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珊

鄧寶珊1894年-1968年),原名邓瑜,男,甘肃天水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地方軍閥派系西北軍將領。

生平

16歲之時,在新疆參加同盟會,17歲參加伊犁起義。在陝西參加討伐袁世凱。1918年在陝西三原胡景翼創立靖國軍,又参加馮玉祥國民革命軍,曾經招收共產黨人訓練成幹部,例如鄧小平也曾受他賞識提拔。1932年任新一軍軍長

1936年西安事變,他支持張學良楊虎城八項主張。作為地方實力派軍閥,鄧控制地區與中共所謂陝甘寧邊區控制區接壤。1948年平津戰役時期,鄧寶珊當解放軍北平傅作義之間的調停人,又當傅作義的全權代表,達成協議,北平開城投降,保住了北京歷史文化都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历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獲一級解放勛章。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文化大革命時,遭受紅衛兵的衝擊。1966年11月下旬,一批以北京中學生為主的紅衛兵,闖進鄧寶珊居住的「鄧園」,到各房間搜查後找到一把刻有「蔣中正贈」字樣的佩劍,當成反動的證據,把臥病在床的鄧寶珊從床上拉起來,罰他跪在地上,紅衛兵並拔出劍,架在鄧寶珊的脖子上進行批鬥,質問他「是不是反動派?打過紅軍沒有?殺過共產黨沒有?」幾天後周恩來總理知道此事,派專機把鄧寶珊將軍接到北京,安排住進了醫院[2][3]

1968年11月27日下午,鄧寶珊將軍在北京逝世[4],此後經周恩來努力,鄧寶珊的名字位列八寶山革命公墓

個人生活

鄧寶珊雖然出身行伍,只是念過私塾,但是他愛知識,有文學素養,堅持自學,又時常與文化人切磋心得,品,所以有儒將之稱。鄧寶珊曾經出資支持天水學者出書,也曾捐資修繕紀將軍祠麥積山石窟棧道等。兰州邓家花园是其故居。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1955年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2. .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3. .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4. . 人民日报. 1968年12月1日: 第2版.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