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岸防战列舰

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岸防战列舰俄語:)为俄罗斯帝国建造的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岸防战列舰2号舰。归入波羅的海艦隊进行服役。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海军将本舰编入第二太平洋舰队,并启程前往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解救被日本海军围困在港内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主力。但在第二太平洋舰队依旧在海上航行时,日军即已攻陷旅顺要塞,第一太平洋舰队已经覆灭;第二太平洋舰队只能将目的地改为俄国在远东的另一个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1905年5月,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途中对马海峡堵住了劳师远征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并在对马海峡海战(日方称为日本海海战)中俘获本舰。


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岸防战列舰,摄于1901年
概觀
艦種岸防战列舰
擁有國 俄罗斯帝国(建成至1905年向日本投降)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获至1935年除籍)
艦級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岸防战列舰
製造廠俄国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
下訂1892年初
動工1892年8月2日[1]
下水谢尼亚文:1894年8月22日
服役谢尼亚文:1896年
见岛:1905年6月6日
結局谢尼亚文:1905年5月28日投降被俘
见岛:1936年5月5日作为靶舰被击沉
除籍见岛:1935年10月10日在日军中除籍,列入废弃船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谢尼亚文:4200吨
全長艦體全長:80.62米[2]
全寬15.88米
吃水谢尼亚文:5.49米
燃料250-400吨燃煤
鍋爐燃煤专烧锅炉4座
动力直立型三段膨胀式三汽缸复合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5,250匹軸馬力(3,915千瓦特)
最高速度16節(30每小時)
續航距離3,000海里(5,556)/10節(19每小時)
乘員军官20人,水手385人
武器裝備谢尼亚文
1891年式45倍径254(10英寸)炮双联装2座计4门
1892年式45倍径单装120 mm(4.7英寸)炮4门
哈奇开斯47毫米3磅速射炮12门
单装37毫米1磅炮12门
381(15.0英寸)单装魚雷發射管4具[3][4]
见岛
1891年式40倍径254(10英寸)炮双联装1座计2门
阿姆斯特朗45倍径单装120 mm(4.7英寸)炮4门
阿姆斯特朗40倍径单装76毫米炮4门
山内式短50毫米炮2门
裝甲250 mm(9.8英寸)
甲板:25(0.98英寸)
主炮炮塔:178(7.0英寸)
司令塔:200(7.9英寸)

日军接收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后对其进行了修复和改装,重新命名为见岛日语: mishima[5],并编列为二等海防舰[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见岛即参加了日军对青岛的进攻[7]。在日本海军服役期间,见岛多次接受改装,先后用作破冰船、潜艇母舰[8]

本舰的俄国名字来源于迪米特里·谢尼亚文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著名俄国海军将领。日本名字则来源于山口县海湾外、位于日本海见岛[7]

建造背景及概述

十九世纪末,瑞典海军建造了一系列近岸装甲军舰,其设计思路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沿岸的峡湾复杂地区为基地进行作战,以猛烈火力摧毁所有靠近的相近吨位的敌人。为了回应瑞典的挑战,俄国也建造了一批岸防战列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3舰即计划的其中之一。本级采用低干舷外形,吃水浅,故此有“熨斗船”的外号;设计目的是作为近岸炮击,根本就没打算用来远航[9]

本舰的主要火力为两座45倍径254(10英寸)双联装火炮,一前一后。副炮为4门45倍径120(4.7英寸)单装炮。轻型火力包括10门哈奇开斯47毫米3磅速射炮,和12门37毫米炮。舰上还安装有4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位于水线上方[3]

防护方面,主装甲带厚度254毫米,两端减少为203毫米,下部装甲带厚度为127毫米。司令塔前部装甲为203毫米,后部为152毫米。甲板和中部则是25毫米厚的装甲甲板。火炮方面,炮座和炮塔垂直部分的防护水平为178毫米,顶盖则是38毫米。[10]

舰历

俄国海军服役期间

1892年初,俄国海军正式下达了订单[11]。6月,圣彼得堡波罗的造船厂开始为本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1892年8月2日,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开始动工兴建本舰[12]。本舰的建造进度比预定的计划要慢得多,虽然前期准备比姊妹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要早,但下水要晚得多。1894年8月22日(俄历8月10日)本舰下水,1986年秋开始进行海试,并进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由于火炮交付延期,本舰的建造一直拖延到1897年[13]

1904年底,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在远东战况不利,原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一直受困于旅顺港内,多番突围均徒劳无功。同年俄国开始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10月8日(俄历9月25日)起航前往旅顺,企图解救第一太平洋舰队[14]。本级3舰因为只针对波罗的海近海设计,适航性较差,不适合远洋作战,罗杰斯特文斯基一开始并没有将其挑选入自己的队伍[15]

俄国海军部忧虑第二太平洋舰队实力不够,于是半路上又命令尼古拉·涅鲍加托夫海军少将组成第三太平洋舰队前往支援[16]。这次3艘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都随队出征;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在战队内序列第2[17]。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会合后,第三太平洋舰队改称第三战列舰战队[18]。罗杰斯特文斯基很反感这些设计过时的老舰,将这些难堪大用的老舰称之为“悬挂在我脖子上的磨盘”[19]

5月27日,当天俄军的作战序列是第一战列舰战队、第二战列舰战队、涅鲍加托夫率领的第三战列舰战队,后面是医院船、运输船、修理船等,由轻型舰艇护卫[20]。在面对日军巡洋舰的侦察压迫时,罗杰斯特文斯基发出了自相矛盾的命令,导致第二战列舰战队脱离了主战列。中午前后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率领的联合舰队,截住了北上的俄国舰队,对马海峡海战爆发。罗杰斯特文斯基发出命令企图让孤悬在外的第二战列舰战队返回战列,这一命令引起了更大的混乱,航速较快的第二战列舰战队被迫减速,而跟在后面的第三战列舰战队也要为腾出位置而减速甚至停车,俄军战列陷入一片混乱[21]。就在这时候日舰逼近炮击,双方展开混战。第一、第二战列舰战队向日军的战列舰射击,第三战列舰战队则瞄准了日军的装甲巡洋舰,对八雲淺間日進造成一定损伤[22]。此后日舰专注于攻击第一、第二战列舰战队,排在队伍末尾的第三战列舰战队射程不够,无甚作为[23]。当晚日军鱼雷艇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攻击,各俄舰损失惨重,唯有第三战列舰战队没有装备探照灯,反而受伤较少,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在日军的鱼雷夜袭中没有受损[24]。次日28日,涅鲍加托夫指挥着残存的4艘主力舰企图继续北上。09:30起,日军主力发起了对俄军残存主力舰的最后围攻[25]。4艘俄舰无论火炮数量、射程还是航速均远逊于日舰,多舰负伤情况严重;而日军主要舰艇无一损失,状态也大致完好。无奈之下涅鲍加托夫被迫率队向日军投降[26]。4舰均为日军所俘获[27]

日本海军服役期间

见岛号,摄于1905年

1905年6月6日,日本海军将对马海峡海战捕获的5艘俄舰改名,本舰改名为“见岛”[28]。同一天5舰均编入日本海军[6][29],见岛列入佐世保镇守府[30]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日本方面将从俄军捕获的军舰组成第二舰队第二战队,见岛也参加了作战,在青島戰役中封锁并炮轰青岛港[7]

1918年(大正7年),日本为了干涉西伯利亚而对见岛进行改装,拆除了前部炮塔,在舰艏安装破冰设备成为破冰船。此后日本海军将见岛派遣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带执行任务。[7][31]

1921年4月1日,日本海军将见岛改列为潜艇母舰。

1922年(大正11年)4月1日,日本方面将见岛从海军中除籍[30],并从舰艇类别等级表删除[32][33],改作杂役船,与千代田一同划入特务艇类别,改作潜艇母舰(潜艇补给船)[7][8]

1935年(昭和10年)10月10日,日本方面将见岛除籍[34]

1936年(昭和11年)1月10日,日本海军为本舰拟定代号为“第七号废弃舰(日语:)”[35],改作为靶舰。5月上旬,本舰用作航空母舰鳳翔的演习用靶舰[36],随后由常磐拖曳前往宿毛湾[37]。5月5日在拖曳途中,于都井岬海湾对开海面[38],本舰从舰艏开始进水[39]。16:43本舰完全没入水中[40]

历任舰长

俄国舰长

不详

日本舰长

下表系根据《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将官履歴》,以及《官報》进行整理。

  • 和田賢助 海军大佐:1905年6月14日 - 1905年12月12日
  • (兼)高木助一 海军大佐:1905年12月12日 - 不詳
  • 高橋助一郎 海军大佐:不詳 - 1907年9月28日
  • 東郷吉太郎 海军大佐:1907年9月28日 - 1908年7月11日
  • 山田猶之助 海军大佐:1908年7月11日 - 9月15日
  • 上村经吉 海军大佐:1908年9月15日 - 12月10日
  • 森義臣 海军大佐:1909年11月1日 - 1910年4月9日
  • 松冈修藏 海军大佐:1910年4月9日 - 12月1日
  • (兼)榊原忠三郎 海军大佐:1910年12月1日 - 1911年1月16日
  • (兼)水町元 海军大佐:1911年1月16日 - 4月1日
  • (兼)今井兼胤 海军大佐:1911年4月1日 - 1912年12月1日
  • (兼)本田親民 海军大佐:1912年12月1日 - 1914年5月27日
  • (兼)三輪修三 海军大佐:1914年5月27日 - 不詳
  • (兼)有馬純位 海军大佐:不詳 - 1915年10月1日
  • (兼)大島正毅 海军大佐:1915年10月1日 - 12月13日
  • (兼)四元賢助 海军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7年5月8日
  • (兼)島内桓太 海军大佐:1917年5月8日 - 12月1日
  • (兼)篠崎真介 海军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8年5月3日
  • (兼)安村介一 海军大佐:1918年5月3日 - 11月10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军大佐:1918年11月10日[41] - 12月5日[42]
  • 横地錠二 海军大佐:1918年12月5日 - 1919年2月21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军大佐:1919年2月21日[43] -
  • 坂元貞二 海军大佐:1920年1月30日 - 6月3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军大佐:1920年6月3日[44] -
  • 谷川清治 海军大佐:1920年12月1日[45] - 1921年12月27日[46]
  • (兼)有泽四十九郎 海军大佐:1921年12月27日[46] -

同级舰

注释

  1. 『日本海軍史 第7巻』p392
  2. 『戦史叢書 海軍軍戦備<1>』附表1-1记载的长度为164英尺6英寸,这个和其排水量相比明显短太多。而主要性能几乎相同的冲岛则记载为264英尺6英寸。『日本海軍史 第7巻』的记载则是长84.3米、宽16.5米、吃水深5.6米。
  3. «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 2008, p. 21
  4. 『日本海軍史 第7巻』
  5.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199『◎戰利軍艦石見壹岐沖島見島命名ノ件 明治三十八年六月六日(達七三) 戰利軍艦「アリヨール」外三隻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戰艦「アリヨール」 イハ|戰艦「インペラートルニコライ」第一世 |海防艦「ゲネラルアドミラル、アプラキシン」 オキノシマ|海防艦「アドミラル、セニヤーウヰン」 シマ
  6.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52『明治三十八年六月六日(達七六)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表中戰艦ノ欄「三笠」ノ次ニ「石見」ヲ、「鎮遠」ノ次ニ「壹岐」ヲ、海防艦ノ欄二等ノ部ニ「沖島」「見島」ヲ、驅逐艦ノ欄「霰」ノ次ニ「皐月」ヲ追加ス』
  7.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68(原本102頁)『見島(みしま) 艦種海防艦二等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島峡名に採る、見島は長門國阿武郡に属す、高山岬の西微北20浬、萩の北微西に當る。
    艦歴明治29年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にて進水したる舊露國軍艦、原名「アドミラル・セニヤーウヰン」。明治37・8年日露戰役中、「バルチック」艦隊の一艦として日本海々戰に参加、同38年5月28日竹島(日本海の孤島)の南西沖合に於て、我が艦隊之を捕獲す、同年6月6日帝國軍艦と定め「見島」と命名す。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從軍:同13年8月第二艦隊第二戰隊に属し、膠州灣封鎖哨戒勤務に從事(艦長中佐坂本重國)、同8年2月砕氷艦に改装、同9年2月第三艦隊第五戰隊に属し、北樺太竝に沿海州に出動、警備任務に從事(艦長大佐坂本貞二)、同11年4月1日軍艦籍より除かれ、更に潜水艦母艇として佐世保防備隊に附属せしめらる。
    ―要目― 長264呎/幅52呎/吃水18呎/排水量4,200噸/機關 三聯成汽罐2基 ベルビル罐8臺/馬力5,000/速力16/乗組人員400/船材 鋼|兵装 9吋砲4/12拇砲4/8拇砲4/發射管4/起工 明治26/進水 同27/竣工 /建造所 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
  8.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73『大正十一年四月一日(内令一一〇)特務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定ス 掃海艇二等ノ欄内「叢雲」「夕霧」ヲ削リ「薄雲、」「不知火、」「朝潮、」「白雲、」「村雨、」「朝霧」ヲ加ヘ潜水艦母艇ノ欄内「椅子山」ヲ削リ「千代田、」「見島」ヲ加フ』
  9.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1833
  10. «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 2008, p. 17
  11. «Адмирал Ушаков», 1996, pp. 69-70
  12. 『日本海軍史 第7巻』p392
  13. «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 2008, pp. 47-48
  14. 查攸吟,日俄战争,p.282
  15. 日露戦争戦利 海防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5月22日
  16. 查攸吟,日俄战争,pp. 317-318
  17. 日本海大海戦史,p. 100
  18. 日本海大海戦史,p. 97
  19. 查攸吟,日俄战争,p. 321
  20.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2507
  21.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2535
  22.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2631
  23.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2731
  24. Richard Hough, Kindle version, position. 2948
  25. #日本海大海戦史,原本208頁
  26. 查攸吟,日俄战争,p. 439
  27. Eric Grove, Big Fleet Actions, pp. 29-45.
  28. #達明治38年6月p.2『達第七十三號 戰利軍艦「アリヨール」外三隻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六月六日 海軍大臣 男爵山本権兵衛|戰艦アリヨール イハ|戰艦インペラートルニコライ第一世 |海防艦ゲネラルアドミラル、アプラキシン オキノシマ|海防艦アドミラル、セニヤーウヰン シマ
  29. #達明治38年6月p.3『達第七十六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表中戰艦ノ欄「三笠」ノ次ニ「石見」ヲ、「鎮遠」ノ次ニ「壹岐」ヲ、海防艦ノ欄二等ノ部ニ「沖島」「見島」ヲ、驅逐艦ノ欄「霰」ノ次ニ「皐月」ヲ追加ス 明治三十八年六月六日 海軍大臣 男爵山本権兵衛』
  30. #達大正11年4月(1)pp.1-2『達第四十七號|横須賀鎮守府在籍 軍艦 津輕/軍艦 橋立/軍艦 武藏|呉鎮守府在籍 軍艦 周防/軍艦 千代田/軍艦 大和|佐世保鎮守府在籍 軍艦 沖島/軍艦 見島 右帝國軍艦ヨリ除カル|横須賀鎮守府在籍 驅逐艦 薄雲/驅逐艦 不知火|呉鎮守府在籍 驅逐艦 朝潮/驅逐艦 白雲/驅逐艦 村雨/驅逐艦 朝霧/驅逐艦 陽炎 右帝國驅逐艦籍ヨリ除カル|呉鎮守府在籍 第六十七號水雷艇/第六十八號水雷艇/第七十号水雷艇/第七十一號水雷艇|佐世保鎮守府在籍 水雷艇 雁/水雷艇 蒼鷹/水雷艇 鴿/水雷艇 燕 右帝國水雷艇籍ヨリ除カル|大正十一年四月一日 海軍大臣 男爵加藤友三郎』
  31. 『日本海軍史 第7巻』则记载改装作业是1919年(大正8年)2月进行的。
  32.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59『大正十一年四月一日(達四八)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軍艦ノ欄内「、千代田」「、津輕」「、周防」「沖島、」「見島、」「橋立、」「大和、」「武藏、」ヲ、驅逐艦ノ欄内「不知火、」「陽炎、」「薄雲、」「白雲、」「朝潮、」「村雨、」「朝霧、」ヲ、水雷艇ノ欄内「雁、」「蒼鷹、」「鴿、」「燕、」「第六十七號、」「第六十八號、」「第七十號、」「第七十一號、」ヲ削ル』
  33. #達大正11年4月(1)pp.2-3『達第四十八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大正十一年四月一日 海軍大臣 男爵加藤友三郎|軍艦ノ欄内「、千代田」「、津輕」「、周防」「沖島、」「見島、」「橋立、」「大和、」「武藏、」ヲ、驅逐艦ノ欄内「不知火、」「陽炎、」「薄雲、」「白雲、」「朝潮、」「村雨、」「朝霧、」ヲ、水雷艇ノ欄内「雁、」「蒼鷹、」「鴿、」「燕、」「第六十七號、」「第六十八號、」「第七十號、」「第七十一號、」ヲ削ル』
  34.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74『昭和十年十月十日(内令三九四)特務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定ス 特務艦ノ部潜水艇母艦ノ項中「見島」ヲ削ル』
  35. 昭和11年1月10日(金)海軍公報(部内限)第2233号 p.17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Ref.C12070359300 『官房第九七號 當分ノ間舊特務艦見島ヲ左ノ通假稱シ部内限之ヲ使用ス 昭和十一年一月十日 海軍大臣 假稱名 廢艦第七號』
  36. #廃艦第7号沈没pp.31-38『第四 常磐ニ於ケル爆撃観測圖』
  37. #廃艦第7号沈没p.9『昭和十一年官房機密第三九九號ニ依リ廢艦第七號ヲ宿毛湾ニ曳航中同艦全部ニ浸水ノ為宿毛湾外ニ於テ沈没セリ』
  38. #廃艦第7号沈没p.39『別紙第一 行動経過圖』
  39. #廃艦第7号沈没pp.47-48『別紙第五』
  40. #廃艦第7号沈没p.24『一六四三|廢艦々首ヲ突込ミ垂直ニ全没ス状況寫眞別紙第六』
  41. 『官報』第1883号、大正7年11月12日。
  42. 『官報』第1903号、大正7年12月6日。
  43. 『官報』第1965号、大正8年2月22日。
  44. 『官報』第2351号、大正9年6月4日。
  45. 『官報』第2501号、大正9年12月2日。
  46. 『官報』第2823号、大正10年12月28日。

参考文献

  • Gardiner, Robert (编). .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ISBN 0-8317-0302-4.
  • Grove, Eric. . London: Brockhampton Press. 1998.
  • Hore, Peter. . Anness Publishing Ltd. 2005. ISBN 0-7548-1407-6.
  • Hough, Richard. . Endeavour Press. April 8, 2015. ASIN B00VUZLSN2.
  • Грибовский В.Ю., Черников И.И.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Судостроение. 1996. ISBN 5-7355-0356-1.
  • Молодцов С. В.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Судостроение. 1985.
  • Грибовский В.Ю.,; Черников И.И.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ЛеКо. 2008. ISBN 5-902236-42-8.
  • 海軍歴史保存会『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光人社、1993年。ISBN 4-7698-0386-9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 海軍軍戦備<1> 昭和十六年十一月まで』朝雲新聞社、1969年。
  • 『官報』
  •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国立国会図書館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年9月.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年10月.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年11月.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6年7月.
    • 海軍有終会編. . 海軍有終会. 1935年11月.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39.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 軍令部. . 内閣印刷局朝陽会. 1938年11月.
  • 查攸吟.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 章骞.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年7月. ISBN 978-7-5474-0541-3.

外部链接

  • Nishida, Hiroshi. . 2013 [22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相关条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