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魯

鄒魯1885年-1954年2月8日),字海濱廣東省大埔縣人,革命黨人,鄒魯自幼聰穎,為文有神氣, 且精於書法。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鄒魯在黃山上的摩崖石刻“大塊文章”
鄒魯
性别
出生1885年
 大清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
逝世1954年2月8日(1954歲-02歲-08)(69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北市
国籍 中華民國
别名鄒海濱
教育程度廣東法政學堂、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
职业政治人物
政党 中國國民黨(名義開除)
亲属鄒讜

生平

1931年广州国民政府时期的部分委员(右一鄒)。

1908年10月,慈禧光緒相繼死去,反清情緒高漲,鄒魯與朱執信策劃廣州新軍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後,鄒魯與朱執信陳炯明胡漢民廣州起義。

1914年孫中山反袁,組織中華革命黨,創辦《民國雜誌》,鄒魯任民國雜誌之編輯進行反袁世凱鬥爭,並撰寫《袁世凱之對內政策》等文章。

1922年,陳炯明背叛孫中山,鄒魯等人任總統特派員,準備計劃討陳。

1923年,孫中山電胡漢民、鄒魯等五人暫行總統府職權,鄒魯出任財政廳長,其間被譽為理財總舵手。

許崇智鄒魯謝持等通緝令

1924年,孫中山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门學校合併為國立廣東大學(现中山大学),鄒魯為首任校長,並為校歌作詞。同年,鄒魯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央執委委員、青年部長、常委。孫中山過世後,鄒魯任中國國民黨中央三個常委之一,

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1927年,蔣介石進行清黨,鄒魯退出政壇、出遊歐美,撰寫《中國國民黨黨史》。

1929年,中國軍閥割據,鄒魯自日本歸國。

1930年,鄒魯回到廣州,張學良支持蔣介石,出兵入京調解軍閥間的矛論。日本土肥原賢二藉機拉攏鄒魯,反受到駁斥。

1932年2月至1940年4月,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1935年,代表西南參加國民黨第六次全體中委會。

1946年,任監察委員

1949年,參加廣州召開之非常會議,離開中國大陸香港,到達台北。任中央評議委員,著《中國國民黨黨史》、《回顧錄》、《教育與和平》、《鄒魯文集》、《鄒魯文存》。

1951年,擔任淡江英專董事(後改制為淡江大學),並為該校校歌作詞。

1954年,二月八日病逝於台北,享年七十歲。

夫人為梁定慧女士,曾於1938年擔任「中山大學服務團在戰地」團長,其子為鄒讜

故居

位於廣東省大埔縣茶陽鎮長治仁厚村的敬愛堂是鄒魯的祖居,堂建於清朝。坐西向東,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門前方二十公尺豎有五支石華表,是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初年間所豎,石華表記載著鄒氏祖先功績。敬愛堂一正四橫,為土木結構。正屋有房間一八個,兩旁橫屋共有房間二四個,建築面積一三五二平方公尺,占地面積一五八四平方米。

著作

著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民國十年出版,有孫中山先生作序)、《教育與和平》、《中國國民黨史稿》、《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日本對華侵略史》、《中國革命史》、《澄廬詩集》、《澄廬文集》《鄒魯回憶錄》等書,另有《書畫集》。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鄒魯
學術機關職務
国立广东大学 國立中山大學
大元帅
任命為籌備主任
國立廣東大學籌備主任
第一任

1924年2月6日 - 1924年6月9日
(1924年2月21日到任)
大元帅令
任命為首任校長
首任 國立廣東大學校長
第一任

1924年6月9日 - 1925年11月31日
繼任:
顧孟餘
前任:
许崇清代理
前任代理 - 副校長朱家驊
(正任:戴傳賢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第九任
(正任第四任)

1932年2月 - 1940年4月
繼任:
许崇清代理
之後代理:張雲金曾澄
(下一正任:王興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