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道路運輸及公路部英語:;印地語:),簡稱MoRTH,是印度聯邦政府的自治機構,主管全印度公路運輸的相關事務、法律等。由於公路運輸對該國的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印度60%的貨運量和85%的客運量皆使用公路運輸),因此每年該機關可爭取到較高的預算額。[1]

 印度政府機構
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英文)
(印地語)
道路運輸及公路部識別標誌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42年7月
機構類型交通部
机构驻地 印度新德里康諾特廣場議會街Transport Bhawan大廈
28°37′9.58″N 77°12′37.29″E
年度預算額7,100亿卢比 (110.26亿美元) (2018–19年) [1]
隸屬部長尼丁·加卡利
()[2]:內閣部長
曼蘇卡·曼達維亞
()[2]:國務部長
下設机构印度國家公路管理局
網站morth.nic.in

歷史

背景

道路運輸及公路部的前身是於1942年7月成立的戰時運輸局(英語:),該部業務範圍包含現在的公路運輸部、鐵路部海運部石油天然氣部,為軍方調動資源。[3]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戰時運輸局被更名為交通部(英語:),不再具有軍事色彩。

年表

  • 1957年:戰時運輸局(英語:)更名為交通部(英語:),道路運輸及公路部的前身之一運輸海運及旅遊局(英語:)改隸交通部。[3]
  • 1966年1月25日:依據總統命令,運輸海運及旅遊局改隸運輸航空部(英語:)。[3]
  • 1967年3月13日:運輸航空部進行組織改組,公路和海運業務由運輸海運部(英語:)辦理。[3]
  • 1985年9月25日:運輸海運部更名為地面運輸局(英語:),改隸運輸部(英語:)。[3]
  • 1986年10月22日:地面運輸局更名為地面運輸部(英語:)。[3]
  • 1999年10月15日:地面運輸部進行組織改組,將部門整合為海運局(英語:)和公路運輸局(英語:)。[3]
  • 2000年11月17日:地面運輸部進行組織改組,海運業務由海運部辦理、公路業務由道路運輸及公路部辦理。[3]
  • 2004年10月2日:海運部和道路運輸及公路部被合併為海運及公路運輸部(英語:)。[3]
  • 2009年:海運及公路運輸部再次被分割為海運部和道路運輸及公路部。[3]

組織架構

本部

  • 聯合秘書室:負責道路管理、宣導交通安全及協調公眾關係等,共有7位。[4]
  • 運輸研究顧問處:為各部門提供數據、技術支持,以及統計、經濟分析。[4]
  • 發展總幹事辦公室:負責除了中央公路(英語:)以外的國家公路的發展和養護。[4]
  • 秘書室:協助聯合秘書、運輸研究顧問和發展總幹事。[4]

另外,以下是道路運輸及公路部其他業務單位:

  • 道路運輸處
  • 公路處
  • 行政處
  • 國際關係處
  • 收費及協調處
  • 土地徵收處
  • 議會處
  • 財政處(與海運部共用單位)
  • 道路處
  • 運輸研究處

自治機構

派出機關

統計

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網之一─整個公路網近4,885,000公里長(截至2014年10月)[5],其中包含:

道路長度數據
道路種類長度
國道高速公路92,851 公里
邦道1,42,687 公里
其他道路46,49,462 公里
總長度48,85,000 公里

從1951年到2011年,印度的道路總長度在60年內增長了11倍以上。同時,鋪面道路的長度增加了約16倍。由於新的鋪面道路完工,印度的公路交通獲得極大的改善。[6]

10
20
30
40
50
1950-1951年普查
1970-1971年普查
2000-2001年普查
2010-2011年普查
  •   道路總長度(公里)
  •   鋪面道路總長度(公里)

為了提升該國道路水準,印度政府撥款約2兆盧比給2013-2014年度的中央公路基金,作為以下的用途:[5]

項目預算(盧比
邦政府和聯邦屬地補助款2,659億9,100萬
跨邦及國際公路興建補助款262億2,200萬
國道9,881億9,500萬
鄉村聯外道路5,827億2,000萬
鐵路1,092億6,000萬
總金額1兆9,423億8,800萬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PDF). 聯邦預算網. [2018-11-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3-04).(英文)
  2. . 印度公路運輸部. [2014-06-17].(英文)
  3. . 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2018-03-14].(英文)
  4. . 印度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2018-03-14].(英文)
  5. (PDF). 印度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2014-10-05].(英文)
  6. (PDF). 印度道路運輸及公路部. [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英文)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