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科夫號潛艇

速科夫號潛艦)是在1934年完成的法國大型潛艦。在1926年度計畫並開始建造,其後在1934年竣工。其主要任務為通商破壞,艦上搭載了擁有動力的小艇用以運送於其他船隻被捕的船員,並可以收容40名俘虜。

速科夫
概觀
艦種潛艦
下訂1927年12月
下水1929年10月18日
服役1934年5月9日
結局1942年2月18日沉沒
除籍1943年12月6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3250噸(水上)
4304噸(水中)
全長110米
全寬9米
吃水7.25米
动力蘇爾壽柴油引擎(水上、2座2軸)
電動馬達(水中)
功率7,600匹(水上)
3,400匹(水中)
最高速度18.5節(水上)
10節(水中)
續航距離水上:10,000浬(10節)
水上:6,800浬(13.5節)
水中:70浬(4.5節)
水中:60浬(5節)
乘員8+110人
武器裝備55厘米魚雷發射管8門
(艦艏4 + 艦尾4)
40厘米魚雷發射管4門
20.3厘米雙聯裝炮1座
37毫米3聯裝機關炮2座
13.2毫米雙聯裝機關槍2座
艦載機貝松MB411水上飛機1架

概要

「速科夫」號在1926年計劃,於1934年完成。在潛艇當中擁有異例的排水量達3300噸,在日本伊四〇〇型潛艦登場之前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被稱為潛水巡洋舰)。其巨大艦體可連續航行90日,並可以進行長期的作戰行動,而由於其巨大砲塔外露的緣故,比起其它潛艇其艦橋帆罩十分巨大,使隱密性較低。其主要任務為斷切敵方的海上交通。

該潛艇的特徵是艦橋前部20.3厘米雙聯裝炮塔,這種炮一般只有巡洋艦或戰艦才會搭載。該炮最大射程距離為24,000米,而有效距離大約為11,000米,射擊速度為1門每分鐘3發,而其使用的時候需上浮後作砲擊準備,準備時間為2分30秒。能搭載炮彈共600發。

該砲並沒有在實戰中使用,一般認為其實用性低。理由為上浮的戰鬥準備時間、目標不會停著等待、及因場合關係而受不同程度衝撞的意外「反攻」。並且,上浮會令潛艇失去其秘匿性的特長,而在攻擊時自身亦會暴露在危險當中。再者,巨砲的攻擊力會令細小的船體猛烈搖動使命中十分困難。潛艇自身並沒有防御力,連被機關槍擊中都可能令其不能潛行。

艦橋圍殼的後部為射擊指揮所並兼負對商船進行砲擊,而哨戒任務則由艦上所搭載的水上飛機執行,算得上一種航空潛艦。機種為貝松MB411型低翼雙座水上飛機,它擁有2個浮筒,並可以作分解組裝。水上飛機庫的搭載機數為1架,但由於幾乎不使用,因此水上飛機被移走並當作倉庫使用。艦橋圍殼上部搭載了射擊指揮用的防水4米測距儀,而在水上飛機庫的上部裝有對空機槍。

以商船作為攻擊對象的「速科夫」號,在艦上前部收納了檢查船隻用的小艇。再者,艦內亦有收容俘虜的設施,最大容量為4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法國休戰後為自由法國所擁有,1942年2月18日於加勒比海被美國商船「湯普生·萊克斯」()號撞沉。

性能諸元

艦上的組裝型貝松MB411水上飛機模型
  • 排水量:3304噸
  • 全長:110米
  • 全寬:9米
  • 吃水:7.25米
  • 出力:水上-柴油引擎、7,600匹/水中-電動馬達、3,400匹
  • 最大航速:水上 18.5節/水中 10節
  • 武裝:
    • 55厘米魚雷發射管8門(艦艏4 + 艦尾4)
    • 40厘米魚雷發射管4門
    • 20.3厘米雙聯裝砲1座
    • 37毫米3聯裝機關砲2座
    • 13.2毫米聯裝機關槍2座
    • 貝松MB411水上飛機1架

小說

於2005年公開的日本電影《魔女潛艦》(原名:羅蕾萊),及其原作《終戰的羅蕾萊》(福井晴敏)中出現的「伊507」潛艇原是「速科夫」號,設定成被納粹德國虜獲・改裝,並航向日本。其艦隻編號於日本海軍為伊507,而德國海軍則為UF4,事實上「伊507」的編號是在日本海軍所虜獲潛艇中的最大者伊506加上1。 

關連項目

  • 伊四〇〇型潛水艦
  • 伊號第五〇七潛水艦

參考資料

  • (日語)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