隆平发表《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他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10],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4]

1974年,袁隆平团队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年冬,中国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13]。1979年,作为中国首个科研技术,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被介绍到美国[14]。1981年,袁隆平因成功育种中国籼型杂交三系水稻,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湖南农学院聘为兼职教授;1985年,又被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二系杂交水稻

袁隆平并不满足这个成绩。1987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11]

超级杂交水稻

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10]。除了增产外,袁隆平表示新型的超级杂交稻将更重视水稻营养,其研究团队已经致力于试验新品种中增加维生素A蛋白质淀粉及其他营养含量,以期减少贫血和视觉疾患[4]

就在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都为袁隆平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2007年,中国大陆的水稻产量为5亿吨[4]。其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中亚、东南亚、北美、南美[15]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运用[16],继续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绝贡献[17]

2011年9月19日,中国农业部验收组刚刚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18]。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2016年10月10日,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百亩片攻关基地收割。该基地的水稻实验品种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优1000”,经以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世界纪录。2017年10月16日,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1149.02公斤再次创下世界纪录[19]

2020年11月2日,湖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内,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晚稻测产结果出炉,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曾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原有的世界纪录[20]。在观看验收直播的袁隆平也高呼“”[21][22]

沙漠种植杂交水稻

2014年10月18日,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受袁隆平委派,到湛江海水稻发源地考察陈日胜的工作,并申请海水稻项目国家立项[23]。2017年5月7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和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该中心总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国际院士港,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24]。袁隆平在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上发表《海洋科技与粮食安全》主题演讲,称将在3至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他还表示全球有盐碱地9.5亿公顷,其中亚洲3.2亿公顷占全球的1/3以上,中国有盐碱地1亿公顷,其中2.8亿亩可开发利用,其中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如果试种和推广成功以后,按每亩产值200至300公斤计,可增产5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约2亿人。2017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以及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25][26]。2018年,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全國大範圍試種。[27]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杂交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28]

荣誉

  • 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 1999年,小行星8117(1996SD1)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5][29]
  • 此外,在深圳、福州、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隆平路

袁隆平先后获得过:

时间奖励名称授奖部门
1981年6月国家特等发明奖中国国家科委
1985年10月创造与发明金质奖章(杰出发明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87年11月科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8年3月农学与营养奖英国让克基金会
1991年11月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国家科委
1993年4月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
1994年12月何梁何利基金奖何梁何利基金会
1995年10月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6年5月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
1996年12月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国家科委
1997年8月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墨西哥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
1998年11月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2001年2月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国国务院
2001年8月拉蒙·麦格塞塞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2004年5月沃爾夫農業獎[30]沃爾夫基金會
2004年10月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2010年3月法国农业成就勋章法国农业部
2012年12月孔子和平奖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
2016年呂志和獎 - 持續發展獎[31]呂志和獎有限公司
2019年共和国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评价

正面评价

在中國大陸流行這樣的一句話:“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32],但是遭到了袁隆平的谢绝。此外,有部分民众、学者和官员建议中国政府推荐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他们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粮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3]媒体评价亦评价其身价上千亿人民币,袁隆平回应道:“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34]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35]袁隆平的事迹被记载在《永远执着的美丽》一文内,登载在上海市七年级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36]

争议

近年来,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神化和个人崇拜袁隆平的现象,部分网民对他的评价也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37][38][39]某些网民文章和自媒体称袁隆平养活了13亿中国人,“还是让你们吃的太饱了”等网络段子和表情包也层出不穷,包括哔哩哔哩在内的网络社区也对袁隆平进行偶像崇拜。然而,谢华安颜龙安李必湖等对杂交水稻同样有贡献的育种专家却被忽视,让网民误认为杂交水稻仅为袁隆平一人的贡献。杂交水稻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40][41][42]

杂交水稻绝收事件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0月,安徽蚌埠、安庆、合肥、滁州、马鞍山、淮南等六市种植的“两优0293”发生大面积减产、绝收,受灾面积超过万亩。此后半年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下属的种子管理总站多次向国家农业部上书,要求重新审定超级稻“两优0293”的种植区域,希望“不再包含我省”。这是一家省级农业监管单位在向超级稻明星品种下“逐客令”。[43]但也有人指出,“两优0293”本身是一个高感稻瘟病的品系,稻农在选用了“两优0293”这一稻瘟病易感品种后,因为种植区域是稻瘟病低发地区,为了节省成本等原因未采取充分的防病措施,而农技站和种子的经销商又并未做好对稻农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工作,于是在遭遇了偶发的大规模病害时出现减产甚至绝收。[44]

转基因水稻

2000年以后,袁隆平成立了转基因应用研究室、分子育种研究室,从全国招聘了数十名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把他的儿子袁定阳送到香港中文大学专攻转基因。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

2005年,袁隆平对记者说,“经过30年的发展,常规育种的浑身解数已经用完,要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的潜力,必须在生物基因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并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200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发表文章,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政府支持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期盼。“只要国家放开转基因水稻的限制,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水稻将大有发展前途。”2008年,袁隆平承担了“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国家重大专项。[45]

2014年1月2日,中国官媒报道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透露自己正在进行转基因水稻相关研究的一则消息昨天引发关注。然而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时袁隆平已承担“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子承父业”的儿子袁定阳也发表过多篇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论文。[46][47]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930年6月至12月間,北平被短暫降格為河北省的省轄市。
  2. . 澎湃新闻.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3. . CCTV.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中文(简体)‎).
  4. World Food Prize. . World Food Priz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3) (英语).
  5. . 星洲日报. [2020-12-02].
  6. . 网易.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中文(简体)‎).
  7. . 新浪网.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中文(简体)‎). 袁隆平也是邓则的安慰。1971年,林彪叛逃坠机之后,全国上下开始了声讨“林贼”的运动。在湖南方言中,“贼”和“则”的发音恰好相同,这样一来,妻子“邓则”的名字听起来就成了“邓贼”。出于保护妻子的目的,袁隆平为她改名为“邓哲”,为了不让妻子尴尬,他还向妻子解释:“我可不愿意你作贼啊!”现在因为乘坐飞机多的缘故,才用回了“邓则”这个名字。
  8. . 网易.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中文(简体)‎). 袁隆平的大儿子袁定安是“安徽袁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二儿子袁定江是隆平高科的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他也正是隆平高科股票和房地产投资的操盘者。翻开隆平高科历年业绩报告发现,对于公司净利润贡献最多的就是房地产方面的权益性投资收益。2009年时,曾有媒体质疑隆平高科大股东涉嫌利益输送。
  9. 郭久麟.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04: 1–2. ISBN 9787562178873.
  10. 朱继东. . 新华网. 2007-05-22 [200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3) (中文(简体)‎).
  11. 朱玉、丁文杰. . 新华网. 2007-05-22 [2009-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0) (中文(简体)‎).
  12. . 中国科学院.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中文(简体)‎).
  13. . 广西大学党委统战部. [2009-12-21] (中文(简体)‎).
  14. Deborah Brautiga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年: 246页. ISBN 9780199550227 (英语).
  15. 张世辉. . 新华网. 2007-05-29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中文(简体)‎).
  16. . 新华网. 2007-05-21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7) (中文(简体)‎).
  17.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4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2) (英语).
  18. . 中新网. 2011-09-19 [2011-09-19].
  19. . 新华网.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简体)‎).
  20. . 科技日报数字报. [2020-11-03].
  21. .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3].
  22. . 中新网. [2020-11-03].
  23. . 多彩贵州网. 2017-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24. .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英语).
  25. . 新華社. 2018-04-08 [201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26. . 新华网. [2018-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27. . 新华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5).
  28. . [200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6).
  29. .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7).
  30. 晓蔚. . 人民网. 2007-07-20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7).
  31. . 湖南红网 (红网). 2006-11-25: 1 [200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7).
  32. 李艳梅. . 网易(转自长江日报). 2009-10-07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0) (中文(简体)‎).
  33. 蔡建文.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年: 94页. ISBN 9787205058319 (中文).
  34. Lorna Kalaw-Tirol. (PDF). 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 2001年 (英语).
  35. .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36. .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8).
  37. .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38. .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39. . 风闻社区.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40. . 新华网.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41. . 腾讯新闻. 2015-04-09 [201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42. . 人民网. 光明日报. 2015-04-15 [201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43. . 新浪网.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44. . 人民网. [2020-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45. . 京华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袁隆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